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社群討論的7個要點你覺得如何?

區塊鏈社群討論的7個要點你覺得如何?

區塊鏈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大的泡沫,以前的泡沫都是區域性,區塊鏈通過互聯網傳播變為全球性的一個投機行為。

說區塊鏈是 2018 年第一「風口」已經毫不為過了。

這場始於元旦過後第二天的創投圈狂歡,在家家戶戶過春節的鞭炮聲中達到新高度。

2 月 11 日的凌晨 3 點,SEEU & QYGAME創始人、CEO玉紅和一群不睡覺的圈內人深夜聊區塊鏈到起勁兒處,眾人一拍即合,建起了一個名為「 3 點鐘無眠區塊鏈」的微信群。

Qtum量子鏈帥初、天使投資人李笑來、分散式資本沈波、真格基金徐小平、隆領投資蔡文勝、天使投資人薛蠻子、阿里巴巴曾鳴、了得資本易理華、節點資本杜均、百合網慕岩、區塊鏈投資人點付大頭、快的打車陳偉星、FBG周碩基等等國內區塊鏈行業的重量級人物相繼加入,幣圈大佬的半壁江山被「收入囊中」,而群成員也升至上限 500 人,被稱為「區塊鏈第一社群」。

社群躥紅,源於大年初二Qtum量子鏈帥初擔任代理群主,引燃了群里大佬對區塊鏈的討論。隨後熱度持續上升。就在今天,這個「區塊鏈第一社群」引來央廣經濟之聲的關注。

在許多人看來,大佬們都在畫圈入場聊區塊鏈,自己一沒資本、二沒技術,要是再錯過這場區塊鏈盛宴,似乎真的與財務自由無緣了。

但實際上,儘管區塊鏈熱,但想要產生改變和影響,短期內並不能實現。更多的探討則是針對區塊鏈技術未來的想像、價值發現等層面展開。

下面是我們對「 3 點鐘無眠區塊鏈」社群的乾貨梳理:

觀點一:

區塊鏈是多維的價值傳遞鏈條

隆領投資蔡文勝:互聯網底層技術是 0101 數字結合組成,區塊鏈是一塊一塊計算區塊搭建起來。互聯網是平面的,區塊鏈是多維的,互聯網疏鬆的,區塊鏈更堅固。互聯網傳遞信息,區塊鏈傳遞價值。

互聯網改變信息傳遞和知識獲取,區塊鏈改變價值傳遞和定價規則。區塊鏈不單是技術的創新,更是商業邏輯的改革。區塊鏈不是互聯網的升級版本,而是全新的一個鏈條,鏈接一切有價值的事物。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高西慶:區塊鏈的出現,相當程度上解決了信任問題,將徹底地改變金融系統的遊戲規則。區塊鏈把金融系統的壟斷在相當程度上消弱了。

短評

簡而言之,區塊鏈是一個多維的價值傳遞鏈條,並非互聯網升級版本,其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傳統信任問題,改變商業邏輯。

觀點二:

去中心化與系統效率不可協調

量子鏈創始人帥初:去中心化程度和TPS(系統吞吐量)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很多TPS以犧牲網路去中心化的程度獲得。單純追求高TPS沒有意義。TPS對具體的事物有意義,但和加密貨幣背後的理念需要一個折中和平衡。所有基於PBFT和各種變種的演算法,都可以獲得很高的TPS,但是其中心化程度都比較高。

Arcblock創始人冒志鴻:有一個著名的CAP定理—— Consistency(一致性)、 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區容錯性),三者最多只能得其二。個人懷疑私有鏈有沒有價值,聯盟鏈和公鏈都有其場景而有價值,公鏈無疑是最有潛力的。我的看法,既然私有,為什麼需要區塊鏈? 用資料庫可以更高效率解決問題。

短評

區塊鏈分為共有鏈、聯盟鏈、私有鏈,共有鏈最受關注的價值便是去中心化。這段討論就能解釋為什麼儘管共有鏈的比特幣解決了中心化的問題,但出現運行效率低(比特幣網路每秒只能處理 7 筆交易)的新矛盾。這也為區塊鏈未來應用落地提供了一個尺度——想要解決中心化問題,要先考慮是否能容忍效率低的問題,以及不同類別的鏈,該如何應用。

觀點三:

區塊鏈Token的價值與投資

千方基金點付大頭:未來比特幣就是一個類似SMTP的協議,可以讓任意價值和任意價值互相發送,實時同步免手續費,讓收發價值就像收發電子郵件一樣容易。

虛擬貨幣估值系統:

第一檔:技術有革命性突破,而且可靠。代表品種:比特幣,以太。市值參考範圍 50 億CNY+。

第二檔:技術可靠,有突破,有創新,但不夠重大突破。代表品種:ARDR NXT DASH XRP 之類的。市值範圍5 億~ 50 億CNY。

第三檔:技術可靠,沒什麼創新。代表品種,LTC,DOGE之類。

第四檔:以某個行業的應用為重點開發對象的,比如DGD,REP之類的。

蔡文勝:互聯網時代,價值投資是投資消費品。區塊鏈就是代表未來,在鏈上會產生最具有價值的產品,也會產生區塊鏈常用消費品,所以投資區塊鏈就是投資價值。

Token屬性比股票、債券等權證更高一級。Token可以有使用權、分享價值權和投票權,就是沒有分紅權。目前Token是沒有投票權的,但以後會應用。未來很多基金會改選董事,可能會用token比例來投票決定。

好撲創始人馬昊伯:投股權是跟團隊綁定。投token是看好一個產品未來的發展。一家公司可能不只做一條鏈,比如騰訊家大業大,做好幾個產品有好幾個token,但是可能這家公司只能持有一部分token。

短評

Token已經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區塊鏈最大的價值之一,甚至比認為是未來改變商業組織關的紐帶。沒有token的區塊鏈也即私有鏈,許多人認為其價值已經大大降低,甚至就是一個企業級伺服器。所以圍繞token衍生的token經濟將成為區塊鏈最具潛力的應用領域。未來如何估值、投資token,將受到更多的關注。

觀點四:

比特幣不會造成通貨緊縮

「快的打車」創始人陳偉星: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只有單一的貨幣,任何一次支付,都需要用這個貨幣,也就是所謂的「通貨」。

比特幣是確定上限的貨幣,並不是緊縮。傳統的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單一貨幣的理論基礎上的,但區塊鏈環境下的多貨幣體系,我們每次支付並不一定用單一貨幣支付,所以比特幣的儲蓄過度並不會引起相對比特幣的通貨緊縮,因為我們可以用eth,qtum等上千上萬種支付手段。

比特幣的交易對,只是作為尺度貨幣來衡量各自的相對價格,而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需要用比特幣來支付。也就是說所有的幣都可以用比特幣來衡量一下,然後用來支付,或者通過計算機的交易對換成對方需要的幣來進行支付。

比特幣在未來世界,壓根不是一個「單一通貨」,而只是尺度,一根尺子。

實際商品的價格會因為人們薪資的提高而提高,會因為科技效率的提高而下降。這樣的結果是良性的,有利於人類。這就是多貨幣時代有望實現的特徵。

短評

比特幣總量恆定的特性讓許多圈內人認為其未來會產生「通縮」,進而導致經濟衰退,這也是其被批評者詬病的重要方面之一。而未來區塊鏈環境下的多貨幣體系,讓比特幣成為「價值尺度」,這一觀點很好地解釋了比特幣未來發展方向,是token經濟的價值表現之一。

觀點五:

區塊鏈已變為全球性投機行為

蔡文勝:區塊鏈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大的泡沫,以前的泡沫都是區域性,區塊鏈通過互聯網傳播變為全球性的一個投機行為。

泡沫也是推動技術革命的催化劑,每次泡沫過後,行業都真正改變這個世界的發展。我們只能擁抱泡沫,不參與才是最大風險。

一個大的變革到來,都是先一小部分人先知先覺幹起來,大部分人都沒有感覺。最後大家都明白了,形成共識也就是全民運動了。

全球玩數字貨幣不超過 3000 萬人,經常交易不超過 1000 萬人,90%的人群還在觀望,現在進入還是先行者,最後觀望者進場才是韭菜。

短評

對區塊鏈泡沫的聲音,從其出現到熱炒便一直不斷,而比特幣的泡沫聲音尤其廣為傳播。是否是史上最大泡沫,尚無法定論,但是泡沫中存在的價值已經被越來越認可。泡沫會引來投機行為,也會放大價值。如何從區塊鏈泡沫中發現真正的價值,是對投資者的大考驗。

觀點六:

區塊鏈應用核心是去中間人化

帥初:目前整個區塊鏈技術的演進應用還處於早期階段。技術的發展給大家更豐富的多樣性,可能性就是未來。 加密貨幣相對於區塊鏈,類似於Email相對於互聯網,區塊鏈未來的發展,不會止步於為價值(共識)交換而生的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只是一個開端, 從場景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最大的特徵是通過各種技術保證了一個 trustless Platform (免信任平台),降低了所有商業交易的成本。

未來容易落地的場景:遊戲行業、數字內容領域 、ID的變革、金融領域、組織架構變革(代替公司制度)、投資領域 (VC、PE)、為數字資產提供服務的機會。

冒志鴻:落地的應用場景非常多。區塊鏈作為一個基礎類型的協議,很可能對很多用戶而言是「隱形」存在著大部分用戶並不需要知道它是什麼,它就在那裡。如同我們的很多網路協議和設備一樣,他們工作著但無人知道。

區塊鏈應用的核心是去中間人化。如果一個應用聲稱用區塊鏈技術,但其模式還是傳統的中間人生意模式,那麼就是偽區塊鏈應用。

容銘投資合伙人西門柳上:討論應用的落地要界定下範圍,在過去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TCP/IP協議作為底層幾乎沒有存在感;但是在區塊鏈應用跑在底層鏈上,用戶的身份、數據、交易、互動其實是在鏈上,屬於用戶,而不是屬於應用,區塊鏈應用的落地難度是現在這些鏈的支撐能力。

短評

儘管討論熱烈,但是區塊鏈應用尚處早期。就像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改變一樣,區塊鏈也會以基礎設置的方式成為未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目前看,對於什麼樣的場景適合區塊鏈應用落地,去中介化成為一種判斷的標杆。

觀點七:

相信監管會放開

蔡文勝:中國政策是鼓勵區塊鏈技術發展,各地政府都出台支持區塊鏈發展的政策。但政府不鼓勵發token、嚴禁ico募資。

將來監管是一定會放開的,因為區塊鏈技術一定能得到共識,如同互聯網技術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是一樣。但可能會發展出中國特色的區塊鏈。

Maggie:監管大框架各國都有,但現在token屬性存在爭議,另外發幣也良莠不齊所以監管收緊是必然的。各國在缺乏判例和具體適用成文法的情況下也很難說沒有風險,因為還有行政命令和其他監管手段。個人覺得美國和香港的焦點目前在幣的性質上,如果是證券就要接受強監管。

短評

隨著區塊鏈走熱,監管已經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各國對區塊鏈監管態度不一,也讓國內區塊鏈從業者難以把握。國內對區塊鏈行業監管是否放開,最終還要看區塊鏈技術能否從投機中走向真正社會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的新鮮事 的精彩文章:

技術的AR已經過去接下來是內容的AR
陌陌探探在一起了,50億下的7000萬用戶價值是多少?

TAG:互聯網的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