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宿命智通願,天眼普見願

宿命智通願,天眼普見願

宿命智通願,天眼普見願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五、宿命智通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識宿命[1],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2]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章旨】
自性眾生,悉皆了知。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人天,皆得宿命通,知無量劫事。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一心含萬相,萬相唯一心。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也只是諸人當下的事。過去事,現在事,未來事,無一不是當下的事,無一不是妙明真心中的事。往生凈土的人,回歸自性的人,他即是這一心。自己心中事,自心豈不知?經云:「悉得了知,如觀掌中庵摩羅果。」[3]
蓮池大師有問答云:
「問曰:凈土攝機誠乎其廣矣,愚不敢複議矣。然亦嘗聞有惟心凈土、本性彌陀之說。愚竊喜之,及觀凈土經論,所謂凈土者,十萬億土外之極樂也。所謂彌陀者,極樂國中之教主也。是則彼我條然,遠在惟心本性之外矣。果何謂耶?
答曰:汝言局矣,不識汝心之廣大而明妙者矣。《楞嚴》云:『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又云:『諸法所生,惟心所現。』安有佛土而不在吾心者哉?當知凈土惟心,心外無土,如大海之現群漚,無一漚能外海也。惟心凈土,土外無心,猶眾塵之依大地,無一塵不名地也。又當知,先聖有云:惟此一心,具四種土。一曰凡聖同居。二曰方便有餘。三曰實報無障礙。四曰常寂光也。」[4]
我們學佛,應當發願,無為覺光,普照十方,自性眾生,悉得解脫。普照之故,虛幻業障,悉皆消除。普知之故,自性眾生,悉皆得度。何以故?經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六、天眼普見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天眼[5],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章旨】
悟道之人,見無障礙。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人天,皆得天眼通,見無量諸佛國土。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天眼者,清凈眼也。心若清凈,則眼清凈。眼清凈故,則見色清凈。見色清凈故,見一切色而無障礙。凡夫則不同,見山著山,見水著水,觸著便著,著即成障。若人悟得自心,以本來清凈之心而見十方世界,則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而無障礙。
問:如何是「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而無障礙」?
答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悟者的境界上,一色一香,即是一佛國。若人悟了這個妙明真心,以這個妙明真心為自體,映現萬相,一塵不染,這正是「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的變相表達。此一念,彼一念,此一色,彼一色,此一聲,彼一聲,形形色色,塵塵剎剎,悉皆佛土。若見這裡一尊佛,那裡一尊佛,遍滿虛空,處處皆佛,佛佛皆如大雄寶殿里的形象。此番景象,唯心幻現,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楞嚴經》云:「又以此心,成就清凈,凈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恆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6]
問:如何是見無障礙?
答:見山不著山,則見山無障礙。見水不著水,則見水無障礙。見一切色而不著一切色,則見一切色而無障礙,則名見無障礙,亦名天眼。
莫把天眼當作能見地球那邊的事,莫把天眼當作能見百萬光年之外的事。若作如此見,縱然能見上帝吃飯,那也是見障礙,是幻覺,是精神錯亂,而不是天眼。

[1]宿命:過去世之命運。又稱宿住。即總稱過去一生、無量生中之受報差別、善惡苦樂等情狀。若能知此情狀,稱為宿命通。
[2]那由他:極大數目名,相等於今天的億。佛經中的極大數目,皆是文化概念,不是數學概念,故不可當作實數。
[3]《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六。《大正藏》第十三冊,第三十六頁下。
[4]《凈土或問》。《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第二九四頁上中。
[5]天眼:見一切色而無障礙,是名天眼。
[6]《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九。《大正藏》第十九冊,第一四八頁上。
宿命智通願,天眼普見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善財童子的般若行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