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補上不可或缺的「農」課

補上不可或缺的「農」課

我校是一所農村學校,一年半前,在學校一次以「愛惜糧食」為主題的隊課公開課中出現的一幕,讓我記憶猶新。說來也讓人大跌眼鏡,四年級的孩子竟然不知道什麼是稻穀,充分暴露出了不懂「農」的情況。

都說城裡的孩子不解「農」滋味,而現今,就連大多數農村孩子也對常見農作物的生長特點稀里糊塗,既缺少鄉村社會實踐,也沒積累鄉村生活經驗,「只讀教科書而不讀生活」的現象屢見不鮮。其實,農作物知識的空白,也說明學校教育在鄉村文化傳承鏈上的「缺位」。近年來,農村學校教育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卻陷入了邯鄲學步的境地,得不償失。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究其原因,其一是學校教育偏重學業成績,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其二則是家庭教育的偏離,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更多傾向於讀好書就行,甚至溺愛孩子,幾乎不讓孩子參加與「農」相關活動,很多孩子跟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少,作文中甚至抄襲他人的大自然情境;其三,受農村傳統思想束縛,師長們總是給孩子灌輸,要走出農村,到大城市工作才算有出息……種種原因,導致了現在農村孩子不懂「農」的現象。

改變這一現象,其實並不難。我校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開設了以「農」為主題的校本課程,牽牛耕田、採茶榨油,油菜花地里寫生,土作坊里體驗「蔗糖工藝」,是名副其實的「快樂農場」。教師們帶著孩子開始真正了解「農」,學習當地的農耕文化。

傳承鄉土文化,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家鄉,學校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如組織孩子們參觀村農耕博物館,體驗農耕文化;到農場進行定期的生活體驗;建立「青少年生態教育基地」,把播種、採摘等活動融入到學校的春秋遊中,還可為家庭親子互動開創新模式,一舉兩得。

農作物知識的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孩子對鄉土文化一無所知,更何談傳承?每一所鄉村學校都應該給孩子們補上「農」這一課。(作者系浙江省常山縣芳村小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2月28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媽,張書記給咱送餃子來了」
教,為學生髮展而自覺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