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桂陽,有一種美味叫元宵

舌尖上的桂陽,有一種美味叫元宵

撰文/曹劍風 攝影/雷雲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到了漢朝,漢文帝正式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元霄節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時候,因此家家戶戶皆熱鬧慶祝元宵節。康熙《桂陽州志》記載:「比戶懸燈,好事者以竹造龍形,糊紙燃燭,繞行街巷,花爆簫鼓,徹旦不息……凡五夕乃巳」。由此可見數百年前,桂陽城的元宵節已經非常熱鬧了。提起元宵節,有一種美食是不能錯過的,那就是元宵。本期《舂陵鄉土》就為網友們介紹一下桂陽人吃元宵的習俗,不忘點贊哦!

元宵的來歷

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每逢佳節慶典,皆有應景美食。而且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美食各異。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元宵。

元宵、湯圓傻傻分不清

很多人以為湯圓就是元宵,其實元宵和湯圓儘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別不大,實際是兩種東西。最本質的區別在於製作工藝。湯圓製作相對簡單,一般是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搓圓即成。元宵的製作則相對複雜。

做好的元宵擺放在竹篩子中

唐朝《膳夫錄》記載:「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曰「油畫明珠」。

《歲時雜記》記載:「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南宋時,湯圓的前身,所謂「乳糖圓子」開始出現。至少到明朝時候,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糰子了。

《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洒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桂陽元宵的獨特風味

桂陽地處南方,元霄節的美食按傳統來說應該是湯圓,為什麼卻是北方的元霄呢?或許跟桂陽城的來歷有關吧。因為桂陽城是當年從北方平陽郡遷徙而來的平陽移民興建的。

桂陽文化園

千百年來,桂陽的美食文化兼收並蓄,集眾家之長而自成一派。既有經典流傳的大眾美食,還有風味獨特的地方美食。

桂陽人正在製作元宵

由於湯圓製作簡單,易於保存,如今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可以來一碗解饞。而元宵製作繁鎖,不易貯存,一般只在元宵節時才應景而作,所以元宵可以算是一年中難得的美食。

本文作者正在品嘗元宵

每年元宵節來臨,桂陽城的大街小巷便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元宵,最名聞遐邇的當屬曹記胖婆元宵。曹記胖婆元宵歷史悠久,選料精細,製作精良,口味獨特。那一粒粒雪白的元宵,珠圓玉潤,實在讓人垂涎不已。

歷經22年打造的曹記胖婆元宵,

如今成為許多桂陽人難以割捨的味道

元宵是應節食品,每年只在元宵節來臨的那幾天製作和銷售,曹記胖婆元宵的創立者曹大姐嚴格遵守時令,每次製作3000至5000斤,售完即收工,絕不會輕易增加產量。

一位探親的女子採購元宵正準備趕往深圳

她說桂陽人平時沒人吃元宵,一旦元宵節期間賣不出去,就只能銷毀了。雖然縣城不少超市都向她訂貨,但市場體量不足以支撐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惠康超市貨架上的紅棗餡元宵

桂陽元宵的製作工藝

製作元霄的食材和湯圓一樣,主要為糯米粉。糯米性平、味甘、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益氣止瀉,有暖中、生津和潤燥的功能。其次為各種餡料。甜的有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鹹的有豬油肉餡等。素的有芥、蒜、韭、姜等組成的五辛元宵。

餡料一般用刀切成塊狀

據曹記胖婆元宵的創立者曹大姐介紹 ,元宵的口感全賴餡料。所以制餡非常講究,必須合理搭配各種餡料的比例,讓不同口感的餡料互相碰撞、融合,由此而產生出最膾炙人口的味道。

精心熬制的各種元宵餡料

元宵的製作技法獨具一格。經過精心製作的餡料完成之後,切成均勻小塊。然後過水浸濕,再放進盛滿糯米粉的笸籮內翻滾,一邊滾一邊洒水,直到餡料沾滿糯米粉,滾成圓球方大功告成。

餡料先浸入糯米水中

從前滾元宵全靠人工操作,不但要手勁大,還要技巧高,沒有過硬的功夫是滾不好元宵的。所謂科技改變生活,如今已經採用機器翻滾製作元宵了。

曹大姐將餡料倒入滾筒

機械加工就是將浸濕的餡料倒入盛有糯米粉的滾筒之中,高速旋轉,餡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不停翻滾,將糯米粉粘連結團,慢慢變成接近圓形的元宵。

加工好的元宵從滾筒中取出

元宵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炒、炸、煮、蒸食等等。尤其是炒元宵,色澤金黃、口感香脆、入口鬆軟甜蜜,把元宵的風味體現的淋漓盡致。

曹大姐正在煎炸元宵

元宵節,人們合家團聚、其樂融融。夜幕降臨,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閃爍。人們觀彩燈、猜燈謎、吃元宵,不亦樂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界桂陽 的精彩文章:

TAG:視界桂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