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周星馳、徐克、馮小剛、徐崢……2017年哪些電影導演最會吸金?

周星馳、徐克、馮小剛、徐崢……2017年哪些電影導演最會吸金?

文|魏建梅

在中國,「導演」的准入門檻其實並不高。只要你想做,沒有什麼硬性條件能攔著你。

當導演容易,但當一個好導演就並非一件易事。縱觀國內導演行列,拍爛片的導演比比皆是,不管外行、內行,似乎都想進入這看似紅得發紫的電影市場,分得一杯羹。但結果往往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理想,即便是行業大佬也不一定能做到每部電影都賣座,何況剛擠進來的小白。

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通過數據調查、資料整理,發現目前國內共有數十萬人投身導演行業,或自詡導演,但這裡面真正能賺到錢的也就只有下面這70個,甚至很多圈內有名的大佬都出人意料地沒有上榜,令人唏噓。

排名規則:

虧錢導演不在統計範圍之內;

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原因,以往擁有大影響力作品的導演排名靠前;

考慮到電影系列IP的可持續性,故,有系列作品的導演排名靠前,單一作品排名靠後;

兩人合導作品的導演,作為一個統一體進行排序。

註:文中所提到的影片賺錢多少,是僅從票房來考慮的。但其實,影片除去票房還有很多可以盈利的方面,像招商植入、新媒體版權費等,如果要把這些考慮在內,那導演的賺錢率則會更高。

老一輩導演:馮小剛、張藝謀

馮小剛和張藝謀都是我國第五代導演中的傑出人才。但從近幾年的表現來看,這一代導演多有老將遲暮之感。

2013年的《私人訂製》(7.13億),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蓮》(4.82億),2017年的《芳華》(14.22億),馮小剛近年一直保持穩定輸出的水平,而且這三部都是馮小剛與華誼合作製作的。

從成本上來看,《私人訂製》和《潘金蓮》的製作成本都在千萬級別,加上宣發等其他費用,也就1億左右。從票房來看,《私人訂製》片方分賬達2億,《潘金蓮》也接近2億。所以對於馮導來說,《私人訂製》和《潘金蓮》都至少可以賺2億,只不過賺得都不多。去年年末《芳華》的成功,更是讓馮小剛大賺一把。2億左右的成本,5億多的片方盈利,僅《芳華》,馮導便可以賺到至少3億。

相比於馮小剛來說,張藝謀表現略差,榜上排名24。張藝謀前執導的《長城》(11.82億)、《歸來》(2.91億)幾乎都是賠錢狀態。算起來,也就只有以往《金陵十三釵》《山楂樹之戀》可以維持住張藝謀的影響力了。

除了馮小剛和張藝謀,第五代導演中,還有一位不能忽略的導演,那就是陳凱歌。在這個排行榜上,很遺憾,陳凱歌導演無名。

《無極》3億多的投入,最後總票房僅有1.75億,更別提分到片方的收入了,《道士下山》(4億)接近2億的投資,最後票房也只有1.5億,去年年末的《妖貓傳》2.5億投資,票房只有5.3億。陳凱歌極盡所能營造豪華,做匠心電影,但卻屢屢碰壁。太「匠心」,或許是陳凱歌導演不賺錢的一大原因。

中堅力量:烏爾善、陸川、丁亮、寧浩等

這一類中的導演有烏爾善、寧浩、張一白、陸川、丁亮、丁晟、管虎、滕華濤、鄒佡、彭三源、非行、許宏宇、張揚、刁亦男。

烏爾善導演作品不多,但幾乎每一部都賺錢。2012年的《畫皮2》(7.02億)官方公布的投資成本為1.1億,最後片方分賬達2.67億,凈賺1億多;2015年的《尋龍訣》(16.78億)2億多的成本投入,接近7億的凈票房,更讓烏爾善賺了一大把。接下來,烏爾善導演也將牽手北京文化,30億打造《封神》三部曲。

陸川、滕華濤、張揚,都位列第六代導演行列。其中陸川算是目前混得最好的一位,《九層妖塔》(6.82億)1億左右的投資,2.59億的片方票房,凈賺1億以上。滕華濤的《失戀33天》(3.2億)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電影,投資還不到900萬,最後片方票房1.2億,也是賺了不少。張揚去年憑藉2千萬成本的《岡仁波齊》(1億)也拿到了三千多萬的票房分賬,為文藝片市場貢獻了一份力量。

丁亮是動畫電影《熊出沒》系列的導演之一,動畫電影的製作成本在幾千萬。再加上動畫「合家歡」受眾的廣泛性,《熊出沒》系列可以說每一部都是賺錢的。截止到目前為止,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熊出沒·變形記》就突破了5億票房,片方分賬接近2億。

2014年,寧浩執導的《心花路放》贏得11.69億票房,一舉奪得當年票房冠軍。5千萬的投資成本,4億多的票房分成,寧浩至少賺了3.5億。而他自己創立的壞猴子影業,也已經成為了業內的中堅力量。

新生代導演:田羽生、宋陽+張遲昱等

新生代導演上榜的有田羽生、許誠毅、宋陽+張遲昱、閆非+彭大魔、韓延、梁旋+張春、宋曉飛+董旭、田曉鵬、郭帆、楊慶、路陽、易小星、盧恆宇+李姝潔。

年末,《前任3》(19.41億)的大爆將田羽生推至十億票房導演俱樂部。8千萬成本,7億分成,田羽生可謂賺得盆滿缽滿。不止第三部,《前任》系列前兩部票房也都突破了億級別。這背後,同樣少不了華誼的助推。

手握系列IP的導演,賺的錢也最多。這一點上,田羽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許誠毅也是如此。2015年,《捉妖記》系列第一部一舉拿下24.4億票房,登頂當年票房冠軍。3.5億投資,僅10億的分成也讓許誠毅賺了至少6億。今年春節檔,系列第二部上映,截止到目前,影片也已收穫近20億票房。

宋陽+張遲昱的《羞羞的鐵拳》(22.13億),閆非+彭大魔的《夏洛特煩惱》(14.41億),梁旋+張春的《大魚海棠》(5.64億),宋曉飛+董旭的《情聖》(6.57億)。這些所謂的新生代導演中,許多都是成功項目的幕後人員,以攝影、錄音、編劇、執行導演等身份在行業里打拚了很多年。

《羞羞的鐵拳》《夏洛特煩惱》《情聖》都屬於中成本的愛情片,投資成本也都在千萬級別,但影片最後都有著不錯的票房分成。《羞羞的鐵拳》近8億,《夏洛特煩惱》5億多,《情聖》2億,基本上都是猛賺。而且,這幾部片子背後都有新麗傳媒的身影。

跨界導演:周星馳、吳京、徐崢、陳思誠、韓寒、郭敬明等

跨界導演可以分兩類,一類是演員跨界,榜上有名的有周星馳、吳京、徐崢、陳思誠、姜文、大鵬、鄧超、蘇有朋、成龍、徐靜蕾、王寶強、趙薇、肖央;還有一類是作家跨界,主要是韓寒、郭敬明、薛曉璐。

周星馳2013年投資1.3億執導《西遊·降魔篇》(12.47億),最後片方票房近5億,至少賺3.5億。2016年《美人魚》(33.86億)投資3億,票房分成達13億,凈賺10億。星爺從演員跨界到導演,依然有著不凡的實力,位居榜單第一,也是名副其實。

去年,《戰狼2》(56.82億)投資2億,20億的片方票房,吳京可謂是最大贏家。而接下來,相信有著第二部的超高口碑,《戰狼》系列第三部肯定賺得也不會少。

徐崢的《人再囧途之泰囧》(12.68億)、《港囧》(16.14億)的投資大約都在6000萬左右,最後《泰囧》片方分成近5億,《港囧》也6億多,「囧」系列同樣為徐崢帶來了不菲的盈利。他的真樂道也成功運作過許多項目。

《唐人街探案》(8.18億)第一部1億左右的投資,3億多的回報讓陳思誠嘗到了甜頭。緊接著,《唐人街探案2》將投資成本上升到4億,截至目前第二部票房已經突破26億,片方分賬也接近10億。這一次,陳思誠還是賺的,而且他跟萬達合作的影片較多。

作家跨界,韓寒算是目前做得還不錯的一個。去年《乘風破浪》(10.46億)投資1.6億,回收3.7億,韓寒至少賺得2億。2014年《後會無期》(6.29億)投資大約在7000萬,最後片方分成2億多,也是賺了。當然,這背後也少不了博納的助攻。

郭敬明跨界到導演,雖然作品不少,話題度也高,但要說賺錢,還是差了點。《小時代》系列前兩部共投資接近5000萬,第一部回收近2億,第二部1億多一點,第三、第四部則賺得更少了。首先是分開拍攝,投資成本上升,再者票房其實相較前兩部並沒有提升,片方分成依舊在1億~2億徘徊。

港台導演:徐克、王晶、林超賢等

榜單上,港台導演也佔據了很大一部分。

香港導演有徐克、王晶、林超賢、陳可辛、唐季禮、葉偉信、鄭保瑞、劉偉強、彭浩翔、邱禮濤、關智耀、文偉鴻、郭子健、李仁港、黃真真、陳嘉上、庄文強、葉偉民、陳國輝、曾國祥、袁錦麟、鍾少雄;台灣導演有李安、陳正道。

2011年《龍門飛甲》(5.39億)投資1.5億,回報2億。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8.81億)也投資大約1億以上,回報3億多。去年的《西遊伏妖篇》(16.52億)投資4億,回報6億,徐克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既賣座又叫好。

「澳門風雲」系列是王晶的代表作,2014年第一部5.24億,2015年第二部9.68億,2016年第三部11.16億的票房都在當年位列前茅。投資成本上,三部都基本在1億左右,片方票房分成第一部接近2億,第二部接近4億,第三部4億多,都是賺錢的。

林超賢以往執導的電影,其票房大都在1億左右,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投資2億,回報4億,林導也算是賺了一把錢。而在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紅海行動》目前發展勢頭正猛,現已突破20億。照現在來看,影片最終票房突破30億也是沒問題的。如果真是如此,那林超賢還會再賺一把。

相比於林超賢,同樣也在今年春節檔有影片上映的鄭保瑞就沒那麼好運了。鄭保瑞的代表作是《西遊記》系列。現在,該系列前三部已經出爐。第一部《大鬧天空》(10.44億)投資近5億,但最後只有4億的票房分成。第二部《三打白骨精》(11.99億)投資4.5億,回報4.6億,幾乎持平。但是正在上映的《女兒國》到目前為止,票房6億多,如此看來,這第三部要想突破10億體量也比較難了。

榜上這些賺錢的導演,大部分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認真規划起了自己的導演事業,像周星馳的星輝公司、吳京的登峰國際、馮小剛的東陽美拉、田羽生的新聖堂等等。

但也有一些導演,依舊還在為別人打工。不可否認的是,自己成立影視公司要遠比給別人打工來得更有勁,而且影片回報率也會更高。所以,導演要想多賺錢,成立自己的影視公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BAT今年的春節營銷有什麼不同
Facebook掌權後Oculus調了個頭,為何不搞遊戲搞影視?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