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讓多少人吃胖十斤的《舌尖上的中國》,竟淪為最大的敗筆

曾讓多少人吃胖十斤的《舌尖上的中國》,竟淪為最大的敗筆

如果說要用什麼詞來形容《舌尖上的中國》這檔節目,活色生香、秀色可餐等等華麗的辭藻堆砌給它毫不為過。

不過,到了第三季,如果再用這些詞來形容,可能就有點虛偽了。

四年的等待,在一二季的影響下,很多人都是未見其片,略窺幾分鐘先導片,就已經開始誇讚。

然而,當《舌尖3》這道菜在萬眾矚目的期待下端上來時,卻給了觀眾一個響亮的耳光。

第一季豆瓣9.3,。

第二季豆瓣8.4。

第二季稍顯遜色但精華不變。

第三季豆瓣一口氣跌到4.2分。

央視紀錄片一直以來都是觀眾公認的業界良心、國產精品。

4.2分,簡直算得上是個恥辱了。

況且,還在以每天0.1分的平均速度穩步下降。

究竟輸在哪裡?

畫面。

這攝影美感下降得不是很厲害,是非常厲害。

第一季第二季講究的是每一幀都是壁紙,把原本平凡的食物,拍出了一種饞涎欲滴的美。

哪怕是一道非常樸素的白饅頭,也讓你看完後食指大動。

欣賞美食的同時,也讓你領略中國神州大地風光。

靠著這極致的畫面感,一二季養胖了多少人,想必大家心裡都有點數。

到了第三季,一下子畫風就變了。

美食失去了那種細膩的美感,說好聽點是生活,說難聽點就是滿滿充斥著一股世俗的味道。

這是講人情的時候的畫面。

再來一張美食特寫的截圖看看。

(四重水印最為致命。)

沒錯,這就是《舌尖3》第二集截出來的一張美食特寫圖。

你也沒看錯,我還是在1080pVIP畫質下截的。

看得我內心毫無波動,甚至想寫篇影評文案。

畫質下降就算了。

內涵還過於矯情。

一開口,首先就打感情牌。

講美食器具的時候,給你談人情百態;講人情的時候,又在給你講美食;講美食的時候,又在講中國人的品質。

哪怕是單純講器具的時候,整個編排也雜亂無章,從石板、石鍋到穿山灶再到蒸籠,隨意編排。

主題混亂,故意擴大煽情。

喧賓奪主,主題不在主位。

舌尖上的中國,顧名思義,主題應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體人物故事串聯起中國各地美食生態。

以食物為主題,用食物帶出其他想要表達的人生態度,再用人物故事烘托主題。

甚至官方宣稱的新增美食的文化感和歷史感,通過大量前期調研、學術研討,也被網友們各種質疑。

種種失望耗盡了觀眾的期待。

最終一檔原本給國產長臉的美食片,一下淪為了全民「吐槽大會」。

老實說,美食不美就算了,有些常識性的錯誤還出現在這種節目中就不應當了。

小編扎心吐槽紀錄片之——《舌尖3》:水印還可以再多點,我還能看得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說電影 的精彩文章:

製作團隊大換血,《舌尖上的中國3》能否逆襲挽回觀眾的心?
阿米爾汗全新力作,《神秘巨星》一鳴驚人

TAG:胡說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