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戰軍:讀書雜想(二)

劉戰軍:讀書雜想(二)

作者 劉戰軍

作者簡介:劉戰軍,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參謀、軍副處長、團副政委、師後勤部政委。後轉業,2005年退休。

讀書雜想(二)

小議中國古代哲學

我上學的時候,哲學系是一個人數少的小系,現在大學擴招了,可能相對人數還是比較少,所以專門學習、研究哲學是小眾的事。學習一段之後,覺得哲學離現實生活遠一點,特別是很少有專業對口的工作,就想畢業後還是干一種具體工作為好,否則你關在書齋里能研究出什麼?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又覺得生活、工作當中處處都有哲學,何況哲學又是使人聰明的學問,所以又覺得哲學是大眾的,誰都離不開它。看來凡是有一段工作經歷和生活閱歷的人,一定要通過各種途徑系統地悟點哲學,這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讀書時,哲學是以艾思奇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主要教材,而主講老師是吳戈先生,他與艾思奇在延安抗大是同一個教研室的教員,我想我可以說是得到了些艾思奇哲學的嫡傳吧。後來才知道,李達也編過哲學教科書,吉林省委宣傳部長宋振庭也編過哲學教科書等等,他們編的書我也都讀過。這些教科書都是現代人編寫的,比較容易接受。後來在學習中國哲學史時,又有了疑惑。一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的著述都是文言文,不僅語言難理解,而且說的話一語雙關、多關的很多,很「玄」,讓人很難一下子就理解清楚。二是並沒有艾思奇哲學那樣條理清晰成為體系,也不好歸類。所以覺得這是哲學嗎?現在回過頭來看,那時真是無知,理解的太膚淺,當然也有先入為主的原因。其實,中國哲學產生、發展是有其內在邏輯要求的,是有客觀依據的,我們不能削足適履。另外,無論是西方哲學史還是中國哲學史,都是以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理論為節點的,是自然形成的,而現在所謂的哲學「體系」都是後人歸納整理的,不能用它來套古人,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了。

最近看了較新版本的中國哲學史,它講到哲學產生於宗教、產生於人的憂患意識和人文關懷。它把中國哲學發展的脈絡概括為先秦子學(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兩漢經學(今文經學、古文經學、讖緯);魏晉玄學(貴無論、崇有論、獨化論);隋唐佛學(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禪宗);宋明理學(理學、氣學、心學);清代樸學等。先秦的春秋戰國時期,真是中華文明的寶庫,後來中華文明的大江大河,其源頭都來自那裡。是名符其實的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書中列舉、闡釋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莊子、惠施和公孫龍、荀子、韓非子等人的思想理論,他們每一位都是一部大書、巨著,閃耀著真理的光芒,照耀著世界,遺澤滋養著後人。他們的具體思想理論,比較好查找。但我覺得這個時期還有兩個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位就是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他師承老子,是道家的重要人物。據說他額前有四顆肉痣,如鬼宿星象。他智慧超群,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一是能占星察象,預知未來;二是有六韜三略,排兵布陣,變化無窮,神鬼難測;三是博聞強記,能言善辯;四是修身養性,祛病延年等等。他教出來的武將白起戰無不勝、王翦橫掃六國;他的弟子縱橫家蘇秦、張儀「和縱連橫」,一言九鼎,掛六國相印,憑三寸不爛之舌,勝百萬雄兵。歷史上,兵家、縱橫家、謀略家、占卜者、名家等都尊他為師祖。他的辯證法思想光耀世界。據說影響當代世界歷史進程的美國的基辛格博士,在成名前就專門學習、研究過鬼谷子。另一位就是孫子,他的代表作就是《孫子兵法》。孫子是春秋時齊國人,後向吳王獻《孫子兵法》,被拜為吳將,率大軍大敗楚軍、攻入楚都、幾滅楚,助吳王成就霸業。《孫子兵法》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軍事著作,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卓越深遠,邏輯嚴謹,視角俯瞰全局,是全世界公認的「兵學聖典」。就連西方世界評選的世界最有影響的十大軍事著作,《孫子兵法》也高居榜首。《孫子兵法》講究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主張在運動中看問題、辯證地看問題、發展地看事物;強調信息的作用;注意發揮人的能動作用;要注意人的心理變化;善於偽裝;凡事都要有預案、有準備;注意爭取主動、誘惑敵人中計等等。可以說,哲學理論的方方面面,在《孫子兵法》中都有體現,堪稱為哲學教科書。

中國古代哲學還有一座令人仰止、至今也難以逾越的高山,那就是《易》,也稱為《易經》。據說在象形文中,「易」就是蜥蜴,也就是變色龍,所以「易」的基本含義就是「變」。據說在周朝時有三易,一是《連山》,它以艮卦為首;二是《歸藏》,它以坤卦為首;三是《周易》。可惜前兩本書已失軼,只剩《周易》流傳下來。對《易經》許多人都很感興趣,但也感到難讀懂,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要讀懂文言文,肯定是需要有點基礎的;二是《易經》本身就是用兩種語言講話,其中有占卜語言,也有哲學語言,讀時要注意區分;三是《易經》描述的客觀世界是在不停的變化之中的,而我們則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想用靜止的眼光來看、來理解。這就有點象薛定諤「貓」似的,它即是死的也是活的,讓人眼花繚亂,感到匪夷所思。其實,這就是事物本來的面貌,從這也可以看到我國古人的大智慧。《周易》主要講世界是不斷變化的,這些變化是按一定規律進行的。這規律是用卦象來歸納、總結的。如果再加上道教的陰陽、太極等,就完整地闡述其世界觀和方法論了。《易經》不僅給我們提供了一種世界觀,還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認識世界的模式,確實是一種大智慧。

中國哲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往往是寓其它學問之中,並不都是單擺浮擱的專著。在兩漢時期,中國哲學是以經學為主;而在魏晉時期則以玄學為主。這在隋唐時期的佛學中體現的較明顯,也可以說在隋唐時期,哲學是通過佛學來表達自己的。

佛學,本來就是一種對世界如何認識的學問,也可以說是世界觀。歷史上,我國佛學主要有四個最重要宗派。一是天台宗,因創始人智顗(筆者註:音蟻,安靜貌)常住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而得名。主要思想是以「實相」闡明理論,用「止觀」指導實修。該宗是中國漢地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二是華嚴宗,是中國大乘佛教宗派之一,祖庭是西安華嚴寺。「事事無礙論」是一種獨特的宇宙現象論,認為宇宙是個整體,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圓融的,表現出深刻的哲學思維和豐富的邏輯論證方法。三是唯識宗,又叫瑜伽宗、創始人為唐代玄奘法師與窺基大師,祖庭為西安大慈恩寺。其主要思想是世界看是一個整體,實際各是各的,只有用精神才能統一起來,就是「心外無境」、「萬法唯識」的。他條理嚴謹,分析周密,非常接近科學。而他又是從釋迦摩尼到彌勒菩薩等傳到玄奘法師,是一脈真傳。四是禪宗,又叫佛心宗。禪宗源於印度佛教,但又漢化了。經達摩到慧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可以頓悟成佛,使繁瑣的佛教簡化、漢化。其北宗是少林寺,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而慧能法師所在的南華寺,則是南禪的祖庭。慧能應考時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慧能之所以能成為六世祖的代表作,也是廣為流傳的名句,其實質是道出其哲學理念。

到宋、明時期,中國哲學則是以理學為主,其代表人物如程顥、程頤、朱熹、王陽明等等。他們的論著都比較好查找。

而到清朝則以樸學為主要特徵。樸學主要是以對儒學的考據、訓詁,這可能與清政府剛建國時的文字獄有關,起碼是受其影響。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創新較少,而清朝末期,就西學東進了。

我體會這些應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精要,當然也是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五絕?中國古代哲學:春秋明大義,戰國理繁榮。光耀千年史,還聽萬鳳鳴。

2018-2-1 於哈爾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雄師勁旅子弟兵 的精彩文章:

TAG:雄師勁旅子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