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出家與在家,應該如何作出抉擇呢?

出家與在家,應該如何作出抉擇呢?

宗立法師

有位居士私信我說:她想出家,但是每每她一有這樣的想法,或者想提出來時,父母親友就會用種種金錢名利、錦繡前程來說服她。她一直很徘徊。

其實,這也是業障使然,也就是出家的考驗之一。我們知道:世間的財物,是國家、賊、火水、不肖子等五家所共有之物。往往容易散失,並不是堅固不摧之物。《大智度論》卷十一中說:「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卷十三中說:「勤苦求財,五家所共,若王若賊若火若水若不愛子用,乃至藏埋亦失。」《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卷八中說:「我今舍此世間所愛之財。五家所共多諸過患。用貨無上法寶正法之財。」可見世間的財貨,的確不應該是志心出離生死者所重之物。

而世間的權位,看起來很誘人,但是一旦勢力、福德享盡,就算享樂如天人,在五衰相現,死亡現前時,也是無法逃離死亡的魔爪。如此種種,志心出離者豈能不悚然??

之所以在出家與否的邊緣徘徊也是人之常情,因為我們一直以來所受的教育,都是教導我們在世間的生死法中打滾。出家是離生死法,與一直以來的教育是相違的。兩者之間的拉鋸是必然的。這種時刻就要拼個人的道心和毅力了。

如果覺得世間是可愛的,值得自己奮身去追求功名利祿的,的確不適合走出家的路。那就好好遵從父母的安排,盡自己的本分,做一個對世間有貢獻的世間人。

如果是真心出離世間,也希望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可以一同出離苦難的世間,不再生死輪迴中受苦,就應該慧劍斬斷自己的煩惱,作出自己心儀的選擇。這種時候沒有人能幫你下決定,全憑自己的決心了。正是因為出家要捨棄許多東西,所以古人說:「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也。」所以沒有這種決心的同學,不妨做在家居士,也可以護持佛法。

隨 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漲知識:寺院的由來
口業的恐怖:慕魄太子的故事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