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環保部:去年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不及三成

環保部:去年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不及三成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27日電 2018年2月27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召開2018年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大氣十條》實施五年來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點區域明顯好轉,去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比2013年下降22.7%,但是當前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多數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只有99個城市達標,僅佔29.3%。

劉炳江表示《大氣十條》實施5年來,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點區域明顯好轉。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全面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目標。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分別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連續三年達標,這是難得的一個成果;北京市PM2.5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58微克/立方米;《大氣十條》確定的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得到實現。

第二,支持這些空氣質量改善的重大工程和重大措施超額完成,解決了多項大氣污染防治難題。

一是從能源結構來看,全國煤炭消費總量這五年持續下降,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67.4%下降至60%左右。淘汰城市建成區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20餘萬台,「2+26」城市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470多萬戶。全國燃煤機組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

二是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全國全面完成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任務。1.4億噸地條鋼全部清理完畢,「2+26」城市在去年一年清理整頓涉氣「散亂污」企業6.2萬餘家,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三是推進重點行業提標改造。制修訂水泥、石化等重點行業排放標準20多項,實施了一輪污染治理設施提標改造工程。1萬多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全部安裝在線監控,實現24小時實時監管;企業排放達標率大幅度提升。

四是加強「車、油、路」統籌。五年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實施國五機動車排放標準,基本實現與歐美髮達國家接軌。車用汽柴油品質5年內連續兩級跳,這是其他國家不可想像的一件事,「2+26」城市從國四躍升到國六。環渤海港口不再接收公路運輸煤炭,改由鐵路運輸。

五是大氣環境監管明顯增強。建成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2012年之前國家還沒有PM2.5的監測站點,完成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1436個國控監測站點全部具備PM2.5等六項指標監測能力,形成覆蓋區域、省、市三級空氣重污染預測預警體系,基本實現3天精準預報和7天潛勢預報,實現重污染天氣區域聯動。強化大氣污染治理科技支撐,啟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

第三,初步建立了大氣污染防治體制機制。

一是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初步建立。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並實施年度考核。對31個省(區、市)開展中央環保督察;開展「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得到有力有效落實。

二是區域聯防聯控實現重大創新。在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打破了行政區劃界限,著力破解大氣污染長距離傳輸、區域間相互影響的世界性難題。

三是環境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相互修訂出台,按日計罰、停產限產、查封扣押等執法手段更加豐富。組織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

四是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國務院有關部門發布環保電價、提高排污收費徵收標準等22項配套政策。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528億元專項資金和100多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

五是全社會環境意識有所增強。積極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廣大群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高漲,「同呼吸、共奮鬥」已成為全社會行為準則。

劉炳江指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從氣候的角度看,我國多位頂級氣候專家研究表明,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東亞冬季風在減弱,東亞大槽在變淺,導致京津冀地區中低層大氣更加穩定,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將導致霧霾更加頻繁的發生。

再看排放量,SO2、NOx、煙粉塵、VOCs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處於千萬噸級高位,遠超環境容量,實現空氣質量達標需要削減排放50%以上;其中VOCs排放仍然呈現增長態勢,減排任務尤為艱巨。多數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只有99個城市達標,僅佔29.3%,重污染過程仍然多發,今年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發生四次重污染過程,重度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13.8%。目前正在經歷第五次重污染過程。部分地區存在對大氣污染防治重視不夠、壓力傳導不到位等問題,一些基層政府及其組成部門的環保責任不落實、主動性不夠、責任心不強。

總之,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經進入攻堅期,傳統煤煙型污染與PM2.5、O3污染等新老環境問題並存、生產與生活、城市與農村、工業與交通環境污染交織,末端治理減排空間越來越小,環境壓力居高不下,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和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更加迫切。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深入總結《大氣十條》成功經驗,研究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計劃,明確具體戰役及其時間表和路線圖,持續改善空氣質量。 (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新經緯 的精彩文章:

「年夜飯曬穿山甲熊掌」當事人被拘五日:因虛構事實
廣汽三菱召回18餘萬輛勁炫汽車

TAG:中新經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