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三峽大壩不僅能發電還帶來了醫學研究?

什麼?三峽大壩不僅能發電還帶來了醫學研究?

開篇語

「中華醫學科技獎」是面向全國醫藥衛生行業設立的科技獎,由於獲獎項目還將被推薦參評國家科學技術獎,該獎項也被看作是後者的風向標。對於醫藥領域的從業者,尤其是科研工作者,了解這些獲獎項目以及他們成功的經驗,或許能對自己的科研有所幫助。為此,健康報醫學論壇版邀請了2017年度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的獲獎者回顧他們的科研經歷,分享他們的科研經驗和教訓。本期「解讀中華醫學科技獎」欄目與讀者見面了,歡迎關注。

保護水源

戰鬥在疾病來臨前

水是生命之源。每天清晨,當人們端起水杯,都相信自己飲用的是一杯健康的水。其實,從江河湖泊的水源地到自來水廠,再到千家萬戶的水管,包括中途管道輸送,每一滴水都面臨著被污染的風險,都隱藏著疾病的種子。人們飲用的水之所以是潔凈的,是因為一個個環保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衛生工作者在默默做著「凈化」工作。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合作完成的《三峽庫區及重慶市水中PTS健康效應、污染過程及去除工藝的研究》,歷經近20年,在三峽水庫建設的前、中、後期,系統開展了三峽庫區水中持久性有毒物質(PTS)污染過程、健康效應及去除工藝的系列研究,取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研究開展了三峽水庫建設過程中水PTS污染來源、轉化規律研究,為各級政府進行環境監測、健康防護和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據。在此基礎上,團隊開展了水中有機提取物和代表性化合物的生物學效應及機制研究,對於尋找有效生物標誌物,開展風險預警、健康干預奠定了重要基礎。

與此同時,團隊進行了三峽庫區最大規模的男性生殖健康人群流行病學研究,為進一步開展男性生殖健康的環境效應及其機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另外,還研發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控制氮化合物和有機污染物去除生物強化技術,為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庫區污水廠、水廠處理工藝和技術打下了良好基礎。

研究發表300餘篇論文,其中SCI論文100餘篇,獲授權專利13項,培養博士後8名、博士生40餘名、碩士生共100餘名。對推動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修改和全國大中城市自來水廠工藝改造產生了積極作用。(文/ 本報通訊員胡紅升記者王瀟雨

研究者說

打造緊密合作

不斷擴大的科研共同體

1994年底,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動工開建,並將形成世界上最大、庫區人口最為密集的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建設過程中及蓄水後,其生態環境是否明顯變化?對庫區乃至全國人群的健康是否產生重要影響?這些問題關乎百姓健康,成為國家的重大需求。

2000年,我38歲,走上校軍事預防醫學系主任的崗位,下決心投入水環境與健康研究工作。在接下來近20年時間裡,我帶領團隊先後拿到4項國家基金重點項目、5項國家科技部支撐項目和重點專項,形成20多個項目群,對三峽庫區及重慶市水中污染物的生物學效應、生物學及健康效應、毒作用機理及防治工藝等進行了全鏈條式系統性研究。系列成果體現在300餘篇原創性論著和13項授權專利中,其中100餘篇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登上《肝臟病學》《健康環境展望》《國際環境》和《人類生殖》等環境科學、生殖健康領域著名期刊,有的還被《自然》系列、《柳葉刀》《美國科學院院報》《美國醫學會雜誌》等國際頂尖期刊多次引用。

2005年2月,國家七部委在重慶召開「城市飲用水有機污染問題調研座談會」時,課題組進行了專題彙報,用我們的科研成果推動了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修改和全國大中城市增加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

這項研究的最大特點在我看來是「點多面廣」。研究團隊達6家,合作單位有3家,有的在國外,還要與政府、媒體、民眾打交道。大到政策建議,小到船隻租賃,作為專家中的領導和領導中的專家,需要超強的戰略規劃與組織協調能力,統籌眾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科研資源,注入共同的課題研究之中。

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團隊原有知識領域不斷被突破,形成生物學、毒理學、流行病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衛生檢驗學等多學科交叉的複雜局面。如何找到有實力且互補可靠的合作夥伴,成為傷腦筋的事情。反覆嘗試之後,我們發現擁有共同興趣的「擇友」標準最實用,經過不斷吸收、壯大合作隊伍,最終我們打造了一個緊密合作、不斷擴大的科研共同體。

在整個科研過程中,每個成員都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困難。就我個人而言,感受最深的是寂寞。拿水源檢測來說,經常要深入偏遠落後的庫區,奮輯中流,墜桶提水,枯燥乏味中頗需一種堅守。炎炎夏日,頭頂重慶「火爐」40餘度高溫就更無須說。獎項第二完成人、我的同事舒為群教授有一次聊天說道,他們在烈日里驅車前行,輪胎直冒黑煙,為給輪胎降溫,只得不時到路邊農家借水。當時在座的同仁雖未親臨現場,卻都感同身受。當然,也有些人最怕的是地方部門個別領導對環境監測的暫時不理解、不支持……

實話說,我們這項研究不屬於高精尖的熱門領域,但它的確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總得有人去做。相比臨床上的救死扶傷,預防醫學的使命是使人「不得病」,戰鬥在疾病來臨之前,少有轟轟烈烈的場面,可一旦轉化為人們的觀念、政府的措施和國家的標準,相信我們的科研同樣能使無數百姓受益。

研究沒有終點,目前我們的團隊已將研究水擴展到研究空氣。接下來的三五年,將以整合醫學為視角,聚焦環境—社會—心理—行為因素對男性生育力下降的全方位研究,包括危險因素的篩選、動物模型的建立與評估,構建孕前優生隊列等,這項研究對於保護男性生殖健康和生育力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教授曹佳

編輯製作:胡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醫生頻道 的精彩文章:

醫院窗口用筆該收費嗎

TAG:健康報醫生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