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張旭豪:我們不會那麼在乎獨立,更在乎持續增長

張旭豪:我們不會那麼在乎獨立,更在乎持續增長

獵雲註:阿里全面收購餓了么股份基本敲定。或許從餓了么接受阿里注資的那天起,張旭豪就該想到今天的局面。近日,秦朔獨家對話張旭豪,解讀張旭豪的創業之路,傾聽張旭豪創業歷程上的心路感慨。文章來源:秦朔朋友圈。原文如下:

阿里巴巴全部收購餓了么,這是剛剛發生的新聞。

餓了么當前估值95億美元左右,最終收購價待定。被收購後,餓了么可能劃歸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領導,擔當新零售基礎設施的角色,餓了么的地麵糰隊也會成為阿里在線下的重要資源。

去年11月我採訪過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視頻節目在愛奇藝播出。他是上海人,生於1985年,本科在同濟大學讀書,研究生在上海交大讀建築節能專業。由於課餘愛和同學打遊戲,打著打著要點外賣,於是他們萌生了開發訂餐系統的創業想法,2008年4月正式成立公司,張旭豪為此放棄了到香港理工大學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和一個夥伴一起休學。為了了解行業,他們一開始承包了一家餐飲店的外賣業務,連續幾個月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親自送外賣,風雨無阻。

9年後,餓了么從最早只有幾個人發展到有300多萬外賣小哥;從一個城市發展到1500多個城市;從連接上海交大旁邊的17個餐廳到連接150多萬商戶;從幾十個用戶到有2億多用戶(註:2017年11月數據)。在餓了么9周年年會上,張旭豪說,餓了么有可能成為一家市值千億美金的公司,還可以進入比外賣體量更大、年交易額30萬億的消費品市場,成為下一代即時配送的服務平台,把一切都在30分鐘送到(Make Everything 30 Min)。他說餓了么的願景是用創新科技打造全球領先的本地生活平台。

當阿里巴巴全部收購餓了么之後,張旭豪將何去何從?答案將在未來揭曉。此刻翻看當時採訪的錄音整理,還是能深深感受到他的激情、韌性和追求。特將主要內容刊出,並祝這位讓網路訂餐行業從無到有的年輕企業家再創輝煌。


我們不是改變世界,而是滿足用戶需求

秦朔:看了你在餓了么9周年慶典的演講,感到一個創業者可以改變很多東西。餓了么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市場?

張旭豪:我並不覺得是餓了么改變了世界,我們是滿足了用戶的一個需求。我們內部一直講一件事能做成,60%是時勢,時勢造英雄,30%是自己和團隊努力,10%是運氣。今天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移動支付、智能手機、LBS定位、數據能力完善,導致外賣成為消費者喜歡的、即時性消費的產品。我們一直堅持了9年才等到這一天。

秦朔:你的意思是說,沒有餓了么,這個市場也可能有另外一些同行?

張旭豪:更核心的是說,我覺得個人改變世界很難,更多的是我們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時勢帶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去做這樣的產品。

秦朔:但的確改變了很多,比如你們的數據說,聖誕節有900萬訂單點外賣,情人節有15萬人點鮮花,這跟過去有很大不一樣。

張旭豪: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支付方式,導致了消費者可以享受這樣的「即時性」,PC時代你還要打開電腦。

秦朔:你們最早創業時還印紙質的宣傳手冊,那時還是電話訂餐。電話訂餐,PC訂餐,然後真正爆發是在移動互聯網。

張旭豪:移動互聯網可以幫商戶很方便地接入平台,過去商戶要買電腦上網,初期成本還是很高的,現在一台手機就能接單配單。第二是配送環節,過去沒有手機、GPS,我都不知道騎手在什麼位置,他是怎麼接單的。2007、2008年支付剛剛興起,當時在網上點完,還不支持手機支付,還要線下現金支付,體驗不是特別好。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支付非常普及,商戶和用戶接受度都很高,體驗越來越好,一下子普及了。現在到了人工智慧階段,千人千面,我們推送給每個消費者的頁面都不一樣。比如我有段時間減肥,點的是健康餐,那我的頁面全都是這樣的一些餐廳。人工智慧時代,對騎手怎麼配送才能收入更高、線路更合理、如何合單並單、讓每一次出去能夠送更多訂單,其實都跟數據有關,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秦朔:從電話、PC、移動互聯網再到AI,你覺得公司的價值大概是在什麼量級上的改變?

張旭豪:電話到移動互聯網,大概是百倍萬倍的成長。整個線下商戶做生意的方式在改變,過去外賣只是業務的補充,現在可能成為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人工智慧時代,我覺得還會有大概百倍的增長,它來源於效率的提升、個性化的實現、線上線下的整合。現在很多人說O2O,O2O我覺得只是線上和線下的連接,未來是OMO(M是merge,合併),供應鏈上游跟線下要做更深度的整合,不僅僅是連接。


激烈競爭最後會回歸理性

秦朔:看過去的報道,說早期電話點餐時,你們嘗試向餐廳收年費,有的餐廳不交,你讓他下線,他還要找你、勒索你,甚至要把你帶走,你要找同事在派出所等著趕快報案。一介書生,創業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張旭豪:這也是我們內部一直宣導的,你作為一個創業者,先從一個生意人開始。很多時候創業者做事情不惜任何代價,不計任何成本,過度理想化,但實際落地時,理想的美好跟現實的骨感是有衝突的。你必須考慮你的資源是有限的,增長的同時要控制成本,如何跟合作商戶打交道,如何共贏。

秦朔:上海男人有很多標籤,比如代表了很文明的一種狀態。你研究生創業,要跟餐廳各種各樣、包括底層的人打交道,你怎樣做到心理上沒有任何負擔,跟他們融為一體,「紅的也行黑的也行」?

張旭豪:我覺得還是實踐出真知。當時整天跟餐廳老闆打交道,其實也不能說什麼文明跟不文明,每個人教育背景不一樣,從事的行業不一樣。很多商戶雖然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是他們很多是真正想把生意做好的人,也是用心在為客戶服務,大家有很多連接點。你跟中小商戶溝通越多,就越知道他們對於服務的渴求,他們更需要互聯網的工具、產品幫助他們經營,他可能沒有雄偉的抱負說要成為中國的肯德基、麥當勞,他就是實實在在想為交大的學生提供一份餐一份服務,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服務。

秦朔:提到文明,比如肯德基和麥當勞、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也是在競爭,但他們之間好像競爭得沒有我們這樣「血腥」。中國互聯網公司間經常「打架」、搶地盤、互懟,你怎麼理解?這是商戰必須的手段,或者為了一個大的合理性可以不拘小節,或者說這就是一個過程,還是說你覺得不合理你就別來玩商業?

張旭豪:今天我們看到的麥當勞、肯德基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了,已經發展了幾十年、近百年,他們初創時也經歷過非常激烈的競爭。首先,我們今天做新渠道、新行業,非常初期的階段,確實會存在很多這樣的事情和行業的衝擊;第二,可能我們自身的管理需要改善。很多時候我們的本意不想那麼激烈競爭,而是想把服務做好,但你的管理可能沒有考慮那麼全面,你的KPI可能設計得過於僵化。畢竟今天我們在全國有接近2.5萬名員工,合作夥伴比如物流的、代理商的,都很多,我們的城市代理商可能累計接近10萬。所以很多時候可能在管理的周全方面沒有考慮那麼深,導致即使我們本意不是這樣,但最後落地時,下面出現了這樣的結果,所以也要進一步提升管理,進一步改善機制的設置。但是,我認為其實中國互聯網,雖然是很激烈的競爭,最終還是會回歸到理性,任何商業要能夠做到持久、持續,必須是理性的發展。


領先世界的一二三

秦朔:外賣市場,因為百度和你們整合了,所以現在是雙雄並立(VS.美團),你怎麼樣看這樣一種競爭關係?你們將來會不會合在一起?

張旭豪:從過去的三邊競爭到雙邊競爭,我覺得一定是市場越來越趨於合理,趨於理性。誰願意為這個行業持續長期去奮鬥,去發展,我覺得就會存活下來。我們其實不是看到外賣是一個風口才來做,是9年前要為消費者提供即時服務的初衷,堅持做下來。今天只有兩家的時候,我覺得未來誰更專註,誰的DNA更純正,誰能真正可持續。競爭並不是壞事,首先競爭使商戶、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同時競爭對我們整體運營能力的提升、技術創新,也是一件好事。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競爭,我們今天會研發機器人,投入調度技術的研發,用更多人工智慧技術給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因為競爭,我認為中國在O2O領域無論是商業模式創新,還是運營能力的精細度,都是在全世界領先的。競爭對我們企業自身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幫助。

秦朔:你提到在互聯網應用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端,具體來說我們領先世界創新的一二三是什麼?

張旭豪:第一個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性。其基礎是中國移動手機的層級特別高,移動支付的層級特別高,導致今天有很多新商業模式,如共享單車、無人貨架、無人購物等。

第二個是運營能力的領先。你要在中國做成NO.1,必須在全國1500個城市開展業務。美國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大概不到十個,中國大概有70個。這麼多地方要掌控,需要的人就不一樣,覆蓋完中國,我的能力就能覆蓋全世界。

第三個是人工智慧的技術方面。我覺得我們在基礎技術方面未必領先,但在人工智慧的技術應用、場景應用方面,由於中國有海量數據,所以AI應用可能也會走在全世界的前端。


這一代創業者怎麼看BAT

秦朔:大家提到餓了么,都會提到阿里巴巴,你覺得「獨立」這件事重要嗎?

張旭豪:我們一直是一家獨立公司,控制權還是在我們管理層手裡。

秦朔:阿里的股份已經比較大了。

張旭豪:單一最大。

秦朔:那跟騰訊與京東的關係差不多,都是單一最大股東,但控制權還在管理層手裡。

張旭豪:但是我覺得,其實對我們來講,不會那麼在乎獨立,因為控制權本身是在管理層這裡,經營決策也是在我們這裡,我們更care的是什麼?我認為一家公司最重要的還是能夠持續增長,持續給用戶帶來價值,這個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失去了增長,失去了這樣的動力跟活力,你的公司遲早會滅亡。我覺得自強者,不用過多去強調到底是不是應該獨立,你只要強大自然就會獨立,外界對你的看法自然就會改變,這個是重要的。

秦朔:同意你的看法,阿里跟騰訊的第一大股東也不是馬雲、馬化騰,但大家沒有覺得它們不是馬雲、馬化騰的公司。最近跟一些互聯網的創業者交流,1999年前後誕生了BAT,他們現在占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利潤比例越來越大,每年還在瘋狂增長;2010年移動互聯網這一波有一些不錯的公司,像小米、美團、餓了么、滴滴,規模成長很快,但利潤跟BAT相比特別遙遠;到了共享單車,將來怎麼掙錢大家覺得沒譜。中國互聯網的利潤結構出現了一個「漏斗型」,以前的霸主收穫最大,你們這一代創業者怎麼看?

張旭豪:時勢造英雄。幾大巨頭佔到市場比較大的份額,是因為他們抓住了整個數字時代最早的增長、最早的紅利。最早的紅利、先發的優勢一定是最大的,不用去迴避。但是對我們這代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因為這只是一開始的十年二十年,我們還有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對所有公司來說,就是要先活下去,活下去以後尋找時代是不是有新的機會,新的機遇出來,然後抓住它,變得更強大。包括AI時代,誰都不知道AI時代能夠發生什麼,或者造成多大影響,大家都在看,看是不是能找到自己的先發優勢;包括線上線下的整合,是不是能帶來非常強大的網路協同效應?因為線下的網路比線上的網路普及性高,高度整合是不是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在這些方面,我們這些更加新銳的公司會比BAT更激進地去做,從而讓我們能夠在下一個時代找到先發優勢。

秦朔:對BAT在市場上的支配地位有很多詬病,但我相信他們也做了很多比較好的事情,對整個生態建設也帶來了很多幫助。阿里跟百度都跟你們有很深關聯,你覺得給你們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張旭豪:我們跟阿里巴巴肯定是更加緊密的戰略夥伴。無論在支付、金融、保險、大數據方面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我們平台是目前唯一一家有食品安全險的,如果你發現食品里有一根頭髮絲,拍一張照片上傳,直接付你賠償,背後其實是螞蟻金服的信用數據做支撐的。流量方面也會有合作。

我們跟百度剛剛開始進行合作,百度在AI的技術儲備和技術能力能夠發揮到更多的場景當中,我們各有各的優勢。

我覺得在管理上、運營能力上,阿里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我覺得阿里是一家運營能力特彆強的公司,他們可以不斷去開拓新業務。這背後代表了很強的組織能力、人才運營能力,這也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認真學習的,因為我們要在很多場景上開拓新業務,背後很多組織能力的塑造是比較相似的。


80、90後創業者有什麼特質

秦朔:你覺得你們80後、90後這樣的創業者,怎麼跟BAT這樣的60後比?

張旭豪:BAT他們是非常早站在數字世界前列的。你剛進入數字時代,人家已經在玩了,到數字末端你再進去,當然已經落後了。當時認為QQ不是什麼很重要的東西,但是做著做著,它有龐大的基數和連接性,潛力效應是巨大的。每個時代走在最前沿的,一定能獲得價值回報的大多數,概率是最大的。

秦朔:那你們80後、90後的機遇和特點呢?

張旭豪:我們現在還在尋找一個新的時代。人工智慧也好,生物醫藥也好,線下機會也好,現在新零售又火了,貨架都要放到公司旁邊,掃一掃碼就能拿東西,這個在全世界都沒有。以前國外還是售貨機。有一個「社區跑步」的應用,社區裡面放一個跑步機,你掃一下就能跑步了。中國在零售形態的線下這個方面,在天翻地覆地變化。

這樣的一個時代能不能再創造出一個BAT這類的大公司?這是我們每天在等待跟尋找的機會,這就是創業的樂趣所在。

要領導企業規模比較大的這樣的公司,在企業治理跟管理上,我認為都是要向前輩學習的。因為這是需要科學、需要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做起來的。但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第一,這一代企業家可能更敢想,更敢幹,在全球化方面可能會比老一輩走得更大膽一點。比如,滴滴已經在全球布局,對一家只有4年的公司來說,以前是很難想像的;第二,從融資能力看,我們這一批可能起來的幾家公司,都有比較強的融資能力,包括跟全球資本打交道的能力;第三,我們這樣的新企業,大概除了今日頭條,已經沒有純線上的機會了。

秦朔:你是說單純的線上紅利沒有了?

張旭豪:對,已經沒有了,今後肯定就是要跟線下緊密融合。無論滴滴也好,餓了么也好,都要跟線下緊密結合。所以企業要有更全面的組織能力,我們的工程師不能只懂互聯網技術,還要成為有商業技能的研發人員,要懂線下是怎麼弄的,它的成本結構是怎麼樣的。


給創業者的管理建議

秦朔:餓了么是有千億美元市值雄心的,這個依據跟信心來自哪裡?

張旭豪:我感覺整個市場有點像5年前的淘寶,未來5年是非常重要的5年。一個是品類的進一步擴張,第二是效率優化。如果5年後,每天這個平台有5000萬單訂單產生,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平台。

秦朔:假如未來每天有5000萬訂單產生,那時的產品結構跟今天會有什麼樣的不同?

張旭豪:這個其實蠻難估計,我只能說我們平台上可能餐飲類的會逐步變少。現在餐飲類的品類佔到我們的95%,到5年後可能是60%、70%。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今天零售跟餐飲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盒馬鮮生裡面就是吃的。生鮮買完,當場做給你吃,要送也給你送過去。所以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吃也可以產生無數商業模式。

第二個判斷,物流未來一定更加重要。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能提供30分鐘將服務送達。Everything(每一件事)30分鐘,這又能夠創造出很多新興的模式跟機會。

秦朔:五年之後你們總歸上市了吧。

張旭豪:應該是的。

秦朔:從你自己的體會,能不能給創業者幾個建議,怎麼能夠管理一個大的公司?

張旭豪:我最近看柳傳志的一些東西,我覺得就是九個字,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帶隊伍要靠經驗,要靠不斷跟團隊溝通,不斷交流,並且要把自己的想法、文化價值觀,有體系地輸出出去,然後形成一致的結果。我非常感慨,我聊了很多阿里的人,包括離職很多年的,他們每個人都讓我感覺就像一個模子塑造出來的,價值觀高度一致,方法一致。互聯網公司的人才是核心資產,你要把人才作為資產,你每年盤點的不是固定資產而是人才。人才的能力水平是不是在提升?如果他們是在不斷提升,這家公司整體能力也在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深扒!那些披著「數字貨幣」外衣的傳銷組織如何混進幣圈
蘋果iBoot源代碼泄露始末:一位普通員工是如何泄露iPhone最機密代碼的?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