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阿膠治病了解一下?

阿膠治病了解一下?

小編導讀

阿膠,為馬科動物驢的乾燥皮或鮮皮經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謂其「味甘平。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因其補血滋陰、潤燥,日常生活中多做補品食用,往往忽視其治療功用。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用阿膠,使其發揮臨床療效呢?讓我們看看清代名醫尤在涇應用阿膠的醫案,或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1

醫案1

風熱不解,襲入肺中,為咳為喘,日晡發熱,食少體倦,漸成虛損,此虛中夾實,頗難調治。勉擬錢氏阿膠散,冀其肺寧喘平,方可再商他治。處方:阿膠、茯苓、馬兜鈴、薏苡仁、杏仁、炙甘草、糯米、芡實。再診:青蒿、牡丹皮、鱉甲、茯苓、石斛、甘草、歸身、廣皮、白芍。(《靜香樓醫案·咳喘門》)

按語:此醫案中,尤在涇運用了甘平補肺法治療咳嗽。風熱不解,侵入肺中,或肺陰不足,肺熱有餘,見咳則涕出,機體惡風,日晡潮熱,食少體倦,甚者日久漸成虛損者,為正虛兼感外邪的虛實錯雜證,辛散尤恐損肺,滋陰又慮戀邪,尤氏認為此證「頗難調治」,應治以甘平補肺法,方選錢氏阿膠補肺湯加減。阿膠甘平安肺潤肺,其性平和,為肺家要葯,貝母、馬兜鈴微苦微寒清肺止咳,杏仁降氣平喘止咳,沙參、薏苡仁、糯米、茯苓、甘草養胃生金。尤在涇認為「冀其肺寧喘平,方可再商他治」。

2

醫案2

肺陰不足,肺熱有餘,咳則涕出,肌體惡風。此熱從竅泄,而氣不外護也。此等證為虛實錯雜,他臟雖有病,宜先治肺。處方:阿膠、貝母、沙參、馬兜鈴、杏仁、茯苓、炙甘草、糯米。(《靜香樓醫案·咳喘門》)

3

醫案3

咳甚於夜間,肌熱於午後,此陰虧也。濁痰咳唾,鼻流清涕,是肺熱也。病本如是,奏功豈易,擬甘咸潤燥法。處方:阿膠、燕窩、沙參、海浮石、瓜蔞霜、川貝、杏仁、甘草。(《靜香樓醫案·咳喘門》)

按語:此醫案中,尤在涇運用了甘咸潤燥法。肺虛陰涸,燥火傷津,甚至結而成痰,膠固黏稠,症見咳嗽入夜加重,午後潮熱,咳唾濁痰,痰少而干黏。此證頗為棘手,「奏功不易」。若養陰太過則易滋膩生痰,若理氣化痰則易化燥傷陰。權衡利弊,尤在涇治以「甘咸潤燥法」,藥用阿膠、燕窩、沙參滋陰潤燥,海浮石咸寒清肺軟堅、潤燥化痰,瓜蔞、貝母清熱化痰,杏仁、甘草降氣潤肺止咳。全方養陰而不滋膩,化痰而不傷陰。

4

醫案4

脅疼遇春即發,過之即止,此肝病也。春三月肝木司令,肝陽方張,而陰不能從,則其氣有不達之處,故痛;夏秋冬肝氣就衰,與陰適協,故不痛也。處方:阿膠、白芍、茯苓、牡丹皮、茜草、炙甘草、鮑魚湯代水。(《靜香樓醫案·肢體諸痛門》)

按語:對於虛證脅痛,若因肝陰虛所致,尤在涇治以阿膠、白芍之品補肝之體。

5

醫案5

吐血得勞與怒即發,脈小數,微嗆。病在肝心,得之思慮勞心,宜早圖之,勿使延及肺家則吉。處方:阿膠、牡丹皮、牛膝、丹參、小薊炭、三七、藕汁。再診:前方去丹參、三七、藕汁,加生地黃、白芍、茺蔚子。又丸方:六味丸加阿膠、五味子、小薊炭、蓮須,水泛丸。(《靜香樓醫案·失血門》)

按語:吐血多為勞傷、陽虛所致,治以和血養氣之法,或以藕汁、牡丹皮、小薊炭等清熱涼血,治病求本。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尤在涇》(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楊衛彬,林亭秀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24小時國際要聞TOP10:德國組閣談判獲突破
老祖宗留下的辟穀食氣法,這樣學著做!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