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南師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南師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在人才培養方面,南京師範大學努力突破專業限制、學校限制和常規方案限制,在本科人才培養上圍繞「減少專業、學校、常規方案的限制,增強教師教育特色」的理念,力圖彰顯教師教育特色。

鼓勵學生實現「跨專業」發展

南京師範大學部分專業實行「大類招生」,新生入學後先進入這些專業大類進行培養,加強通識教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為學生未來的「成人與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初步發現和培養了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再選擇進入相應的專業或專業方向繼續學習。除了「延遲選專業」之外,學校還實行靈活的轉專業、跨專業、雙專業政策。

首先,學生雖然在入學後選擇了專業,但「試讀」之後更明白該專業是否依然符合自己的興趣與特長,要有「改變選擇」的機會。因此,學校儘力增加專業的「開放性」,只要符合學校規定的本科生,均可以在大一下學期根據自己的學習志趣和已具備的相應特長,再次選擇和調整所學專業。另外,南京師範大學緊緊圍繞「專業」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將本科生培養劃分為「通識教育階段、大類培養階段、專業培養階段、自主發展階段」,強調不同階段的側重點及有效銜接,兼顧了人才培養中的通識性與專業性。

其次,學校提供跨專業人才培養渠道。比如,法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行與外語類專業對接的「2+2」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對錄取到法學、漢語國際教育相關專業的學生,進校後前兩年重點強化外語類相關課程的學習,後兩年重點學習錄取專業的相關課程。

再次,實行雙專業、雙學位或輔修課程等模式。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在學生攻讀主修專業的同時,學校鼓勵並支持學生修讀第二學位或輔修專業、輔修課程。所有在校本科生均可申請輔修課程、輔修專業、第二學位。學校依據學生完成學分的情況,發放相應的輔修課程證書、輔修專業證書或第二學位證書。

突破「邊界」,拓展學生髮展空間

即使選定了專業,也要盡量突破單個學校的限制,讓學生有機會去其他學校交流,以拓寬視野、獲得更好的成長。

學校的「校際聯合培養」開創了不同的渠道:最便捷的是在學校所在地——仙林大學城內開展校際交流。成立於2011年的「仙林大學城五校教學聯盟」,形成了資源共享、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生互派、課程互選機制,大大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此外還有「長三角」高校聯盟,通過在「長三角」區域舉辦校際間交流活動、分學科研究生論壇、學生暑期項目等,給學生的成長提供廣泛的支持。同時,還有與港澳台高校的交換生計劃,每年選派數百名優秀本科生到港澳台地區參加校際交換學習,提升學生的學術交流能力。

比中國境內「校際合作」更前沿的,是「國際合作」培養人才。學校全面實施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先後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81所大學實施「學生海外學習計劃」,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202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幫助本科生赴境外留學、實習或交流。例如:學校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與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實行「3+1」校際人才培養機制,學生在國內學習3年,第四年到諾森比亞大學學習;學校金女院英語專業與美國塞勒姆州立大學實施「1+2+1」培養模式,畢業後可同時獲南京師範大學和塞勒姆州立大學的畢業文憑。此外,學校實施省政府境外學習政府獎學金計劃,每年選派300多名優秀本科生到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修讀暑期課程,幫助學生開拓國際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力。

促進拔尖創新型人才成長

高等教育的基本屬性是學術性,所培養的大學生除了進入工作崗位,也有相當一部分會選擇進一步深造。對於這些有學術夢想的學生,要基於學術潛質因材施教,促進拔尖創新型人才的成長。為了減少常規方案的限制,南京師範大學開闢了三種渠道,簡稱「英才計劃」「強化培養學院」「基礎學科基地班」。

首先,英才計劃針對有潛質、有特色的優秀學生而設置,目的在於提高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學術研究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等。學校為這些品學兼優的本科生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配備優秀的指導教師,實行導師組負責制,由導師組幫助學生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學生可在導師的指導下修讀課程並參與科研項目,在項目進行期間可赴國內「985」高校、國內知名研究院所、海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留學或遊學,並享有「保送研究生」的優先權。

其次,強化培養學院每年從錄取新生中選拔部分成績優秀、潛質突出的學生組成文科強化班和理科強化班。這些學生可享受全校最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比如本科四年全程導師制,學生圖書借閱等學術資源服務項目享受研究生許可權,保送研究生比例不低於60%等。凡入選的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學校的任何專業。學校每年設立專項撥款用於資助入選學生出國、出境遊學,保證學生出國、出境遊學機會不低於50%。此外,學生畢業時除了可獲得國家頒發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還可獲得學校特別頒發的榮譽畢業證書。

再次,基礎學科基地班強調基礎科學的人才培養,包括國家文科基地班(漢語言文學)、國家理科基地班(生物科技)和「本科人才培養教學特區」(數學)等。基地班著力培養學生「深厚的知識儲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卓越的科研能力」。文科基地集中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最優秀的教師資源,授課教師不僅整體實力雄厚,而且包括國家級教學名師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明星教師」。理科基地擁有一批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的教授專家,採用模塊式課程體系,強調因材施教、鼓勵競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數學科學學院「本科人才培養教學特區」每年從錄取的新生中擇優選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等「駐學」培養,有針對性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此外,作為資歷深厚的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非常注重「卓越教師」的培養。學校在師範生中開展卓越教師培養計劃,致力於培養政治素質過硬、師德高尚、知識紮實、能力突出的高層次基礎教育師資人才,秉承師範大學的傳統優勢和特色。

自2010年起,學校部分師範類專業集中到教師教育學院,由教師教育學院與專業學院共同培養、雙向強化,全方位提升師範生品質。自2016年起,在中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政、歷史、地理等9個學科實行「3+1+2」本碩貫通一體化培養。

總之,南京師範大學在人才培養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創新、多元、個性」,希望通過多種模式、多樣平台實現多元選擇、多方收穫,以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作者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中國教師報》2018年02月28日第1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普惠民辦園發展邁大步
中山大學:揭示成纖維細胞亞群調控腫瘤耐葯新機制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