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能有效治療眼底病?

為什麼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能有效治療眼底病?

眼底病常用的治療手法主要有:激光治療,光動力學療法,玻璃體切除手術等,近年來,隨著眼底治療方法的不斷突破發展,抗VEGF藥物應運而生,為治療新生血管性眼病開闢了新的方向。

抗VEGF藥物屬於一種抗新生血管藥物,它可與形成新生血管的元兇——VEGF 相結合,阻止新生血管生長,減少異常血管的出血和滲出,減輕水腫,從而穩定或提高視力。

眼底病變發病時,眼內的VEGF濃度增加,產生不健康的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極易破裂,繼而出現大量出血、纖維增殖、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嚴重併發症,同時也引起明顯的血管滲漏,導致組織持續嚴重水腫,從而嚴重影響視力。

抗VEGF藥物目前主要用於:

(1)濕性老年性黃斑變性:是抗VEGF藥物的第一治療適應症。在抗VEGF藥物出現之前,濕性黃斑變性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患者3年內的視力喪失率高達70%——80%。抗VEGF藥物的出現,給疾病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一項臨床研究顯示,在原來勢必要失明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視力可以提高,有1/3的患者視力穩定,而有1/3的患者無效。

(2)視網膜靜脈阻塞並發黃斑水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黃斑水腫:黃斑是視網膜上對光線最敏感部位,黃斑區發生炎性反應、液體滲入,形成黃斑水腫,造成視力嚴重下降,視物變形、變小,變暗。抗VEGF藥物可以迅速、有效地減少眼球內VEGF的濃度,所以對於黃斑水腫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對於視網膜靜脈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本身也有重要的阻止其進展的作用,大部分患者應用抗VEGF治療後視力都可以得到顯著改善。

(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種視網膜血管疾病發展到終末期,都可能繼發青光眼,患者在視力喪失的同時,還伴有頭痛、眼脹,而且疾病進展迅速,治療難以奏效,屬於公認的「難治性」青光眼。應用抗VEGF藥物抑制新生血管,促使新生血管消退,再聯合青光眼手術及眼底激光治療,可以使一些患者得到較好的視力預後。

(4)高度近視的黃斑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其發病機制雖然不同於黃斑變性,但同樣是產生了黃斑區的脈絡膜新生血管,因此抗VEGF藥物治療有效。

由於黃斑變性、糖尿病黃斑水腫、或靜脈阻塞皆是慢性疾病,目前的治療不能根治,抗VEGF藥物治療,總體來說是控制疾病的發展,常需要多次治療,當然某些疾病如單純性黃斑水腫可能注射的次數較少。

抗 VEGF 屬於注射用藥物,給藥方式是——眼球內注射(玻璃體腔內注射),目前常用藥物有康柏西普、雷珠單抗等。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藥物手術過程較簡單,只需在表面麻醉下進行,全程只需數分鐘,隨治隨走,無需住院。

眼內注射抗VEGF藥物主要步驟:

第一步:消毒眼周皮膚、眼瞼和眼球表面,進行表面麻醉,在距離角鞏膜緣後3.5~4.0mm處設定注射針頭位置。

第二步:對準眼球中心,向玻璃體內進針,緩慢推送注射液,避免水平進針。

注射完畢後應當立即檢查有無光感,術後2~7天後進行檢眼鏡、裂隙燈和眼底檢查。

為了避免出現不良反應,注射前、後的準備工作,如同進行眼科常規手術,注射過程也是在眼科手術室進行。根據病情,治療頻次一般1個月注射一次,根據不同的疾病,需要連續治療3-10個月不等。

玻璃體內注射後的注意事項

▼手術當天晚上可以打開紗布,睡覺前點3-4次抗生素眼藥水,當晚不要洗臉。從術後第一天開始,至少連續3天點眼藥水,每天至少4次;

▼玻璃體內注射1周內,存在感染的危險,即使出現眼睛不適,也不能用手揉眼;

▼注射後可能出現暫時的視力模糊癥狀,治療後需在這些視覺障礙癥狀消失前避免高空作業、開車等伴有危險的機械性操作;

▼謹遵醫囑,如出現明顯的眼痛、視物明顯模糊、眼紅充血等情況,應立即跟醫生聯繫。

眼內注射的有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眼內注射最大的風險就是與注射相關的併發症,如:眼部輕微疼痛或不適、少量結膜下出血、對光敏感、飛蚊症(玻璃體漂浮物)及視力下降,出現上述任何徵象需立即向主治醫生或就診醫院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 的精彩文章:

心血管堵塞的原因和注意事項
心血管專家王建華:心血管病人做七件事讓你平安過冬!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