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民國25年寧夏省會 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銀川

民國25年寧夏省會 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銀川

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陝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準省級。後撤,改寧夏府,下設州縣,歸屬甘肅,但又升寧夏總兵為提督,繼增置滿營將軍府於寧夏,仍不失省級格局。

1928年10月17日,民國中央政府第159次會議決議將寧夏道(即朔方道)舊屬八縣(即寧夏縣、寧朔縣、平羅縣、中衛縣、靈武縣、金積縣、鹽池縣和平遠縣)和寧夏護軍使轄地(即阿拉善旗、額濟納旗)合併建為寧夏省,全省面積約274910平方千米。

1929年1月初,寧夏省政府成立,今寧夏銀川市為寧夏省會,稱「寧夏省城」。又將阿拉善之巴格的磴口劃置磴口縣。1933年元月,馬鴻逵受蔣介石委任寧夏省主席,馬鴻逵主政寧夏。

寧夏地方文獻上出現「銀川」一詞,約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詠唱寧夏平原溝渠交織如網、湖泊珠連其間的秀美景色時,用「銀川」形容其水光瀲灧、水映晴光的水鄉風光。

清雍正年間,「銀川」一詞,逐漸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義。如《惠農渠碑記》上有「黃河發源於崑崙,歷積石,經銀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記載,碑文上的銀川,已泛指銀川平原引黃河灌區了。

清乾隆年間,寧夏知府趙本植在府城(今銀川城區)創立「銀川書院」,又有汪繹辰纂修《銀川小志》。「銀川」一詞的指代範圍趨於具體、明確,已初具地名意義,並逐漸成為寧夏府城的代稱。1944年,寧夏省城(今銀川城區址)改為建制市,正式定名為「銀川」。地名一直沿用。

銀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內溝渠成網,湖泊濕地眾多。黃河是銀川的主要河流,流經銀川80多公里,南北貫穿。銀川平原引用黃河水自流灌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相傳古時候賀蘭山飛來的一隻鳳凰,看到這裡黃河橫貫、麥浪翻滾,一片風光秀麗的江南景象。不忍離去,竟化身為一座美麗的城市——銀川。

寧夏銀川,1936年。【攝影:Pickens Jr, Rev. Claude 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強國網 的精彩文章:

俄媒:中國向石油美元下了挑戰書,國外網友: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
美網友提問:能拯救五個國家免於毀滅你選哪個?中國因這理由上榜

TAG:強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