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安靜地辦一所好學校

安靜地辦一所好學校

2018年1月,廣東省深圳市中小學綜合素養「陽光評價」項目結果揭曉,辦學僅10年的龍華新區潛龍學校在八大素養評價中名列前茅,被認為是當之無愧的優質學校。

這個結果,讓一向低調的潛龍學校校長蔡曼很欣慰。

作為校長,蔡曼的經歷頗為特殊。因為「教而優則仕」,她曾兩次調到區教科培中心任職,當時負責教師培訓的她率隊遠赴歐美、近學京滬,「把國內外的好學校都看了個遍」。這樣的閱歷,既讓她強烈渴望辦一所心目中的好學校,又讓她對什麼是好學校有著獨特理解。

為此,蔡曼選擇再次回到學校,「安靜、乾淨、精緻、有境界」是她定義一所好學校的關鍵詞,一如她的為人,低調內斂,為而不爭。

從門臉很小的小區配建學校,到社會公認的深圳市「身邊好學校」,蔡曼用了不到8年的時間。在這裡,她倡導「每一個潛龍人都重要,做最好的自己」的理念。面對新的城市發展需求,她又把實施「國際教育背景下的尊重教育」的目標寫進辦學規劃。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潛龍學校的校園雖然不大,但每一個角落都讓人感覺很舒服、很耐看。

圖書館裡,書架有方有圓、有高有矮,錯落有致。「不論一至九年級孩子都能方便地拿到書,這樣他們才能熱愛閱讀。」蔡曼說。

圖書館的書多得放不下,學校就在每層教學樓設了讀書角,整個校園就成了一座大圖書館。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可以在這裡讀書。遇到喜歡的書,儘管拿回家看也無妨。

教學樓里可謂「移步換景」:笑臉牆、談心角、英語角、國學長廊、繪畫作品牆、國際視野牆……

教室的門已經有些破舊,但蔡曼捨不得換,讓師生們選出喜歡的詩詞、名句,噴繪在門上,於是每一扇門都變成如詩如畫的捲軸。課間,孩子們一扇一扇地讀過去,學習自然地發生。

在蔡曼看來,這些細節折射出的是教育的品質。也因為這些細節,學校的空間無形中變大了,處處都是教育之地。

與這些充滿匠心的空間設計相適配的,是學校努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可選擇的教育。

多年前,蔡曼在另一所學校任校長,學校的美術、戲劇等活動都開展得有聲有色,獲得不少獎項。但時過境遷,蔡曼開始反思:「學校教育不能為了特色而特色,最終落腳點是學生的發展。」

如今在潛龍學校,「每生一特長,每班一台戲,每月一節日」,成為支持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的鮮明教育特色。

學校充分發掘教師的特長,並通過引入外聘教師,開設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選修課程:武術、棋類、乒乓球、二胡、古箏、舞蹈、廚藝、國際禮儀、國際通識、創新思維……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活動和課程,每天下午3點50分後是社團活動時間,他們興沖沖地奔向各個功能課室。

有了個性特長,就要有展示的空間,學校推出「每班一台戲」。每個班級在校期間,都有機會到學校小劇場排演一台聯歡會,形式不拘,主題不限,唯一要求是班裡孩子必須人人都上場。

幾年來,「每班一台戲」已經演出100多場。每次演出,蔡曼必到場觀看,學生家長也受邀出席,甚至同台演出。節目的質量雖良莠不齊,但孩子和家長都很激動。一些平時不太受關注的孩子,在這裡找到了自信與快樂。

「只有這時候,你才會發現,每個孩子都那麼可愛,都有閃光點。」學校學生髮展處主任張美藺感慨道。

讓孩子們最盼望的還有學校的「每月一節」:除了傳統的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還有國際節、國學節、英語節……以國學節為例,一個月內有國學辯論賽、詩詞大會、國學大觀園、書法大賽、國學誦讀。

「這些活動拓展了我們的視野,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在國際節蟬聯「一站到底」活動冠軍的九年級學生呂嘉星說。

「每一次活動都是一次新成長。」九年級學生郭熙雯說。在詩詞大會「飛花令」環節惜敗的她,卻欣喜地結交了一批詩友。

更重要的是,因為這些課程、活動,學校的每一天似乎被拉長了,每一分每一秒都令人留戀、令人珍惜。「我們就是在慢慢享受每一天的過程中,心平氣和地做一個教育人。」蔡曼說。

關注教育的「極少數」

有一件親歷的事,讓蔡曼感觸頗深。

蔡曼的兒子曾就讀於英國的一所大學,畢業後回國就業。不久,這所大學迎來校慶,校慶組委會想方設法聯繫上遠在中國的他,鄭重邀請他參加校慶活動。

一所有著幾百年歷史的世界名校,對一位普通的海外畢業生都如此重視。這件事讓蔡曼的兒子特別感動,從此更加熱愛母校。

這件事引發了蔡曼的思考:學校究竟如何真正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潛龍學校,「每一個潛龍人都重要「的理念,恰恰是在極少數容易被忽視的學生身上得到了生動的詮釋。

潛龍學校的教學樓雖然只有六層,卻安裝了電梯。實際上,習慣於走動式管理的蔡曼,每天都是沿樓梯上下。

「安裝電梯,是為了少數特殊學生。」蔡曼說。學校里有幾名殘疾學生,每天坐輪椅上學,為了方便他們的在校生活,學校不僅安裝了電梯,還建造了殘疾人專用衛生間。

幾年前,一位坐輪椅的女孩進入潛龍學校。她的到來給學校帶來許多「麻煩」。學校為她準備了專用的衛生間,組織了一個學生團隊幫助她,教師們平時也對她呵護有加。

問題很快來了,學校舉辦體育節,入場式上,這個女孩要不要上場?「還是別讓她上了,推著輪椅上去,多不協調啊!」有人建議。

蔡曼堅決地否定了這一建議:「讓孩子在場下做觀眾,那是對她最大的傷害。」

體育節上,女孩坐著輪椅出場,同學們推著她走在班級最前面。女孩高舉紅旗,笑得特別甜。那一刻,全場掌聲雷動。

從此,每一次大型活動都少不了女孩坐輪椅的身影。在「每班一台戲」中,女孩的父親推著她上台演出,這一幕成了校園裡的美麗風景。幾年來,在照料和幫助女孩的過程中,班裡孩子變得更友愛,教師們也變得更細膩。

「校長的做法啟示我們,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尤其是做了母親以後,對此有了更深的理解。」青年教師劉利桃說。

一年前,劉利桃接手了一年級新班。偶然的機會,聽說附近有一所特教幼兒園,她不禁萌生了聯誼的想法。

但班裡的孩子們有些擔心:「老師,那裡的小朋友既聽不見又不會說,怎麼跟他們交往?」「老師,他們是不是很兇啊?」

幾天後,孩子們帶著繪本、文具,走進了特教幼兒園。孩子們最初有些緊張。但劉利桃欣喜地發現,遊戲就是兒童最好的共同語言,孩子們很快不分彼此。此後劉利桃還經常邀請對方來小學一起上美術課。

上學期,劉利桃有了一個更大膽的嘗試,她把幼兒園的孩子請上「每班一台戲」的舞台,與班裡孩子同台表演。這些聽障兒童的舞姿並不算優美,但他們快樂的神情打動著每一個人。幼兒園老師含著淚說,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受邀到小學演出。

而這樣的教育活動,也讓蔡曼深受感動。因為重視教育中的「每一個「,教育中自然有了愛,有了美。

珍惜每一個夢想

郝玉香是潛龍學校九年級班主任。兩年多來,她的一項管理「微創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班裡的學生,也感染著學生家長。

「現在通訊手段這麼便捷,我就想藉助即時通訊工具,讓學生們學會相互發現、相互欣賞,也增進家校之間的溝通。」郝玉香說。

於是,從七年級一入學,郝玉香就建立了班級微信群,每天安排3個學生在微信群里進行班級新聞播報。

每天晚上八點半,班級新聞播報準時發布。學生們事先準備好內容,做好分工,通過家長的手機把新聞發布出去。短短5分鐘的播報,包括當天班級發生了什麼趣事,誰獲獎了,誰被表揚了,誰上課不太認真……學生們播報完畢,郝玉香會進行適當的點評,「特別是一些孩子被指出了問題,我就會提醒家長注意教育方式」。

一次「意外」,讓郝玉香驚喜地發現家長們對這件事的密切關注。一天,學生們播報完畢後,郝玉香覺得很詳盡,就沒有點評。沒想到第二天就有家長詢問:」郝老師,您怎麼忘了點評?」

此後,郝玉香每天無論多忙多累,都要對學生的播報進行點評。兩年多來,這一活動一直堅持著。同時,播報形式不斷創新,學生們加入了快板、三句半、背景音樂……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天氣變化時的溫馨提示、學生生日時的集體祝福、考前的備考經驗分享……

這樣一項看似不起眼的活動,讓學生、家長和老師的心貼近了。如今,大家有了新鮮事都會在群里分享。學生們變得自信、開朗,在學校各項活動中表現活躍。

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郝玉香欣喜地看到孩子們的成長。「等孩子們畢業時,我會把全部的新聞播報刻錄成光碟,送給他們作為終身的紀念,只是遺憾不能記錄他們的全部瞬間」。

因為有遺憾,才會更覺彌足珍貴。在潛龍學校,教師們既關注教育的「每一個」,也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孩子們的每一個夢想。

一天,在與學生聊天時,一個學生問語文教師王俊珍:「咱們學校有那麼多社團,咋就沒有文學社?「

王俊珍一愣,隨即回答說:「既然學校沒有,咱們就自己成立一個文學社唄。」

「好啊,好啊!」這個想法得到學生們的熱烈響應,幾個文學愛好者當即行動起來,招募社員、制定規則、商議活動形式,班級文學社很快成立起來了,王俊珍也順理成章地做了文學社的指導教師。

因為是一個自發的「民間社團「,班級文學社至今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在校園裡到處「流浪」,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絲毫沒有減弱。

在王俊珍看來,這樣的文學社才是一個純粹的社團。「我相信,文學社雖然不一定能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但一定會對他們今後的人生有更大價值。」

而王俊珍也因此成了學生眼裡魅力十足的個性教師。學生胡欣楠由衷地說:「在文學社裡我們既學習作文,也學習做人,這是一段特別棒的經歷。」

家長也是重要一員

潛龍學校的校門左側,是一間寬敞的大辦公室。這裡不僅位置「顯要」,也是學校特殊而重要的一個部門。

這就是學校的家長接待室,也是家委會辦公室。

在潛龍學校,家長的「權力」很大。學校家委會成員每天輪流到校值班,每周參加學校的行政擴大會議,參與學校管理。

走進家委會辦公會,當天值班的校家委會副主任王秀芬和一位家長義工正在忙碌著,桌上有一堆待整理的資料,還要不時接聽電話。

「臨近期末了,我們要根據家長們的日常表現,評選出十佳家長、百名優秀家長義工。」王秀芬告訴記者。

6年前,王秀芳的大兒子中途轉學進入潛龍學校,如今,她的小兒子也在這裡就讀。雖然自己經營著一家公司,但無論多忙,王秀芳都積极參与學校活動,不折不扣地把自己當成這裡的一員。

8年前,蔡曼一來到潛龍學校,就把家長工作當成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健全了學校各級家委會,成立了家長義工隊,堅持開放辦學。每年新生入學,第一次家長會都是由蔡曼主講。她告訴家長,大家既是利益共同體,也是學習共同體,希望他們能參與學校的管理。

翻閱家委會的資料,記者看到,家長參與的學校工作還真不少。除了家委會委員每天值班,接待家長來訪、接聽家長諮詢電話,每天還有家長義工在校門口執勤,維持上學、放學的交通秩序;家長委員隨時可以走進課堂,監督教師教育教學情況;學校日常的各項活動、賽事也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

家長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願意投身學校事務,既源於對孩子教育的關心,也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在學校里,家長和學生、教師享有一樣的待遇。」蔡曼說。家委會成員來值班,學校為他們提供辦公的便利和一日三餐。同時,學校的各種設施、功能場館甚至特色師資,也都免費向家長開放。

「我們家委會也有各種社團組織,籃球隊、合唱團、乒乓球隊、瑜伽社團,定期組織家長在學校開展活動。」王秀芬說。同樣,家長們的瑜伽教練也免費為教師們開班,實現「資源共享」。

讓家長們尤其自豪的是,幾年來,學校家委會連續在區里、市裡被評為「優秀家委會」,這是他們為學校作出的一份貢獻。

有了家長的參與,學校走向協商共治,一些棘手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有一年,學校引進了一位新教師,結果學生不適應、家長意見大,集體到學校討說法。怎麼辦?蔡曼決定召開一次聽證會,家長們選出代表,會同家委會主任、學校負責人和那位新教師,大家打開天窗說亮話。

聽證會上,新教師虛心傾聽,明白了自身的問題所在,也感受到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期望。她誠懇地向家長們致歉,並立下「軍令狀」:「各位家長,請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保證一定會讓孩子喜歡上我。」

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後,學校明白了家長的訴求,家長也感受到學校的誠意,彼此皆大歡喜。從此,這位新教師工作格外努力,第二年果然被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用善良溫暖教師

潛龍學校的教學樓里,有一塊教師笑臉牆。在一張張燦爛的笑容之中,蔡曼的笑臉不起眼地置於一角。

這像極了蔡曼的管理風格。她從來不是一位強勢的管理者,總是以她特有的溫婉、細膩,用「上善若水」的智慧感染著教師們。

平時在學校里,蔡曼極少批評教師。每天走在教學樓里,發現一些問題,她習慣於掏出手機,隨手拍下照片,發到微信工作群里:這裡的窗帘怎麼掉下來了?這個門怎麼沒上鎖?那裡怎麼有一堆垃圾沒有清掃?

「只有校長尊重教師,教師才會尊重學生。」蔡曼說。為此,哪怕是讓教師感覺不舒服的話,她都小心注意不說出口。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都會舉行一場「潛龍輝煌,因為有你」的主題活動。每個教師都動筆寫身邊人、身邊事,最想感謝哪個人,有哪一件事值得褒揚。

在活動現場,蔡曼拿出教師們寫下的文字,一字不漏地當場宣讀。有的教師寫道,向某某致敬,她總是辦公室里最晚離開的人;有的寫道,感謝某某,她在我懷孕期間熱心地幫我代課;還有的寫道,某某辛苦了,他每天都為全辦公室的人打開水。

這些感謝的話是誰寫的,蔡曼並不點透,但被感謝的人心裡很清楚,大家心裡洋溢著感動,精神不由得被凈化。

除了少批評、多激勵,蔡曼總是用信任、期待的態度面對學校的每一位教師。

讓青年教師黎騰飛至今難忘的是,7年前剛調入潛龍學校的他,就驚喜地得到參加全國教學大賽的機會。「作為初出茅廬的青年教師,這樣的事想都不敢想。」黎騰飛說。更沒想到的是,蔡曼還委以重任,讓他擔任這次活動的領隊。

因為這份難得的信任,黎騰飛和同伴們格外努力,一個假期泡在一起進行教研。那次比賽,他們載譽而歸。如今的黎騰飛,已經成長為工作中獨當一面的年級長。

這種信任,還集中體現在學校的教學管理中。

來到潛龍學校後,蔡曼因地制宜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先思後教,講練結合,生生互動,留白質疑」的教學策略。

「這是總結了許多經驗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許多教師都在積極踐行。」學校課程與教學中心主任宋真說。

但蔡曼並沒有「一刀切」地強求教師按照同一模式教學,而是允許教師暫時觀望。只要能保障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教學。

「教育是一項慢工細活,不能採用『大躍進』的方式,要學會寬容,善於等待。」蔡曼意味深長地說。

而讓教師們深深感激的是,蔡曼總是把他們的事裝在心裡。

每年「六一」兒童節,蔡曼都會為教師子女組織一場專門的晚會,訂一個大蛋糕。她親手切好,一一送到每個孩子手中。一份小小的關懷,讓教師們感覺無比溫暖,視之為特殊的福利。

這一切在蔡曼眼裡都不是些許小事,是對尊重教育的切實踐行。

就在2017年底,一場主題為「國際理解與課程創新」的全省教育研討會在潛龍學校舉行。

蔡曼在會上作的主題演講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

「怎樣把理解、賞識、信任、寬容等重要價值,變成學校生動的實踐,這才是實施『國際教育背景下的尊重教育』的題中之義。」面對未來,蔡曼正在做「尊重教育」國際化的行動者。

《中國教師報》2018年02月28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校長的寒假作業,由局長批改」
2017-2018全國校足聯賽工作會召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