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什麼是「暈輪效應」?

什麼是「暈輪效應」?

哈嘍,大家好!又到每日不見不散的「輿論知識點」欄目了,今天為大家來科普「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Halo Effect),又稱光環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李·桑代克於1920年在他的論文《A Constant Error in Psychological Ratings》提出的。

百科定義:暈輪效應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

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不難發現,拍廣告片的多數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見到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這是因為明星代言的商品更容易吸引消費者,尤其是該明星的粉絲購買。

然而在輿論場中,沉浸在「暈輪效應」中的受眾,尤其是粉絲就可能因為明星光環模糊了眼睛,言行反而對輿論產生火上澆油的效果。比如遭到多家黨媒點名批評侮辱女性的PG One《聖誕夜》歌詞,雖然PG One本人發微博道歉,但沉浸在PG One明星光環中的粉絲竟然開始懟天懟地為其「抱不平」,導致此後PG One迅速出圈,巡演告停、音樂作品全網下架。

因為暈輪效應,飽嘗苦果可不止是PG One, PG One事件爆發後,多家與PG One合作、互動的品牌就迅速刪光了相關微博和官宣資料,唯獨麥當勞在1月8號還保留著嘻哈節目期間的互動微博,引發民眾抵觸情緒,認為麥當勞還在包庇支持劣跡藝人。

在社交媒體時代,輿情突發、高發、頻發都是常態,對企業和政府來說,被誤讀和誤解的機率大大提升,企業和政府尤其要注意「暈輪效應」所引發的輿論,不要讓自己的形象被惡名「標籤化」。

今天的「暈輪效應」對您是不是有很大啟發?歡迎各位評論留言,不吝賜教~

— [ THE END ] —

歡迎添加清博小清微信:qingbozhishu001,備註「自媒體,拉群」,便可進群。歡迎加入清博自媒體交流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一個月的狂歡過後,直播答題怎麼樣了?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