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版畫名家——袁慶祿

版畫名家——袁慶祿

來源:來源來源來源惠風齋畫廊

袁慶祿

男,1953年出生於中國河北曲周,曾為軍旅畫家。1983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88年深造於中央美術學院,現任邯鄲學院教授。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版畫院研究員、河北畫院版畫院院長主席。1999年獲中國版畫貢獻獎「魯迅版畫獎章」。2000年獲得中國國務院頒發的專家「政府特殊津貼」。

獲獎記錄:

1969年開始繪畫藝術創作。作品參加第五、六、七、八、九、十屆全國美術展覽及國家級、國際性展覽四十餘次,數十件作品被中外美術館、博物館等收藏。《夜》1979年參加第五屆全國美術展覽,獲全軍美術創作一等獎。《黃山喜遇》1980年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術展覽三等獎,中國美術館藏。《孤兒》1982年參加法國春季沙龍國際藝術大展。《晨》1984年獲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優秀作品獎,河北省美術展覽特等獎。《憧憬》1985年獲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展覽銅牌獎,中國美術館藏。《高原牧女》1989年獲第七屆全國美術展覽銀牌獎,1991年獲日本中國版畫獎勵會金牌獎,河北省美術展覽特等獎,河北省第三屆文藝振興獎。中國美術館、日本福岡美術館藏。 《哭泣的母親》1991年獲建黨七十周年全國美術展覽銅牌獎,河北省美術展覽特等獎。歐洲木版基金會等藏。《早隕的將星》1992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高原牧女》1992年參加法國秋季沙龍國際藝術大展。日本國際版畫美術館、上海美術館藏。《阿米苦呼山牧羊女》1994年獲第八屆全國美術展覽優秀作品大獎,獲第十二屆全國版畫展覽銅牌獎,河北省精神產品精品特別獎,河北省美術展覽特等獎。中國美術館藏。《哭泣的母親》1995年獲「正義和平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國際美術展覽」銀牌獎。中國美術家協會藏。《初升的太陽》1996年獲第十三屆全國版畫展覽銅牌獎,河北省美術展覽一等獎。江蘇美術館藏。《被驚醒的女孩》1997年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國藝術大展,獲河北省文化廳一等獎。《初升的太陽》1999年參加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獲文化部全國第八屆「群星獎」作品展金牌獎,河北省美術展覽一等獎。中國美術館、英國大英博物館藏。1999年獲八十至九十年代為中國版畫事業作出突出貢獻「魯迅版畫獎章」。《備冬草的牧羊女》2001年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全國美術展覽優秀作品獎,河北省美展一等獎。2002年獲河北省「燕趙群星獎」金獎。中國美術館藏。《阿尼瑪鄉山的牧童》獲河北省美術精品展金獎,中國美術館、東京美術館、歐洲木版基金會及私人收藏。《雪域黃昏》2002年獲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六十周年全國美術展覽銀牌獎,河北省美術展覽一牌獎,河北省「燕趙群星獎」金獎。中國美術館等國外藝術機構多家收藏《備冬草的牧羊女》2003年參加首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獲文化部全國第十二屆「群星獎」作品展金獎,河北省「燕趙群星獎」金獎。《雪山前放牧的女孩》獲第十屆全國美術展覽優秀作品獎。中國美術館藏。2005年《白雲飄過沉寂的山野》參加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國美術館藏。2012年《陣地》(與袁媛合作)獲建軍85周年全國美術展覽優秀作品獎,2012年《在那遙遠的地方》獲得倫敦世界美術大展榮譽金牌。2014年《祥雲.聖女》獲第十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提名獎,參加2015年7月《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國際巡展.美國展,屆時特邀參加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美,出席紐約大展開幕式及相關學術活動。2015年《雁翎兒女》邀請參加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全國美術展覽》。2013年至2016年應邀中國文聯、財政部、文化部「中華文明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程」 創作巨幅版畫《史可法殉城》,並以最高票通過國家驗收, 2016年12月參加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中華史詩美術大展」,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和陳列。

拍賣記錄:

1999年作品首拍於中國嘉德,並以2.75萬元的最高成交價(指版畫拍品)名列榜首。2003年參加廣州嘉德拍賣,以11.66萬元成交。2004年參加中國嘉德冬季拍賣,以10.34萬元成交。2005年參加廣州嘉德專場拍賣,以10.13萬元成交。2006年3月參加華辰春季拍賣,以8.8萬元成交,5月參加廣州嘉德夏季拍賣成交價9.9萬元,12月參加盤龍秋季拍賣20.13萬成交。2007年5月參加中貿盛佳春季拍賣,以11.20萬元成交。2007年11月作品參加雍和嘉誠秋季拍賣,以16.96萬元成交。2008年參加上海嘉泰、廣東保利拍賣,成交28.49萬元。2009年參加廣州嘉德拍賣,以15.68萬元成交。2010年作品參加華藝國際、雍和嘉誠拍賣,成交40.43萬元。2011年參加雍和嘉誠、北京榮海拍賣,成交79.13萬元。2012年參加中國嘉德、北京榮寶、華藝國際拍賣,成交53.66萬元。2013年作品參加北京榮寶、北京鴻正、中佳宏森拍賣,成交86.86萬元。

榮譽獲獎:

1997年獲得國家教育部「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一等獎(獲獎金8萬元);1998年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教育部、人事部「全國自學成才獎」獎章和證書;1999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八、九十年代中國版畫貢獻獎——魯迅版畫獎」獎章;2000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2001年獲國家教育部、人事部「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004年被河北省文學藝術聯合會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2008年被河北省教育廳評為「第四屆河北省教學名師」。

藝術家心中應有人民大眾

---賞析袁慶祿的版畫藝術

力 群(中國版畫家協會名譽主席)

中國的新興版畫從誕生到現在七十餘年來,像袁慶祿這樣具有高度的寫實本領、刻劃細緻入微的版畫家實不多見。我最初認為他一定是住過美術院校,後來才知道他竟然是自學成才並被國務院表彰的突出貢獻專家。

袁慶祿作為一名成就卓著的木刻家,這就不僅因為他的創作功力驚人,而且因為他對生活執著的感情,對人性的關注,對社會的責任。他在諸多作品中用充滿深情的藝術語言塑造著一個個女性,尤其是藏族牧羊姑娘,都是那麼純潔、可愛、迷人,富有詩情。目前版畫界有些人盲目追趕「時髦」,迷戀於「前衛畫派」,不是作品令人看不懂,就是把人物刻劃的怪誕、醜陋,令人不解。相比之下袁慶祿的木刻版畫就顯得更加可貴了。他的作品,總是洋溢著對生活情趣和美的追求,給人愉悅。

在我看來,袁慶祿的版畫作品就達到了「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他創作的版畫,前前後後獲得那麼多大獎、金獎、特等獎、政府獎,並被譽為「獲獎大戶」,就是個很好的說明。袁慶祿能獲得如此成就和殊榮,用「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來形容最為恰當。他曾說:「我告誡自己不要迷信天才,只有勤勤懇懇、扎紮實實去做某種事業,終究會有結果。」天才是客觀存在的,但只有在勤奮的土壤里才能開花結果。「勤奮」二字,是袁慶祿成功的「秘訣」。所獲殊榮,是社會對他成就的肯定和獎賞,是「天道酬勤」的體現。

《祥雲.聖女》(木版套色113x80cm) 2014

繞不開的經典——袁慶祿

王華祥(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中國版畫院副院長)

我以為他堪比油畫家艾軒而勝過陳逸飛。他的木刻創作,已經成為這個時代,這個畫種的重要符號,是繞不開的重要經典之一。

時代造就了某些人,時事造就某些畫,與此同時,是那些人造就了時代,那些畫成就了時事。每個時代都有幸運兒,對於被歷史記住的人或者成為歷史符號的人,應該是幸運的人。

我對袁慶祿的記憶,是從他的一幅木刻版畫開始的,那是一幅名叫「高原牧女」的套色木刻作品,作品表現的是一位正在放牧氂牛的西藏女孩,她被全正面置於畫面中央,地平線正好與女孩頭頂相接,從頭至肩左右兩邊的輪廓線形成了一個超級穩定的等邊三角形(或稱金字塔形),然而,斜穿的藏袍,捲曲的羊毛,以及頭髮,皮膚和氂牛角的質感,都用刀味十足的刻痕來體現。那些尖尖上翹的羊毛牛角與稍顯凌亂的頭髮,那地平線的簡潔的橫線,與豎向垂直的身體一起形成了袁慶祿藏女題材的典型結構。他之後的作品也基本屬於此種結構。誰都知道木刻是不擅長寫實的,中國以寫實見長的版畫家屈指可數:徐匡是一位,我是一位,袁慶祿是一位。雖然,寫實所受到的詬病最多,但是其作用與份量也是無可替代的,這就是徐匡和袁慶祿的作品能成為版畫經典的原因之一。袁慶祿君是一位勤奮樸實和謙遜的人,他的版畫成就有目共睹,無論是文革時期的宣傳畫,還是新時期的風景畫,都體現了他一以貫之的真誠與嚴謹,因此少有許多同類作品的虛假與俗氣。僅就西藏題材來說,我以為他堪比油畫家艾軒而勝過陳逸飛。他的木刻創作,已經成為這個時代,這個畫種的重要符號,是繞不開的重要經典之一。

那次風雨臨近的黃昏(木版套色102×80cm)2005

版畫的砥柱——認識袁慶祿

代大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副院長)

袁慶祿是中國版畫維繫當代社會與大眾不可或缺的紐帶,是傳承民族文化不可多得的節點,是阻遏當代版畫成為小眾玩物不可低估的力量!

袁慶祿的版畫語言是樸素的,風格唯美的,形式是多元的,樸素的語言源自畫家樸素的人生觀,在他看見的世界裡沒有奢華虛誇,沒有矯揉造作,只有事物的真實與確切,因而他不論用何種刀具作用於何種材質,你看到的就是他認定的真實與確切,沒有賣弄沒有炫技,也不追求所謂「絕活」。你如果看出不同凡俗了,那只是他比其他人走的更久更長,有了更深更遠的經驗。在人人追逐觀念與變革的今天,袁慶祿的樸素就如江河奔涌下的頑石,默默看著時尚的水花明滅湮化,而自己巋然不動,那些自以為可以用幾個小錢就買下所有中國畫家的西方掮客在袁氏樸素前一籌莫展。風格的唯美則印證了他對美的直覺和把握,每個自然人都有審美的訴求,但在社會生活中為了物質的利益而放棄或扭屈實在平常,袁慶祿屬於絕不放棄的極少數,不因為市場的追捧,也不因社會的肯定,而在乎生命的形態必須是美的,才因此具有價值,因此一旦將人生的價值展示於畫面時,畫中的一切就不充許有不美的存在,少女與羊群,岩石與草垛,遠方的山塬,天邊的雲層,都成為美的化身,而袁慶祿的美除了表現的價值,還更具有文化的意義,讓萬千觀者如入桃花塬般一洗塵世的俗態!

袁慶祿的繪畫以多元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不同的享受,不論是何種題材他都能找到表現的快意,不論是人物還是動物仰或山川河流,他都從中尋獲到視覺的美感。他之所以被大眾所喜愛正是他將審美的共性經過多元的形式而細分成不同的個性,而縱觀他所有作品你會發現只有大美所在才可能異彩紛呈!袁慶祿是中國版畫維繫當代社會與大眾不可或缺的紐帶,是傳承民族文化不可多得的節點,是阻遏當代版畫成為小眾玩物不可低估的力量!

《烽火歲月--小兵張嘎和玉英在白洋淀上》(木版套色108x84) 2013

刻刀下凝固的歲月--袁慶祿肖像(摘錄)

應天齊(深圳大學教授.著名版畫家)

袁慶祿的木刻人物畫創作,在中國近百年的版畫史上,開創了獨特的風格,填補了版畫作為小畫種而邊緣化的遺憾。

……今天,當我重讀袁慶祿那些文革之中在部隊里創作的作品,我真切地感受到一個年輕的解放軍戰士從內心深處迸發出的喜悅和激情,對未來的憧憬以及煥發出的希望。而這一切都會轉換流淌於筆端。對於袁慶祿來說,那些充滿政治宣傳內容的作品,其實僅僅是一個載體,其中包含著一位剛剛踏上人生旅途的年輕人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一顆單純的渴望美的心靈。……在經歷了文革時期創作技巧、造型能力、色彩修養的反覆錘鍊之後,越來越臻於成熟。可以說,袁慶祿文革時期的創作歷程,實際上是磨練和積蓄自己藝術技能和創造能力的過程。……對創作技巧精益求精的追求,對人物造型能力的刻苦鑽研,一以貫之地執著的對審美的心靈尋覓,終於在木刻《雁翎兒女》中綻放出鮮艷的花朵。……從《雁翎兒女》開始,以審美為出發點揭示人物靈性之美的藝術追求,已經成為袁慶祿藝術創作的主線,並在之後的木刻版畫《高女牧女》系列中得到了極大地發揮:無論是《初升的太陽》還是《備冬草的牧羊女》或是《雪域黃昏》還是《白雲飄過寂靜的山野》,這一系列的藏女人物畫,全部採用一種溫暖的灰色調來控制畫面的意境和詩意,再用近似素描的黑白木刻刀法,細膩而有力地將人物的造型、體態塑造得豐厚而有神采。……這一切在作者近期巨幅歷史版畫《史可法》中得以充分體現,發揮得更為酣暢淋漓。畫面中特具的黑、白、灰色調和鋒利的刻刀、印痕,烘托出歷史情節悲劇般的壯烈!大塊的版畫特有的黑色展示著瞬間的凝重,鮮活地再現了這一歷史事件。在這幅作品中,集中形成了袁慶祿版畫藝術的根本特徵,從某種意義來看,袁慶祿的木刻人物畫創作,在中國近百年的版畫史上,開創了獨特的風格,填補了版畫作為小畫種而邊緣化的遺憾。如果說版畫藝術是一顆大樹的話,我們需要這遒勁有力的一枝,使得這顆大樹更其豐碩而壯大。

高原牧女(木版套色90×60cm) 1989

論袁慶祿的版畫創作

張敏傑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壁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委員

對於作品而言,個性特徵決定了創作者的兩種基本態度。一種從思維狀態出發;一種則更多的從感覺出發。前者多傾向於以己看法來表現物象,後者則更多的以多重寫實手段引誘他人進入自己設計的「情感圈套」。在我看來,袁慶祿則是善此之計者。他的版畫作品將生存感受和藝術創造力通過形象、題材、語言的獨特性將三者完美地融合,以感覺後的深刻反思和文化針對性呈現出了跨越時代的作品。從1979年的、1989年的至1995年、2004年等。從黑白兩色沖擠、滲透、強烈的色調對比,至套色木板的多版色彩疊加套印,以切構畫面幻化物象將人物在高原雪域中那非常規環境下的頑強和凝重,在精意刻畫中達到超越客觀現實的狀態,在強烈的厚重感中透露出沉穩和睿智。在這似乎生活片段的截面中,主人公藉助於場景、服飾和道具,以恰好的印痕美感,流淌出作品本身的潛在語言與再現對象莫名的感受在縈繞,呈現出一種文化思考和現實意義下的精神和意志的表達。這種在現實的思考背後,讓欣賞者感受到一種充滿力量的視覺圖像和富有歷史深度的崇高感。

如果說袁慶祿自始至終從現實感受出發來表達純粹的個性語言的話,那麼進入新世紀後創作的作品則把關注重心轉移到了超越歷史與現實的多重意念之中,這意味著在作品內部形成了一種具有視覺上的張力和變化而滲透出一種文化精神。正是袁慶祿對這一主題的深刻思考和獨特表達,使他在中國當代版畫藝術格局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阿米苦呼山牧羊女(木版套色100×81cm)1994

袁慶祿的木刻藝術(摘錄)

陳 琦(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版畫家)

在中國現代版畫短短的八十多年的歷史上,袁慶祿先生是一個在套色木刻人物畫創作上做出傑出成就繞不過去的藝術家。

在中國版畫圈內,袁慶祿先生是個很低調的人。但在中國現代版畫短短的八十多年的歷史上,袁慶祿先生是一個在套色木刻人物畫創作上做出傑出成就繞不過去的藝術家。所有的藝術史其實都由不同時期傑出藝術家個體為節點連接的峰值曲線,他們是那個時代自己所從事領域中最具創造力的代表。袁慶祿先生的版畫,尤其是他既高度寫實又凝練概括的套色人物木刻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版畫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之一。

也許沒有其它繪畫或造型藝術象版畫這樣對技術有強烈的依附。每一個成功的版畫家必然有其獨創的技術方式。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袁慶祿逐漸創造出自己獨有的一種「袁氏」套色木刻藝術樣式,具有極高的辨識度與藝術表現力。他的套色木刻品格純正,情感表達豐沛飽滿,人物刻畫既有高度寫實的細節交代又不失整體性的凝練概括。

其實在版畫創作中,最好的技術就是沒有技術,它存在於畫面形與色的關係中,存在於版與版銜接而產生的節奏中,一切是如此的自然,宛若天成,觀者眼裡沒有技術的痕迹,只有藝術的感動。袁慶祿以他的作品完美的詮釋了這點。

走進黃昏的牧羊群(木版套色110×80cm) 2005

荒原的蘇醒(摘錄)

——袁慶祿的高原牧女揭示的當代人文精神

尚 輝(《美術》雜誌主編 美術批評家

袁慶祿雖沿用了木版套色這個已產生審美遲鈍的語言樣式,但在推進木版套色的實寫深度上卻有著極大的開拓和創造。是這種寫實語言的推進,形成了袁慶祿的個性「腔調」和審美活力。

……袁慶祿的「高原牧女」系列和陳丹青《西藏組畫》去表現質樸自然的鄉土意識不同,表達的是現代文明視點的「自然的人性」與「人性的自然」。正因如此,袁慶祿的作品在九十年代興起的都市文化中,不僅沒有令人感到「土」,而且讓人越發感到與都市人性的某種內在聯繫。或者也可以說,他用青藏高原那種寧靜、恬淡、純樸的自然和都市文明的人性張揚構成一種對照。

這是袁慶祿的作品能夠進入都市文化審美視線的重要特徵。就像張藝謀的電影那樣,《菊斗》、《大紅燈籠高高掛》絕非表現封建社會的家庭故事,而是借用早已逝去的歷史時空,表達當代都市文化的審美趣味和人性復歸。袁慶祿的這些作品是寫實的,但表達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文化空間;它是具象的,但呈現的是一個非現實的心理世界。在他的畫面上,袁慶祿試圖把具象實寫的極限和心理空間的超越統一起來,那種具象實寫的深入程度恰恰和心理空間的超越程度構成強烈的反差。

實際上,袁慶祿雖沿用了木版套色這個已產生審美遲鈍的語言樣式,但在推進木版套色的實寫深度上卻有著極大的開拓和創造。是這種寫實語言的推進,形成了袁慶祿的個性「腔調」和審美活力。……袁慶祿的創作支點不止於語言的新創,更在於意境營造得深遠和內涵錘鍊得豐厚。他尋求探索的,已不只是語言的個性,而是他對藝術終極價值的追問,是他對於自己心中那塊凈土以及屬於他自己的那個精神家園的守護。」

雪山前放牧的女孩(木版套色106.5×81cm) 2004

版畫大家(摘錄)

郭曉川(博士.美術批評家

袁慶祿的版畫作品在市場上的業績,印證了中國當代版畫即將走出低谷的預言

……在中國版畫家堅定的隊伍中,袁慶祿一直是位優異者。一方面是藝術的貢獻,另一方面則是市場上的業績,都足以證明袁慶祿的成就。藝術史證明,一個畫家的成就與其勤奮程度分不開。看過袁慶祿的藝術履歷,每個人都能夠想見出畫家創作的多產,它印證著畫家的勤奮與堅持。而頻繁的獲獎,又可見出畫家的嚴肅的創作態度。亦既說,無論是質還是量,袁慶祿達到了一個藝術家難以到達的高度。在眾呼版畫的「低谷期」之時,袁慶祿的作品卻在市場上屢建奇功,為帶動版畫市場的興盛做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貢獻。從1999年以來,袁慶祿的單幅作品,始終保持的中國當代版畫拍賣成交的新紀錄。……如此恆定而持續增長的拍賣業績,使得袁慶祿的版畫作品成為倍受藏家和投資人青睞的「績優股」。袁慶祿的版畫作品在市場上的業績,印證了中國當代版畫即將走出低谷的預言,更給中國當代版畫帶來了繁榮的希望。……袁慶祿為表達他對一種境界的理解,在套色上頗具匠心。大塊的帶有綠色傾向的灰色被製作得異常純凈。尤其在表現天空時顯得空靈與幽遠。這一色調貫穿了袁慶祿的幾乎所有的作品,它的色相具有一種懷舊或夢境的誘因,引發觀者產生聯想,從而進入作者所意欲表述的意像空間,達到審美愉悅。可以說,袁慶祿正是以自己富有特色的藝術風格與品質打動了他的觀眾,他的收藏家。因此,袁慶祿在版畫市場上的業績,必須要站在藝術自身規律的基礎上給予正確而深刻的理解。

初升的太陽(木版套色105×82cm)1995

燕趙豪氣 高原情懷(摘錄)

——袁慶祿作品評述

康 寧(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版畫家)

袁慶祿先生的藝術創作,因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而顯得生機盎然。觀其作品如飲醇漿,意味深長,歷久彌香。

……西部藏區題材曾經一度被許多藝術家熱衷關注。但袁慶祿的「高原牧女系列」作品卻沒有停留於以獵奇的眼光去作風情的表達。他的作品穩步地超越了普通風情繪畫的表面化描述,轉而注重人物內心世界以及對人性本質的深層挖掘。在「高原牧女」系列作品中,已經沒有了早期作品中過於強烈的意識形態傾向和具體的情節性描述,故事性、敘述性被放棄或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西部高原神秘、空曠、深遠的沉寂、壯闊之美與牧羊女慵懶,舒展而美妙的形體之下所散發出來的浪漫情緒以及內在精神指向之間形成的鮮明對照和強烈衝突。「高原牧女」已不再是某個具體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而成為人性復甦的一種符號和象徵。雖說依然是以一種寫實唯美的方式呈現出來,但我們更為強烈感受到的是她內在精神的充實和張揚。她的沉思與迷茫,困惑與渴望,平靜與躁動正和周圍靜寂,空曠,冷峻,峭拔而又神秘的高原景色形成鮮明的呼應,她的眼神大多投往無所指向的虛空。這是一種無所滿足的渴求。在充滿具象寫實與細節描繪的唯美而浪漫的畫面背後是作者對人性復甦與張揚的一種抽象的精神表達。在社會大變革的當代,在喧囂,紛亂,嘈雜的都市生活中的人們,或可在他的畫面中得到與現實截然不同而又息息相通的精神感知和交流。

他的作品對色彩極為講究,以雄渾,冷峻為基調,在單純中求變化,要在少數套版的局限中表現豐富的空間層次與質感,需要極高的色彩素養方能求得。他以簡練、概括的色彩語言,使作品在具象寫實的的圖像中,又瀰漫著強烈非現實感的虛幻與超現實意味。

對光線的處理運用亦是袁慶祿作品中的一大特點。對「光」的表現的偏好從他早期作品就已顯露出來。在後期作品特別是高原系列作品中,「光」的處理已不再僅僅是形式上的需要,而是緊扣著作品內在精神情緒的表達與張揚。他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創造出光的意象,或側光,或逆光,甚至神秘莫名的底光,既有高原強烈日光的客觀呈現,更有主觀意識的強化。營造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天地之間的神秘,虛幻與空靈。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空境乃至境,蘇東坡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意為至靜不易,虛懷為難。袁慶祿的作品《初升的太陽》構圖險絕,畫面上半部分負空間大膽消除冗結,留為空境,唯其空,給人廣遠深邃的想像空間。《走進黃昏的牧羊群》亦是如此,左上角偶露雪山一角,給人以空靈飄渺之感,把靜態的形式美感發揮到極致,殊為不易。

袁慶祿的黑白木刻作品同樣也具有很高的品質,在《哭泣的母親》、《乾渴的土地》中,他用細膩豐富的灰色刻畫出老嫗皴裂的皮膚質感,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早期創作的黑白木刻作品《憧憬》則在大黑大白的格局中嘗試灰色調的表現,節奏明快而富有生氣。

袁慶祿先生的藝術創作,因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而顯得生機盎然。觀其作品如飲醇漿,意味深長,歷久彌香。

《史可法殉城》(木版套色200x400cm)袁慶祿 2013-2016

史可法殉城(局部大圖)

記者陳玉東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

玉東觀察,您身邊的顧問。

邯 鄲 網 絡 輿 情 風 向 標

文化藝術公眾號【玉東臨風】yudonglinfeng

九派新聞:輿情日報

北京時間:玉東觀察

注意: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小報 的精彩文章:

TAG:文化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