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移動的「內容」之路,在何方

中國移動的「內容」之路,在何方

C114訊 2月24日消息(特約作者杜建民)最近騰訊王卡廣告和便利取卡點,已經泛濫,通過王卡上山下鄉,不斷充實中國聯通的流量「收割機」。通過混改,找到了「管道」+「內容」的信息流靠山,中國聯通走在與BATJ等互聯網大佬跨業融通的前列。聯通通過「引互聯網之狼入電信行業之室」正不斷搶佔中國移動的地盤。面對聯合起來的強勁對手的圍剿,以「管道」起家並持續依賴之的中國移動還在苦苦找尋「內容」的出口。不斷嘗試突破的中國移動,試問「內容」之路在何方?

一、突破消費級「內容」的圍城已經困難重重

通信信息產業的「內容」信息流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領域。經過20來年的迅猛發展,我國在互聯網應用方面已經處於世界第一陣營。而且在互聯網科技的多個子領域,雖然集中在用戶消費級領域,但是已經形成了鞏固的領先隊形。例如移動支付(支付寶、微信)、互聯網金融(陸金所、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交通出行(滴滴、摩拜、OFO)、移動化與本地生活(美團點評、餓了么、口碑)等。BATJ已經構建了成熟的生態系統,處於領頭地位這些應用,要麼屬於BATJ自有,要麼屬於BATJ系列。而且BATJ還在加大投資力度,收購新晉的「獨角獸」互聯網公司,通過收割新業態,不斷築牢用戶消費應用的圍牆。

通過混改,BATJ入股聯通並且合計持股比例將近13%,另派駐四位執行董事加入聯通董事會。在基礎通信服務外,中國聯通強化了與互聯網企業的融合,開始著重布局「互聯網+」與相關創新業務。各種王卡、寶卡開始流行後,經過不到一年的時間,擁有4G用戶份額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國移動,其4G流量份額已經從66%左右下滑到50%上下。大視頻+大流量+不限量後,中國移動的流量份額繼續下滑的趨勢或許更是難以扭轉。中國移動的「管道」網路流量不但份額被持續擠占,而且價值更是不斷降低。中國聯通與BATJ相互找到了網路流量+信息流量出口和方向,混改更是加深了他們之間的利益聯繫,網路流量+信息流量的圍牆將會越築越牢。騰訊王卡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通過流量定向免費策略,刺激用戶更多地使用騰訊系APP。比如有了騰訊王卡,用戶在使用微信、騰訊視頻、QQ音樂都可以免去流量費用,這類APP原本就承載了大多數的生活應用,並且佔據了絕大多數用戶的手機,如今有了王卡刺激,二線、三線的互聯網公司在流量爭奪戰中更加潰不成軍,而且越來越小眾化,甚至消失。中國移動的「內容」突破,也將越來越難。

二、搶佔企業級應用的先發優勢機不可失

中國聯通與騰訊的王卡定向流量免費,基本上就覆蓋了用戶所有的生活需求。BATJ已經掌握了全網最大的流量入口,從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對全網流量的把控。所以,中國移動的提高社會生活參與度的「內容」突破,在人與人通信中尋找機會已經非常渺茫。但是「大連接」戰略說明,中國移動看到了萬物互聯的良機,使得網路流量+信息流量的競爭,出現了危中轉機。因為,BATJ霸佔的多是消費級應用,在企業級應用方面還沒有發力。如果說聯通與BATJ的擁抱聯合,關閉了中國移動消費級「內容」創新的大門,那麼主動搶佔企業級創新應用就為中國移動打開了一扇窗。因此,中國移動改變未來競爭弱勢的機會,也就於及早布局企業級互聯網領域。

目前我國的通信互聯網產業多數集中在消費級領域,在企業級領域嚴重落後於美國與歐洲,特別在與其他產業結合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差距就更大。如果能夠深度參與並推動我國的企業級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信息化進程取得實效,中國移動的主導運營商地位還可以持續下去。現階段,中國移動已經在多個省市開通了NB-IoT商用。而且中國移動的「四輪驅動」戰略,已經為政企市場持續聚力。可以說,中國移動的未來就在當下。

三、重構企業文化已經迫在眉睫

從分營獨立到現在,經過二十來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移動在曾經的「ONE CM」,一個中國移動統領下眾志成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雖然現在中國移動的企業文化還是非常明確,但是過去那種爭相赤膊上陣打天下,勇擔責任爭第一的氛圍已經非常淡了。大家都知道企業文化的內生推動力,但是中國移動的大企業病已經開始顯現。雖然大家都在爭第一,但是不擔責任、不擔風險已經是第一位的了。行業內甚至流傳出「層層上會,層層不拍板」,「層層上報,層層不決策」。當一個企業天天呼喊要大家講責任,勇擔當的時候,一定程度上說明責任和擔當應該是不夠的。而且這種責任和擔當,更應該從管理層做起,在員工層強化。

講責任沒有問題,講程序也沒問題,畢竟企業的發展,必須要保護好乾部和員工,但是這並不是相互推諉、互不協同和部門壁壘的可靠理由。過去的那種「層層把關,關關失守」的現象可能少了,但是不執行、緩執行、不干事、緩幹事的現象確實多了。而且更重要的,在行業內外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特別是面對互聯網企業的快速迭代能力,層層不決策、不拍板導致的是對外應對策略的不及時,不給力。前方戰鬥正憨,後方彈藥遲遲供應不到。相信每一個中國移動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相信通信圈內的多數人,對這些現象都有所了解。春節前朋友圈內流行的相傳是江西萍鄉移動的吐槽視頻,既說明了這種無奈,也說明了改變的迫切性。

四、兼顧長遠利益,切莫一味「短平快」

有句叫「既要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走對路,才能事半功倍。對於「內容」的前景,中國移動各層級的管理人員應該是早已爛熟於心。但是對面當前「內容」上的捉襟見肘,是不是意味著曾經的轉型不力或者不夠有力。另外,現在的幹部管理是三年一個任期,但是基本上是兩年一換人。這確實極大地避免了曾經因長期在某地任職後而可能出現的腐敗問題,但是這必然導致了一個現象就是追求「短平快」。那種沉下心來,俯下身去培養新業態的耐心必然不足。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考慮,從個人角度出發,這也合情合理。但是從企業發展角度看,成形政策和策略的延續性勢必要大打折扣。

作為可以獨立運營的三十來個省市公司,最近5年,甚至10年來,能夠拿得出手的引領型業務除了曾經廣東移動的飛信,其他的,你還能想出哪個來呢?中國移動曾經連續大搞的「巔峰迴饋」、「再聚巔峰」短期確實起到了效果。現在來看,也是丟失了「內容」轉型的絕佳機會。可以追求「短平快」,但是也要兼顧長遠利益,特別是現在除了降價別無選擇的時候。對於戰略型業務,給足試錯的機會,給足嘗試的空間,給足成長的機遇。BATJ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投資也不是個個都有效益。在「內容」創新或者投資併購上,大家常說的中國移動國企屬性,不應該是羈絆,也不應該成為理由。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空間,突破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混改後的中國聯通正在藉助互聯網企業的「一點服務全國」,全網一個戰略強力推行並搶佔行業份額,實現其收割用戶流量,擴大企業份額的目標。在5G+NB真正到來之前,中國移動面臨的競爭形勢異常嚴峻。2018年大家開年的感受,必然會持續。

站在南極點上,看到的任何方向都是北。「內容」的路,無論在何方,邁出第一步,才能邁出第二步。(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114中國通信網 的精彩文章:

華為5G年終盤點:2017年里的9個「萬萬沒想到」
MWC2018前夕高通發布兩項連接領域技術成果 加大物聯網布局

TAG:C114中國通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