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坑蒙拐騙自古沒有好下場,看趙匡胤如何處理假冒道士!

坑蒙拐騙自古沒有好下場,看趙匡胤如何處理假冒道士!

古時有「寄褐」一詞,是指住在宮觀、穿道士的衣服卻並不信奉道教的人,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假道士」。

社會亂象

如今社會上存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走在馬路上總是會遇到一些自稱僧道的人湊上前來化緣看相。這些人究竟是真是假,往往很難分辨,也無法用更為強硬的手段去制裁。

而在古代,官方對假道士的懲罰會非常嚴厲。自道教周行天下,歷經漢唐闡發,百姓之中的信道者逐日增多,一方面說明道教信仰開始廣泛流傳,另一方面卻又給一些別有用心之徒製造了可乘之機。

古時有「寄褐」一詞,是指住在宮觀、穿道士的衣服卻並不信奉道教的人,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假道士」。

宋王栐著《燕翼詒謀錄》卷二中有云:「黃冠之教,始於漢張陵,故皆有妻孥,雖居宮觀,而嫁娶生子與俗人不異。奉其教而誦經,則曰道士;不奉其教不誦經,惟假其冠服,則曰寄褐。」

當時,道士與世俗之人並無太大差別,只要奉其教而誦經就算是道士了。他們雖然居住在道觀之中,但卻與出家的僧人不一樣,是可以結婚生子、有家庭的。但更為嚴重的情況是,很多居住在道觀的人只是穿戴著道士的服裝、冠帽而已,根本不是修道之人,卻一樣享受著國家給予道士的特殊待遇。

崇道之風原來與皇帝的喜好有關

出現這一現象,和宋太祖的崇道之風不無關係。宋太祖趙匡胤在未做皇帝前,就與道士有所交往,並且最終依借於華山道士陳摶的幫忙而為自己的執政爭取到更多群眾基礎,所以宋太祖對道士有很深的感情。他稱帝後,曾多次召見道士進京面聖,還曾親自登門請教「治世養生之術」。在皇帝的帶領下,全國上下掀起一股崇道風。

但在當時,想要成為一個道士並不容易。宋太祖曾召集京師所有道士,對他們進行學業考核,凡是品學不良之人都要被斥退出道門。宋太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道士的整體素養。但一些不學無術之人,為了得到朝廷對道教的優厚待遇,住宮觀、著道裝卻並不誦經禮拜,一時間假道士之氣風行。

《燕翼詒謀錄》中還提到:「(寄褐)皆游惰無所業者,亦凶歲無所食,假寄褐之名.挈家以入者,大抵主首之親故也。」

宋太祖對這一「寄褐」現象深惡痛絕,對寄褐之人群也採取了非常果斷的打擊政策,甚至還追溯斷絕寄褐產生的根源。

宋太祖為肅道風曾法令嚴格

宋太祖明確下文規定,凡是道士不準「蓄養妻奴」。如果有的道士已經有了妻妾家室,那麼就要從宮觀中遣出到外面居住。這一政策,開始對原先天師道亦有家室的現象進行改變,並成為後世全真道出家修道的先驅。為了避免真假道士難辨的情況出現,還曾規定宮觀中不許有婦女居住。到宋真宗時期,更規定宮觀中連道士的親人也不能留下住宿。如果有違抗命令者,一律嚴懲。

如果有人願意出家修道,需要其本師和本觀的知事聯名上報給當地主管宗教事務的部門長官,並需要獲取國家統一發行的準度牒文。宋太祖明確下詔規定「不許私度」道士,否則將要按律法治罪。出家僧道之人需要由國家頒發度牒的制度,也正是從這時候興起的。

宋朝對僧、道的管理非常嚴,出家人必須要到官府購買度諜,才可以被官方承認。但當時度牒的價格很貴,最貴者可以賣出高達七八百文錢的價格,這可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承受得起的數目。度諜價貴,由此也就嚴格限制了僧、道人數的發展,並使統治者對教內的人員情況有了更清楚的掌握。

對於道觀來講,當肅清了諸多閑雜人等,此處才可能成為真正清凈之地,有效避免了宗教淪為世人貪斂財物的場所。從某一個側面上來說,這也正是真心想要出家修行的人期望得到的最好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2018年,這些日子上香拜神最靈驗!
風水師不肯說的陽宅絕招100條,讓你自學風水不求人,看後100%收藏了!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