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郵預報】《元宵節》

【新郵預報】《元宵節》

GIF

節日起源

GIF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人們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以示祝賀,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的起源與發展同上古的天時觀念及佛教、道教的推動有關,也體現出古人對月亮的崇拜。元宵夜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當夜,圓月當空,春回大地,人們張燈結綵,出外遊玩,歡度良宵,慶賀新春的活動延續至此達到高潮。

唐代

唐代元宵節盛況空前,主要的活動是觀燈。平時長安城有嚴格的宵禁,元宵節前後三天,金吾不禁,所有市民可以自由出入街巷,通宵達旦觀賞花燈。中唐以後,觀燈習俗更是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挂彩燈,人們還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代

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了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宋朝賞燈共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明朝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初八開始點燈,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昇平,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

清朝

清朝,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雖然清朝的元宵節只慶祝三天,但是燈會上的花燈依然璀璨,造型也更加精緻奇幻。除了賞燈,清朝時還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

元宵習俗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元宵節這天晚上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我國歷代花燈的製作十分講究,品種繁多。明朝畫家唐寅有詩云:「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心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到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舞龍又稱耍龍燈、 龍燈舞。人們在喜慶日子裡用舞龍來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的主要道具是「龍」。龍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龍的節數以單數為吉利,多見九節龍、十一節龍、十三節龍,多者可達二十九節。獅子是祥瑞之獸,人們相信舞獅能夠帶來好運,所以每逢春節或其它一些慶典活動,都會在陣陣鑼鼓鞭炮聲中,舞獅助慶祈求吉利。時至今日,舞龍舞獅已經成為一種集武術、鼓樂、戲曲於一身的民間傳統藝術樣式

新郵預報

中國郵政定於2018年3月2日發行《元宵節》特種郵票1套3枚。全套郵票面值為3.90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郵政集郵 的精彩文章:

狗年大吉!8大暖心集戳服務陪你度過2018!

TAG:廣州郵政集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