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區「拋荒地」如何長出錢來?

山區「拋荒地」如何長出錢來?

地散難耕 人種天養 收入微薄

山區「拋荒地」如何長出錢來?

編者按:《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部分貧困山區調研發現,特殊的山地地貌和土壤條件限制了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加上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以及涉農服務不完善、產業鏈不健全、發展特色經濟受限等影響,部分農用地出現拋荒現象。本報即日起推出「山區農地使用調研」系列報道,對如何破解貧困山區農地拋荒和「空心村」、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等問題進行探討,敬請關注。

散落在貧困山區的農地,土壤貧瘠,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在一些貧困戶眼中,這些只能種糧的基本農田正從原來的吃飯傢伙變成雞肋——種之無味,棄之可惜。

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秦巴山區、大別山區等地發現,一些地區糧食生產存在「人種天養」的情況,由於糧食產量低,農民種糧積極性減弱,一些地區出現農地「拋荒」的現象。不少受訪的基層幹部和農民呼籲因地制宜出台相應政策,支持山區發展。

「吃力不討好,不如不種」

在秦嶺大巴山山區、大別山區等深山貧困地區,由於地塊分散,土地利用率低,當地一些農民種糧處於虧損狀態,影響了他們的種糧積極性。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交界,人口68萬,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別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個鎮村採訪看到,除了連片農田種上糧食作物外,有的零碎地塊或山間地塊處於拋荒狀態。

花石鄉位於金寨中南部,安徽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腳下,據介紹,目前該鄉六個行政村有基本農田1.5萬多畝,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然而除連片農田外,不少山間地處於拋荒狀態。

「花石鄉的農地利用情況具有代表性。」金寨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何恩來表示,全縣目前耕地面積59.96萬畝,其中基本農田47.55萬畝。記者了解到,金寨縣當前「拋荒」的農用地約10%至20%,主要聚集在山間地。

農地「拋荒」也出現在安慶市岳西縣。岳西縣位於大別山腹地,是大別山區唯一一個集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純山區、生態示範區、生態功能區「五區」於一體的縣份。由於歷史、自然等因素,岳西縣一直是安徽省,以及大別山區29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中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份之一。

據岳西縣部分幹部反映,該縣基本農田佔比高達90%以上,許多偏遠山榜田長期處於拋荒狀態,失去基本農田保護意義。岳西縣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特殊的山地地貌和土壤條件限制了當地百姓的脫貧致富。據了解,岳西縣二輪承包土地面積為22.5萬畝,2016年確權面積31.9萬畝,人均耕地只有0.9畝,而且土地零碎,質量低,還容易遭受山洪和泥石流破壞,難以進行機械化耕作,種糧成本非常高,一些農民種糧處於虧損狀態,影響了當地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在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後,一些貧困群眾從山上搬到山下的集中安置點,遠離了自己的生產資料,加之基本農田又較零碎,索性拋荒了之。金寨縣南部一個鄉的貧困戶馮聯國已搬入160多平方米的安置新家,老家的耕地在四里路開外,「種起來吃力不討好,還不如不種」。記者採訪發現,他家目前有耕地9.2畝,旱地水田共15塊左右,分布在老房子附近的山坡上,目前沒種了。

處於秦嶺山脈的陝西省寧陝縣,土地面積36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約佔96.41%,耕地約佔2.73%,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四畝地鎮四畝地村黨支部書記李明海說,當地水稻畝產800至1000斤,玉米畝產800斤左右,去除掉人工和農資成本,一畝地的純利潤一年只有兩三百元。「現在村裡願意種糧的大部分是65歲以上的老人,因為種糧勞動強度相對較低,一個老人就能照看過來,不耽誤年輕勞力進城打工。」李明海說。

在位於秦嶺山區的河南省靈寶市,記者發現,散落在深山裡的耕地糧食產量較低,年景差的時候小麥畝產只有三四百斤,很少有年輕人在家種地。在山西左權縣龍泉鄉連壁村,《經濟參考報》記者幾乎找不到一塊面積超過10畝的耕地。村支書郭應林說,全村一共有1800畝耕地,只有600多畝是平整地,地塊都很破碎,基本上都是一二畝、二三畝一塊地,山區土壤條件差,現代化工作技術也難推廣,糧食產量低,一畝地一年的純收入只有幾百元錢。

「土地流轉出去,賺的比以前多了」

由於山區土地破碎,生產條件較差,種植糧食作物效益低,不少農民自發轉向了種植經濟作物,成為帶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河南靈寶市寺河鄉是全國聞名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全鄉幾乎所有群眾都種植蘋果,種植蘋果平均每畝產值在1.3萬元左右,遠遠高於種植糧食,寺河鄉這個原本位於深山、交通極為不便的偏遠鄉鎮因此成為靈寶市最富裕的鄉鎮。寺河鄉姚院村村主任韓同雷說,全村124戶500多口人家家戶戶種蘋果,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8000元。

結合近兩年國家實行的退耕還林計劃,山西左權縣連壁村種植了600多畝的核桃樹,同時套種中草藥,不僅節省了人工,收益也遠遠高於種糧食。郭應林粗略地計算了一下,一畝核桃進入盛果期收入超過1500元,中草藥一畝地收入在800元左右,而種糧一畝地最多只有七八百元。

此外,一些地區還利用分散的土地引導農民種植蔬菜等經濟作物,形成了規模經濟。湖北黃岡市蔬菜辦主任蘊春桂說,當地集合農地碎片化的特點,充分利用零散土地引導農民種植蔬菜,目前全市蔬菜面積84萬畝,總產量達296萬噸,年創85億元產值,極大地提高了農民收入。

近年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規模化的現代農業企業開始進入山區,成為帶動貧困山區群眾致富的重要渠道,不少群眾期盼能夠進一步拓展土地流轉範圍,在穩定提高收入的同時,實現家門口就業。

陝西寧陝縣四畝地鎮嚴家坪村村民徐多琴家裡只有不到一畝地,2016年耕地流轉出去後,她開始在合作社打工,除了土地流轉的固定收益外,她一天還有100元的務工收入。

「我家地少,靠種地根本賺不到錢,現在土地流轉出去了,再加上打工賺的比以前多。」徐多琴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嚴家坪村黨支部書記周文興說,目前村裡60%的土地已經流轉,土地流轉出去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解放了勞動力,村民的積極性很高。

「希望給予相應政策,支持山區發展」

由於山區特殊的地理地貌,發展傳統大田農業受限較多,利潤低,但發展特色農業還面臨著成本高、難度大、政策限制多等問題,不少基層幹部和農民呼籲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出台相應政策,支持山區發展。

據了解,近年來安徽岳西縣著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茶葉、高山蔬菜、蠶桑、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但山區地塊零碎,基礎設施投入成本大,生產成本較平原地區高,總體規模與平原地區相比較小,而各級政府扶持農業的重點是糧食生產,岳西縣特色產業雖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獲得的政策扶持相對較小。

負責全市果品種植工作的靈寶市園藝局局長王博表示,河南省作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產區,糧食生產一直以來都獲得高度重視,每年都會有相應的政策支持,但蘋果等特色經濟農業卻很少有相關政策支持。「蘋果等經濟林木的種植對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意義重大,希望國家能給予相應的保障。」王博說。

部分基層幹部建議,可將貧困山區納入生態綜合補償試點,更好地帶動當地脫貧致富。重慶市城口縣發改委副主任郭孝廉說,城口縣是重要生態功能區,35%的國土面積屬於自然保護區,全縣有5000多人在自然保護區內居住、生存,但是保護區裡面不能搞建設,針對這樣的特殊貧困山區,應將其優先納入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範圍,給予生態轉移支持,彌補發展限制瓶頸因素,更好地帶動當地脫貧致富。

一些基層農業及國土幹部認為,山區基本農田資源少而散、產量有限,種糧與否與糧食安全關聯度不高。黃岡市國土局耕地保護科科長王良兵表示,國家對各省市的耕地保護率有指標要求,為了達到指標,省里相應地制定了耕地保護目標,對每個市都按照對應比例進行了保護目標分解,可能將一些山區破碎地塊劃入了耕地保護範圍。基本農田保護不宜「一刀切」,不應都以同一比例為統一的保護率,可適度上下浮動,例如有的地方以糧食種植為主,土地質量高,特別是平原地帶,耕地保護率可適當上浮,有的地方是山區,耕地質量差,或者以城鎮化發展為主,耕地保護率可適當下調。

(本文由記者宋曉東、徐海波、蔡馨逸、姜剛、呂夢琦、李松、陳諾采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通訊:探秘以色列「火星沙漠研究站」
中國籃協著力構建籃球新生態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