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0後一言不合就辭職,是對工作要求高了還是心態浮躁?

90後一言不合就辭職,是對工作要求高了還是心態浮躁?

網友一:

我正好是個90後來的,到今天工作三年了,大學學的是材料工程,大三下學期去工廠實習了一個月後,感覺那種生活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打算放棄了自己的本專業,可是又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要做什麼,因為我們那時候有學vb編程,自己也挺有興趣學的,而且我編程分數整個年級最高,其他基本在及格線左右,後來打算學個編程防身,大概花了4-5個月在宿舍學了java web方向,大四下學期找了家網路公司實習,然後就一直做這行了,雖然之間有跳過槽,但都不是對工作本身不喜歡,人會跳槽無非就兩點,工作幹得不得勁,工資低。

網友二:

事實上,90後的跳槽和辭職行為折射出的是這一代青年人的群體形象和全新的價值觀。一個年輕人在成長路上免不了經歷探索期,也就是「試錯」,他唯有在不同的環境和工作間權衡比較,積累經驗,才更可能明白什麼更適合自己,什麼使自己更有歸屬感。任何社會上存在的工作都有其意義,但具體到個人便不能等量視之。辭職,未必是曾經的工作沒有回報、沒有意義,而是當局者在一段探索期後有更清晰的願景要他追尋,或者是他對套路化的生活的一種行動上的抗議。

網友三:

我們對工作的理解慢慢變得跟上一輩的工作者不一樣了,上一輩的工作者可能就是,兢兢業業,上班不遲到,也不早退,但是因為這樣的工作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就是明明事情都已經完成了,卻不能離開,明明幹了很多,超出了工作的時間,卻因為不在工作的時間範圍內,而變得這多出來的時間沒有了意義,所以會出現很多勞資糾紛,或者是消極的態度,而這些東西在互聯網的迅速傳播之下,開始發生了突變,在一代接一代的耳濡目染之下,下一代的新人更加能看到這個時代的弊病。

網友四:

我覺得這事情不能完全怪罪於90後的身上,我想問90後所處的世界不是80後,70後,甚至是60後所創造出來的嗎?一些新的概念,新的理解,新的事物?是的,我認為世界在前進發展,無論是到了哪個後輩接手,那這個後輩是肯定有能力駕馭這個全新的事物,而且有對於這個事物更新的見解,絕對不是因為浮躁,也絕對不是因為對工作的要求高了,辭職只有一個原因,不合他意,而這個他意主要是因為,這個東西,其實很落後,沒有看到希望,於是就走了,真正存在的意義就是,你們需要更大的創新了。

網友五:

隨著進入職場的新鮮血液變成以90後為主,以前大家秉持的如「找一個穩定的鐵飯碗」、「不要輕易辭職,辭職了不好找工作」、「要在一個崗位和公司至少待上3-5年才能學到真正的本事」等等金科玉律都失效了。作為職場新人,90後們更多地追求的是自由、快樂、興趣、人性化、有趣等一些在原來不被大家重視,或者說在職場中不被認為是重要的因素,可這確實就是現實狀況。

網友六:

90後,作為獨生子女的plus 版,相較於80後,更加獨立,注重自我感受。他們張揚個性,更加具有想像力和創造性,所以往往更加想要表現,當下的平台無法滿足他們的發展時,他們不會猶豫不決,即使沒有更好的下家他們也會辭職離開。所以,一言不合就辭職,更多的,還是源於浮躁。因為過於自我,而忽視了,工作也需要承擔一份責任。這就是所謂的「職業精神」。當「和領導意見不和」 遇上「職業精神」時;當「一個月多200塊的工資」遇上「職業精神」時;當「我就不想干」遇上「職業精神」時。好吧,我想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事「職業精神」。「愛崗、敬業」更像龜背刻的甲骨文一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春博恩 的精彩文章:

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哪個更強一點?很多人都猜錯了
年薪12萬以上的人每天都在做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

TAG:青春博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