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凡恃才傲物者總有栽跟頭的一天,再大的詩人也不例外

大凡恃才傲物者總有栽跟頭的一天,再大的詩人也不例外

大凡恃才傲物者總有栽跟頭的一天,再大的詩人也不例外

袁枚是清朝的著名詩人,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是一方有名的飽學之士。

袁枚十九歲時,浙江督學帥蘭皋考他典故知識,問他:「『國馬』、『公馬』何解?」袁枚說:「出自《國語》注自韋昭。至作何解,枚實不知。」這時的袁枚確實不知,態度是十分謙虛老實的。帥蘭皋誇獎袁枚說:「你很年輕,但能夠知道『國馬』、『公馬』這兩個典故的出處也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你解說呢?」接著帥蘭皋又問他:「『國馬』、『公馬』之外,還有『父馬』,你知道嗎?」袁枚說:「出自《史記·平準書》。」帥說:「你能用另一個典故對上它嗎?」袁枚說:「可對『母牛』,出自《易經·說卦傳》。」帥大喜,把袁枚大大誇獎了一番。

袁枚憑著自己的才學,在二十三歲時中舉,入翰林,旋改庶吉士。然而,就在他二十六歲居住在翰林院時,卻被一位拜訪他的客人難倒了。

當時翰林院人物,大多恃才傲物。袁枚當然也免不了這一惡習。一天,有位客人定要見袁枚,執意不肯說出姓名。袁枚叫守門人堅決將他拒絕了。第二天,那位客人又來,守門人再三問訊,他才從袖中拿出一捲紙說:「事情都寫在上面,請交給你的主人,三日後我來取。」袁枚一看,不覺惶然,原來上面寫了一百二十個比較冷僻的典故。他苦思了很久,才想出二十個,與詞林館的諸學士湊在一起才解決了五十個。又去翻檢《圖書集成》,仍然剩下二十個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

三天後,那位客人再來,接過卷子,不覺冷笑,諷刺說:「詞林館這麼多的顯官、人才,學問也只不過如此。」於是取過紙筆,很快地補上了剩餘的二十個。袁枚大為吃驚。這件事對袁枚的教訓十分深刻,而那幫翰林院士恃才傲物的凌人之氣,從此也收斂了許多。

這件事提醒人們,學業有專攻,知識無止境,任何自命為淵博的人,總難免有知識上的缺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會 的精彩文章:

林小嫻:漸行漸遠的憂傷

TAG:詩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