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泉州,只一眼便難忘……

泉州,只一眼便難忘……

從中部武漢到東南沿海,路過江西穿過武夷山進入福建,天氣一如有一年去稻城,翻越二郎山的時候,隧道這邊是雨,另一邊艷陽高照。我們選擇閩南的起點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從唐代發跡,經宋代元代達到輝煌,1000多年前的東方第一大港!

(西街老巷,遠處是大開元寺東西二塔)

泉州,只一眼便難忘

若干年前,一位喜歡喝茶的福建朋友對我說「來福建,一定要去泉州」。有茶,安溪的鐵觀音;有古早味,閩南的小吃集中在泉州;有民俗,惠安女、蟳蜅女和漁村;有歷史,唐朝開始興起,興盛在宋元,隨處可見的文物博物館;有宗教,福佑泉州,儒釋道、媽祖文化、關帝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海上絲綢之路不僅發達了貿易,也發展了宗教。

來到西街舊館驛(1000多年的巷子)和古榕巷交匯的這家叫「容驛藝廊」的民宿,進門的院子被透明玻璃「封」了起來,有一張喝茶的條幾,桌上插了臘月的臘梅正吐露芬芳。上幾步台階是一個門廳,古色古香的桌子上擺放著老闆的古琴(明代的)和老闆娘的南音琵琶,訂了這間民宿就是喜歡這種歷史文藝范兒。晚上老闆和老闆娘分別露了一手,古琴撫出的是《梅花三弄》,南音還真忘了彈出的是什麼。聽過網上的南音,據說是唐宋時的宮廷雅樂,只在上流社會才能欣賞,如今是福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在泉州的老闆娘拜師學藝,就是一種傳承。

(民宿小兩口用的南音琵琶和古琴)

觸摸歷史滄桑,開元寺——承天寺——天后宮——文廟——清凈寺

「此處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宋朝理學家朱熹是這麽評價開元寺和泉州府的。鯉城西街的盡頭是大開元寺,寺廟山門上書「紫雲」二字,大雄寶殿上書「桑蓮法界」,有些遊歷的人一看便知這裡必有典故。「桑蓮」一說出自泉州開元寺的檀樾主黃守恭,他是軒轅黃帝子有熊氏之後。黃守恭為官泉州(另說,黃守恭家中種桑養蠶,為泉州最早的桑蠶業開拓者),成巨富,有地三百六十庄。有僧名匡護禪師,向黃守恭求地建寺,黃不給。匡護禪師遂朝來暮往,殷勤日久。

黃守恭對匡護禪師說:「若欲吾地,待吾後園桑樹開蓮花。吾將舍地給你。」匡護禪師歡喜而去。

第二天,匡護禪師又來,對黃守恭說,你後園的桑樹開了蓮花,請去欣賞。黃見花,頗不安,欲拂前言。僧飄然而去,並無蹤跡。

公即染病,三年不愈,桑樹三年開花不絕。

公嘆曰:此僧人非常人也。乃榜貼各街尋之。

僧忽自至。公拜曰,前言已發,故所願也,但未知地要幾許?

僧曰,一袈裟影足矣。公許之。僧以袈裟拋至半天,三百六十庄地盡行遮蔭,黃守恭獻地造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開始,先後建成蓮花寺、興教寺、龍興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開元寺)。

因其處常有紫雲蓋地,大書「紫雲」二字揭于山門。

(山門)

開元寺地勢開闊,進山門兩側都是宋朝立的石經幢,在兩棵大榕樹後有兩寶塔一左一右,上有字記載曰「梁安家室柳三娘舍錢造寶塔二座祁平安……」,柳家娘子好福氣,1000多年間,寶塔至今仍記載著她當初虔誠的造塔願望。大雄寶殿供奉五方佛,中間是毗盧遮那佛,左右分別是東南西北的四尊大佛,在大殿後正中供奉著密宗六觀音的首座聖觀音以及善才、龍女和兩翼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

(大雄寶殿,照片兩側的石塔是宋代柳三娘捐建)

(麒麟壁)

在大雄寶殿外的左側有一院落,裡面就是那千年前開出蓮花的桑樹,據說1200年的桑樹,全國也沒有幾棵。這棵桑樹至今保留著神奇的現象,普通的桑樹都會在冬季落葉,在春天重新發芽。但是這棵桑樹冬季邊落葉邊發芽,常年有葉子。在桑園邊上還有一棵菩提樹,佛教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就是在菩提樹下靜坐7天而證得無上菩提的。大雄寶殿後是甘露戒壇,供奉的盧舍那佛是明代精品,佛頂上方的寶蓋仙鶴圍繞非常漂亮。

(左桑樹右菩提樹)

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

東塔東為「鎮國塔」,始建於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改七級磚塔,今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間重建,高48.24米。

東塔於 1997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

西塔西為「仁壽塔」,今石塔為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

開元寺雙塔是中國最高的一對石塔,經明萬曆年間泉州八級地震以及多次颱風的考驗,仍屹立不倒。雙塔塔身浮雕精美。

(左東塔,右西塔)

開元寺里還有佛教博物館,古船博物館和弘一法師紀念館。弘一法師李叔同是一代高僧,是一位傳奇人物。看到老法師的墨寶和遺物,聯想曾聽聞過的老法師的生平,對老法師持戒精嚴,大慈大悲的氣質由衷欽佩。據說老法師晚年氣力不夠,常以寫字度人,字寫的極慢,橫豎撇捺俱是異常嚴謹。老法師嚴持戒律,弘揚南山律宗。如此的修為他老人家還不敢妄稱一比丘,只以沙門一衲子自居。這樣的一種謙恭讓人汗顏並讚歎!

承天寺,又稱月台寺,在五代時,此地為節度使留以效的南園。後周顯德年間(954-960年)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這是弘一法師在閩南弘法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老法師的絕大多數墨寶是在這兒寫就的。承天寺山門臨街不大,但走進去就別有洞天,七座寶塔沿路林立,盡頭處有一照壁上書「南泉佛國」,進天王殿,延中軸線布局放生池,大雄寶殿,法堂,兩側是大悲殿,地藏殿。古寺面積也很大,在法堂的一側是弘一法師最後毗荼的地方。

去的時候是初二下午近黃昏的時間,因為閩南人多在這一天回娘家所以人不多,透過大雄寶殿前的榕樹,夕陽照在大雄寶殿的琉璃瓦上遍布的金光熠熠生輝,非常的寧靜和舒服。

(承天寺古稱月台寺)

(承天寺天王殿對面的照壁盆景和題字)

(弘一法師的字看的真是舒服)

(黃昏的承天寺,特別的寧靜和舒適)

鯉城區不大,所有的歷史建築其實都挨著,最遠可能也就1公里多,背包客一般選擇共享單車。我們選擇坐繞城的電動車代步。天后宮,這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媽祖文化應該是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興盛繁衍出來的的本土宗教,泉州天后宮還和康熙皇帝和施琅將軍有些瓜葛。天后宮門前是徳濟門遺址,宋朝,明朝的城牆就這麼露天曬著!(泉州就這這麼任性,這樣的遺迹放哪個城市不得拿玻璃罩子保護起來,但大泉州到處都是800年1000年的東西)天后宮前面200米就是晉江,晉江的晉字來源於東晉時期來泉州的移民。

(天后宮)

(天后宮門前的德濟門遺址)

(初入夜的文廟)

泉州福地清源山,中國四大名橋之洛陽橋

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句話來形容清源山最合適不過了,清源山海拔不過500米,但山上集合了儒釋道三家的宗脈道場,山下老君岩的石刻是國內最大的老子雕像,刻於宋代,為道教聖人;山腰彌陀寺抱覽泉州城,天然石洞內供奉石刻阿彌陀佛聖像,刻於元代,阿彌陀佛為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山頂南台岩為清源山最高處,鳥瞰泉州城,祭台上從左至右有儒釋道三學圖案」。這樣的山,想低調都很難吶!

(清源山最高處南台岩俯覽泉州城)

不來清源山就無法體會泉州是怎樣的一塊福地,泉州依水而建,有晉江入海。泉州背靠清源山面前晉江水,這樣的風水格局真是難覓。難怪她歷經千年戰亂,遭遇8級地震都完好無損。所謂「西出函谷,聖顯清源」,清源山進來不遠處就是老君岩,一大塊花崗岩上有一仙風道骨的老子像,這是國內最大的露天石刻老子像,歷經千年仍栩栩如生。

(老子像)

再向上不遠處有一石洞,名曰「元元洞天」,應該是原來道家清修之地。繼續向上是弘一法師的舍利塔,供奉弘一法師的舍利。旁邊一岩石上是弘一法師結跏趺坐石刻,法相莊嚴栩栩如生生,面向泉州城庇佑一方。

(弘一法師趺坐像,側後方為弘一法師舍利塔)

山上還有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名勝。哎……時間有限,體力不支,再加上還要去洛陽橋,所以有好些景緻沒有去,山腳下的泉州少林寺也只有在景區交通車上匆匆一瞥了。

借題發揮對比下西安和泉州地理環境,看一看為何兩座城市會在1000多年前成為內陸和沿海的「超一線城市」。西安一側有秦嶺,泉州以西有武夷山;西安環城有渭水,泉州城中有晉江;西安城南有終南山,泉州城北有清源山,兩座山都是儒釋道三花聚頂;西安向中亞開放,是陸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向東南亞沿海開放,過馬六甲連接東西方文明。1000多年前的西安,是上流社會、皇權貴胄的國際都市;1000多年前的泉州,是海納百川、包羅萬象的國際大港。今日之西安,曾經的繁華飽經戰火多沉睡於地下,而今日之泉州,偏安一隅得以保存完好。不可思議……

洛陽橋

泉州的洛陽橋,為啥叫洛陽,因為建於宋代,北宋洛陽古稱西京。建造者叫蔡襄。「蘇黃米蔡」宋代四大書法家,蘇指蘇軾、黃指黃庭堅、米指米芾、蔡指蔡襄。蔡襄和宋朝的丞相蔡京是堂兄弟,拋開政治而言,這兩人都是才華橫溢的大人物。蔡京不僅權傾朝野,而且書畫屬於超一流大師,可為宋徽宗切磋並為之代筆。蔡襄當朝狀元,捨棄京官待遇回鄉造福,修建洛陽橋,為宋代第一跨海大橋。其艦艇式橋墩和「蛤蜊」壯實橋墩的「生物科技」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據說蔡襄建橋之初因海水潮汐浪大始終不得其法,所以祭祀禱告準備派遣一使者向龍王請教,使者想借酒壯膽壯士斷腕,未成想喝多了醉在海岸,醒來時已得龍王回信。告訴了潮汐規律,於是得以建造橋樑。現在在洛陽橋一側還建有祠堂記錄這一典故,橋頭一巨石刻有「萬古安瀾」的字樣,眾多碑刻也記錄了維修橋樑的歷史。

(大書法家蔡襄)

泉州的小吃

閩南小吃發源在泉州,這是福建人自己說的。消熱解暑的四果湯要數天後宮附近的秉正堂最正宗,石膏花和仙草可是一大特色。麵線糊、浮粿、菜餜、侯阿婆肉粽、餅皮、麻糍QQ的、拳頭母、花生湯、牛肉羹配咸飯、薑母鴨、正泉茂的綠豆餅、滷麵、炒麵線,可惜我不是吃貨,所以這些內容請自行百度。但是,就像外地人說成都好吃,成都人卻去樂山掃街一樣。福建小吃在泉州!

(引用了他人的圖)

後記:

3天行色匆匆,其實遠遠達不到可以遊記分享的程度,只算是一次隨筆,或者是未來遊記的序言。

我們去的春節,是閩南人非常重視的家族節日,泉州很多的古早味店鋪並沒有開門,所以喜歡美食的朋友要注意這一點。春節期間的物價也很貴哦,小吃上浮50%。

我們在每個地方停留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實在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並沒有發掘。一個城,有如此多的歷史文化標誌物,需要有更多的時間去品味,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了解泉州的公眾號吧——「泉州影像」,做的非常好,看上幾篇,你一定會愛上泉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兵小將MC 的精彩文章:

廈門,浮光掠影……

TAG:大兵小將M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