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便便出血 可能是腸道息肉惹的禍!

便便出血 可能是腸道息肉惹的禍!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腸道息肉是腸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的病變,通俗講,是長在腸管內面的「肉疙瘩」。

便便出血 可能是腸道息肉惹的禍!

如果我們腸道內長了息肉,自身是沒有感覺的,少部分腸道息肉患者會出現大便出血,大便帶有粘液,或者腹痛腹瀉等消化道表現,因此很容易被忽略,絕大多數都是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才被發現。

腸道息肉的病因還不明確,大多與飲食因素有關,研究表明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飲食人群更易患腸道息肉,而多進食富含植物纖維的綠色蔬菜、水果等可減少息肉的發生,當然也有部分遺傳因素在內。

腸道息肉雖然常見,但不積極治療仍會給身體帶來嚴重後果,腸道息肉長期得不到治療可能會引起以下不適,這些不適發生時要注意癌變的可能:

腸腔狹窄,大息肉佔據腸腔空間,可能會引起局部的狹窄;

便血,這往往是患者就診的首要原因;

大便形狀變化:正常的糞便應該呈圓柱形,但如果大息肉靠近肛門,壓迫糞便,則排出時往往會變細,或不規則,有時還附著有血痕;

大便習慣改變: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或是便秘與腹瀉反覆交替出現。

便便出血 可能是腸道息肉惹的禍!

息肉會不會變成腸癌?

這是很多病友關心的問題,我們說息肉分為幾個種類,其中腺瘤性息肉繼續發展可能就會變成癌。

80%以上的大腸癌都是從腺瘤一步步「進化」過來的:小腺瘤→大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一般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

結直腸癌(即大腸癌)的癥狀較隱匿,在疾病的早期,有時甚至疾病的晚期階段,患者可沒有明顯的局部癥狀,以至於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中晚期,治療效果便會大打折扣。

因此,定期的腸道健康檢查尤為重要。一般有兩種常用的檢查方法:

直腸指檢:一旦發現自己大便帶血或大便發黑了,需要及時就診,醫生可以通過最簡單直接的觸診和觀察來判斷肛腸疾病,超過半數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而70%以上的直腸癌屬於中低位,肛門指檢都可以發現。

腸鏡檢查:這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最有效手段。但很少人選擇主動做腸鏡健康檢查,主要是因為對大腸癌缺乏認識,對腸鏡這種侵入性檢查方法感到恐懼,反而恰恰耽誤了病情。

便便出血 可能是腸道息肉惹的禍!

得了大腸癌是不是就是「沒救」了?

隨著醫學及外科技術的發展,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取得了重大進步,結直腸癌的生物學特性,以及涉及腫瘤生成的遺傳學機制被更好地認識了。

因此,人們可以更早地發現病灶,手術技術的提高,尤其是腹腔鏡技術的發展,使很多以前無法切除的腫瘤可以完成切除,達到更徹底的淋巴結清掃效果,術後患者的複發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

同時高效化療藥物以及生物靶向藥物的出現,使結直腸癌治療方案不斷更新,因而,患者的生存期更長,生活質量更高,許多患者可以得到治癒。

因此,大腸癌並不可怕,關鍵就在於早期發現,積極治療。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結腸癌來的竟然如此悄然無息!
半素食比全素者 更能預防大腸癌!

TAG:腸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