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薄荷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薄荷

中藥故事

傳說薄荷的原名出自希臘神話。冥王哈得斯(Hades)愛上了美麗的精靈曼茜(Menthe),冥王的妻子佩瑟芬妮(Persephone)十分嫉妒。

為了使冥王忘記曼茜,佩瑟芬妮將她變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長在路邊任人踩踏。

可是內心堅強善良的曼茜變成小草後,她身上卻擁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涼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濃烈。雖然變成了小草,她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人們把這種草叫薄荷 (Mentha)。

羅馬人與希臘人都很喜歡薄荷的味道。在節慶時,他們還會把薄荷紡織優花環佩帶在身上。

埃及人則有把一包包薄荷與大茴香、小茴香充當賦稅的做法。

美洲印地安人會用薄荷來治療肺炎。

※故事僅供幫助記憶,來源網路。

藥性論述

性味:味辛,性涼。

歸經:入肺、肝經。

功能主治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

《綱目》:「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小兒驚熱、及瘰癧、瘡疥為要葯。」[1]

《本草經疏》:「薄荷,辛多於苦而無毒。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從火化,主血脈,主熱,皆陽臟也。賊風傷寒,其邪在表,故發汗則解。風藥性升,又兼辛溫,故能散邪辟惡。辛香通竅,故治腹脹滿、霍亂。」

《藥品化義》:「薄荷,味辛能散,性涼而清,通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取其性銳而輕清,善行頭面,用治失音,療口齒,清咽喉。同川芎達巔頂,以導壅滯之熱。取其氣香而利竅,善走肌表,用消浮腫,散肌熱,除背痛,引表葯入營衛以疏結滯之氣。」

《本草新編》:「薄荷,不特善解風邪,尤善解憂鬱,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薄荷入肝膽之經,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較柴胡更為輕清。」

《本草求真》:「薄荷,氣味辛涼,功專入肝與肺。故書載辛能發散,而於頭痛、頭風、發熱惡寒則宜,辛能通氣,而於心腹惡氣、痰結則治:涼能清熱,而於咽喉、口齒、眼、耳、癮疹、瘡疥、驚熱,骨蒸、衄血則妙。是以古方逍遙,用此以為開郁散氣之具;小兒驚癇,用此以為宣風嚮導之能;腸風血痢,用此以為疏氣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過二、三分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食用禁忌

薄荷芳香辛散,發汗耗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

炮製方法

除去老莖和雜質,略噴清水,稍潤,切短段,及時低溫乾燥。

產地

主產於江蘇的太倉、南通、海門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

藥材好,才好。藥材的品質直接影響療效,無錫天一中醫醫院對藥材品質的高要求,一直有一支專業團隊在把控。從產地、加工、供應、採購、庫管、保養,都有相應的負責人。每過三個月,無錫天一中醫醫院就會進行一次盲測,因為要保證每一味藥材的質量。

▍版權聲明:

部分文字整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薄荷 的精彩文章:

清美薄荷綠,一眼就愛上

TAG:薄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