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間萬事塞翁馬,只生歡喜不生愁

人間萬事塞翁馬,只生歡喜不生愁

林曦

水墨畫家、手藝人、設計師、老師

1983年生於重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

擅長用傳統水墨描繪當下,筆墨師法古人,畫作有樸拙天真的樣子,細膩靈動,尤其喜畫花朵、孩童、案頭玩意等美好小景。

受家庭熏陶,她從小就很喜歡並且有機會深入學習體驗中國傳統,尤其喜歡寫字。少年時辦過不少畫展,出版過詩文畫集,現在致力於中國文人傳統美學和生活方式的轉譯與傳播,也在古琴、中醫等不同領域中持續學習。

她(林曦)畫畫、寫字,如同看那抹藍色,安靜,敏感,有柔軟情意和清朗的心緒。這些特質,滲入在那些花朵和兒童的色彩裡面,也流動在隨手寫下的句子里。

——慶山 作家

斷斷續續以左右心室和大小腦讀林曦的書畫,像看大河裡慢慢移動的一個草木豐茂的汀洲。

——馮唐 作家

林曦作品 《只生歡喜不生愁》

畫面和句子

文 | 林曦

我的腦子裡常會出現兩種東西,一種是畫面,一種是句子。

語言文字和畫面,是兩種表達方式,它們的抵達路徑是不一樣的。語言的表述,是一個在鋪墊、營造中慢慢到達的結果,並且需要時間來釋放和鋪展。但繪畫的語言,總是一瞬間的,是一眼望過去、一剎那的觸動中,瞬間激發出來的呈現。

我是個畫畫兒的人,對我來講,最順手的表達方式是畫畫。那些在腦子裡瞬間出現的畫面,可能是一種更天生的東西。但我不是一個天生的寫作者,所以也會很羨慕會講故事的人,羨慕那些寫出漂亮舒服的文字、在一個較長的篇幅中慢慢道來的能力。但在許多的時刻,比如吃飯、工作、運動、讀書、見到不同的人、望到不同的天色的時候,在畫畫之餘,腦子裡也會出現一些句子。

它們出現的時候,不會很有情節或邏輯,也總是一些單一的畫面。

記得有一年在名古屋的火車站台上,一列火車在慢慢開過。在兩節車廂的中間,正對著我站著的,有一個長得很清秀好看的男生。他和我對視的一刻,我發現他的目光穿過我,投向我身後的虛空。那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個長著一雙梁朝偉一般深情的大眼睛的男生拄著一根細細的盲杖。我無法忘記那一刻的四目相對,因為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四目相對,那一刻的對視是一種幻象。

那個「不存在」 的對視一直留在我的腦海里。我擅長記住和描繪這樣的定格。它們是你在與那個場景相遇時的第一反應與感受,和思索、判斷、經驗都沒有關係。尤其是那些句子,不是經過推敲的表達,而是和那些畫面一樣,在那一瞬間,就已經完全生成了。所以我想,文字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畫面吧。

這本集子里的文字是在日常生活中陸續寫的。它們的源頭,都是一個個瞬間里的觸動和成像,所以會覺得這些文字還是有些生,並不熟練,但在畫畫之餘,也總想要把一些感想記錄下來。

集子的名字是《只生歡喜不生愁》,這句話出自清代的《養真集》。

只生歡喜不生愁,聽起來像是一個很難抵達的狀態。在這個世上,歡喜與愁苦總是參半,日子裡好壞相依是最恆常的道理。但其實我們不會記得每一件事情,有時候人的回憶就像一個剪輯系統,那些留下來的,往往是我們願意記得的,那些滋味,那些完成我們記憶拼圖的碎片,其實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我也一直在想,什麼是一件好的藝術作品,我們該如何去選擇和判斷。後來得出了一個很簡單的結論,一件作品能激發出我們的天真,便是它的成功所在。比如一個人看到一張畫兒,他可能是一位高冷人士,或者在職場和生活的歷練中已經滴水不漏,建立了萬水千山的城府,但那張畫兒讓他想起來兒時的某個時刻,或者某個溫柔的瞬間,如果有人在旁細細洞察,會看到那一刻他臉上的神情、說話的聲音都變得不一樣。

這樣的記憶令他柔軟,這柔軟來自心裡某種最原初的本能和需求,和漫漫人生中附著在他身上的鎧甲與行頭沒有關係。

所以張岱會說「人無癖不可與交」,因為人在面對自己心之所好的時候,會天然地歡喜,他的內心是柔軟的,也更接近真實。所以我覺得,人活著就要盡情投入,不辭親為,百般的滋味難免都要嘗過,但在處理它們的時候,也要有所選擇。問問自己的心,留下些什麼最好。

我想「只生歡喜不生愁」 的意思,不是世界上沒有愁,而是給自己的一種選擇,比如願意去記得人生當中那些幸福的、令你覺得甜蜜的時刻,感激那些啟發和悟得。那些畫面和句子,令人回到天真,無憂也無懼。

《只生歡喜不生愁》

林曦 著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只生歡喜不生愁》是水墨畫家林曦的藝術生活隨筆集,談藝術之道,論無用之美。

全書按主題分為六輯:「藝可通道」「觀照世間」「得自在禪」「心安之所」「寫給時間」「赤子之心」,文字輕盈、意境優雅。

林曦以手藝人之道,解析藝術美育的本質內涵,分享寫字的樂趣、專註的法門、心力的修鍊及藝術的學習途徑等;從中式文人的視角,觀照當代生活的審美情趣,闡釋何為「無用之美」、如何「獨善其身」,探索讓傳統美學回歸現代生活的踐行方式等。以無用的美學滋養出日常豐盈的生活,告訴我們原來一個人的快樂不太需要外在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浦睿文化 的精彩文章:

廖一梅:作為完美主義者,接受一個有缺憾的世界

TAG:浦睿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