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人才真相趣談

三國人才真相趣談

明日開工,抓住假期的尾巴,發文一篇。

三國時代,在歷史長河中,無疑是波瀾壯闊的篇章。跳出三國看三國,盤點彼時的人才信息,亦是趣事。

一、疆土及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63年,魏國有443萬人,蜀國有108萬人,吳國有256萬人,累計約800萬人。

王育民先生在《三國人口探索》談到,統計存在四種遺漏:世家豪族蔭附人口、屯田人口、兵家吏家、少數民族等。葛劍雄先生在《中國人口史》亦引用此觀點,估算當時應有2400萬人左右。

據《中國歷代疆域面積考》,公元262年,魏國疆土291萬平方公里,蜀國為106萬平方公里,吳國為144萬平方公里。

二、三國入選選手

1、曹操陣營28人

文臣10人,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鍾繇、司馬懿、毛玠。武將18人,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曹仁、曹洪、曹真、曹純、曹休、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典韋、許褚、李典、文聘、龐德。

以陳壽《三國志》為主,《荀彧攸賈詡傳》、《張樂于張徐傳》、《諸夏侯曹傳》等,五大謀臣、五子良將、八虎騎均在其中。司馬懿之兄司馬朗有傳,但司馬懿功勞遠勝其兄,故以代之。

2、孫權陣營24人

文臣10人,張昭、魯肅、陸遜、顧雍、諸葛瑾、步騭、張紘、嚴畯、潘浚、陸凱。武將14人,周瑜、呂蒙、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

陳壽《三國志》為主,《張顧諸葛步傳》、《周瑜魯肅呂蒙傳》、《陸遜傳》、《潘浚陸凱傳》等,程普等十二虎臣位列其中。

3、劉備陣營15人

文臣7人,諸葛亮、龐統、法正、馬良、費禕、董允、蔣琬。武將8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李嚴、姜維。

陳壽《三國志》為主,《諸葛亮傳》、《龐統法正傳》、《關張馬黃趙專》、《蔣琬費禕姜維傳》。

三、三國人才特點

1、優秀人才的數量,與各國國力成正比

國力愈強,平台愈大。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吸引的人才也更多,古今同理。魏國國力最盛,曹操時期一流的文臣武將,入選多達28人;吳國次之,入選24人;蜀國最弱,入選15人。

2、各陣營的文臣結構,呈現地方的集中性

曹操的文臣是河南幫,6人來自河南(荀彧/荀攸/郭嘉/鍾繇/司馬懿/毛玠),佔比60%。劉備的文臣是兩湖幫,5人來自湖南湖北(龐統/馬良/費禕/董允/蔣琬),佔比70%。孫權的文臣是江蘇幫,7人來自江蘇(張昭/陸遜/顧雍/步騭/張紘/嚴畯/陸凱),佔比70%。

3、政權建立,要有足夠的人才儲備

三國政權的建立,首先在於海量的人才。即使薄弱如劉備,在其一代,人才也堪稱濟濟,與孫權不遑多讓。

當然,家庭強大的背景,亦有極大促進作用。曹魏除曹操個人能力卓絕之外,亦得益於曹氏的多年積累。曹操出仕、陳留起兵,均有家財作背書。而且,家族輸出大量人才。曹魏的18位武將,有8位來自曹氏家族,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

4、中原之地,仍是人才集聚地

中原,多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北界晉北、陝北、冀北一帶,南至秦嶺、皖北、蘇北一帶,東到魯西,西至隴東、天水一帶。包括河南、冀南、晉南、魯西、皖北、蘇北、陝東等。

入選的67位人才,加上3位君主,共計70人。以安徽、河南居多,分別為17人、13人,兩者之和近乎半數。加上山東、河北、江蘇、山西、陝西等地,中原人物共計有57人,佔總人數的81%。

中原各地,河北、山西多出武將,入選9人皆為武將,可見燕趙多悲歌之士。安徽亦多出武將,17人中15人為武將。江蘇則清一色的文臣,果然江南多才子。

河南是中原腹心,山東是孔孟之鄉,大體因經濟領先、教育領先,文臣武將各對半開,河南7人武將6人文臣,山東4人武將4人文臣。

安徽:曹操、曹仁、曹洪、曹真、曹純、曹休、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許褚、呂蒙、周瑜、周泰、陳武、蔣欽、魯肅、劉曄17

河南:樂進、典韋、文聘、黃忠、魏延、丁奉、李嚴、荀彧、荀攸、郭嘉、鍾繇、毛玠、司馬懿13

山東:于禁、李典、徐盛、潘璋、程昱、董昭、諸葛亮、諸葛瑾8

江蘇:孫權、張昭、陸遜、顧雍、步騭、張紘、嚴畯、陸凱8

兩湖:黃蓋、潘浚、龐統、費禕、董允、蔣琬、馬良7

河北:劉備、張郃、張飛、趙雲、程普、韓當6

山西:張遼、徐晃、關羽3

甘肅:龐德、姜維、賈詡3

陝西:馬超、法正2

浙江:董襲、凌統2

重慶:甘寧1

(註:紅色為文臣)

5、人才就近就業,保持適度流動

三國時期,交通相對不便利。人才就業,仍遵循「就近優先」的原則。

曹操陣營,以河南、安徽、山東為主,人員達23人,占其總數的82%。孫權陣營,以江蘇、安徽、浙江為主,計有15人,佔比達62%。劉備陣營人員相對分散,湖南湖北陝西,計有7人,佔比半數

人才適度流動。如甘寧不遠千里,從重慶到東吳擔任高管,河北張飛、趙雲,山西關羽等作為創始成員,萬里迢迢跟隨劉備到漢中創業。

劉備的重要文臣,另有許靖、糜竺、孫乾、簡雍、伊籍。此五人,糜竺為江蘇人,地域靠近孫權;許靖為河南人,簡雍為河北人,孫乾、伊籍為山東人,地域靠近曹操。

他們之所以未就近就業,大體是基於個人發展空間的考慮。曹孫麾下,人才濟濟,此五人列於其中,只能為二流,打打下手。而到人才相對匱乏的劉備處,自然能得以重用。

諸葛亮選擇劉備,而未投奔孫權。真正的原因,就在於價值實現,正如他所言:「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能彰顯我,但不能發揮我的全部能量。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6、人才多寡,關係國之興衰

蜀國先亡,有三大原因:一是綜合國力最弱,難以持久,戰爭需要經濟作後盾。二是征伐最多,諸葛亮七出岐山,無功而返,未能以戰養戰。三是政權的融合度差,劉備政權的寒門特點,始終未與益州士族豪強有效合作,內憂外患並存。

但最關鍵的因素,蜀國後期的人才匱乏。諸葛亮之後,文臣蔣琬、董允等人勉力而為,自此後續無人。魏延之後,武將僅余姜維,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此寫照。

反觀彼時曹魏,司馬昭、鄧艾、鍾會、文鴦、羊祜……每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強者恆強,弱者更弱,懸殊鮮明,焉能不敗。

致敬:

@ 陳 壽《三國志》

@ 羅貫中《三國演義》

@ 戴敦邦先生繪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粥論英雄 的精彩文章:

千字識英豪:孫權和他的重臣們

TAG:煮粥論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