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HTC裁員?這裡是HTC過山車一般的故事

HTC裁員?這裡是HTC過山車一般的故事

2018年2月24日,我看到了HTC手機部門裁員的新聞。

感慨萬千。

想當年火腿腸如日中天也不過就在眼前,從G3到G23,二十多個機型帶來的機海戰術把HTC推上了當時世界最佳的智能手機製造商。

從2010年的爆發,2011年如日中天,到2013年開始的逐漸下滑。8年的時間裡,HTC完成了一次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代工廠到巨頭的起飛,卻又在一次次的失誤中迅速墜落。

今天,我帶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做一回時間的吃瓜群眾,看一看HTC帝國的興衰成敗。

HTC的宗旨「quietly brillient」

第一部分 白手起家

上世紀90年代,「亞洲四小龍」的說法在全世界都廣為流傳。剛剛跨入「亞洲四小龍」的台灣,得益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建立,電子產業可以說是遍地開花,相比當前大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創業公司也不落下風。

1997年,王雪紅、周永明和卓火土三人,創辦了HTC。一開始,HTC像大多數電子工廠一樣,做著簡單的電子產品代工,然而在這之後,連續兩次機遇讓HTC擺脫了低利潤代工廠的命運,開始走上了智能手機開拓者的道路。

第一次機遇:

早期的HTC是負責代工Windows CE系統的PDA,即掌上電腦,但是因為操作複雜,同時因為不僅貴,而且很貴,還有十分貴等原因,導致銷量一直居低不上,HTC也乾的不溫不火。

2000年,機遇出現了。Compaq和HTC合作生產了iPAQ(不是iPad),這玩意功能非常強,並且還成為了2000年的世界吉尼斯紀錄——功能最強的PDA紀錄。就是下面這貨。

iPAQ

好東西自然是大賣的,HTC靠這現在看起來是出土文物的產品扭虧為盈,同時和Compaq的長期合作也讓HTC在業內小有名氣,在諸多OEM廠商中脫穎而出。

順帶提一下,Compaq這個名字,一些90左右甚至更早的人應該有印象。中文名康柏,後來與惠普的電腦業務合併。現在惠普在筆記本領域銷量排行第一,和Compaq的合併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機遇:

iPAQ同樣是基於Windows CE的,上面也提到過,作為一個上個世紀的產物,bug什麼的簡直是家常便飯。在iPAQ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HTC作為代工廠,為微軟反饋了大量的bug,同時展現出了良好的系統優(bei)化(guo)能力,讓微軟這個老大哥也對其十分重視。

2002年,微軟的工作重心從桌面版Windows開始轉移,推出了當年可以抗衡塞班,甚至超越塞班的神器:Windows Mobile。自然,得到重視的HTC每次都能拿到最新版本的系統更新,漸漸成為了WM系統手機的頂級生產商。

對了,HTC當年在國內有個名字叫多普達,不知道有多少老司機還記得。2005年的時候,一台閃爍著綠色LED呼吸燈的全鍵盤WM智能機,對技術宅的吸引力遠遠高於現在的iPhone X。

借著WM PPC的東風,HTC開始將供應鏈和合作夥伴慢慢擴展到了歐洲、美國和日本,逐漸擺脫了島內OEM廠商的身份。

多普達手機

第二部分 起飛

從2000年以來專註於WM和Win CE的代工,讓HTC逐漸積累了大量手機製造的技術。

2004年以後,隨著Symbian和WM兩大智能手機系統的逐步推廣,市場對智能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走量導致代工廠的單價被逐步降低,利潤率逐年下降。HTC面對著自己佔有率高達80%的WM市場,說它沒什麼想法,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不信。

所以HTC開始做自主品牌的手機了。

過程很艱辛,本來是自己合作夥伴的手機廠商,在HTC決定自己也要成為手機廠商時候,一夜之間全變成了競爭對手。HTC剛想著造手機,合作夥伴基本就把代工訂單全轉給了別的代工廠。青黃不接這個詞,用來形容2004-2006年的HTC,是十分恰當的。

好在HTC撐了過去。2007年,HTC推出了HTC touch,市場反響良好。一鼓作氣之下,HTC又在2008年推出了神器——HTC Diamond。

HTC Diamond

時隔十年,我到現在還能記起第一次看到鑽石時的震撼。第二次同樣的震撼是見到iPhone 4。

手機TMD居然還能這樣??!!

市場的反響是熱烈的,甚至是激烈的 。HTC就此走上了造手機的不歸路。

第三次機遇

時間退回2005年。

還沒退出中國的Google,悄悄收購了一家小公司。賣掉公司的Andy Rubin此時大概還不知道自己的公司被收購的前景,索性也加入了Google。

這家公司的LOGO是一個綠色小機器人,對對對,沒錯兒,頭頂也是綠的。(大霧

十年後,小機器人統治了地球上絕對多數的移動終端、機頂盒、車載娛樂系統和高性能嵌入式設備。

對,這家公司叫Android。

安卓機器人

Google收購了Android之後,繼續研發這款基於Linux內核的開源操作系統,並且成立了開放手持設備聯盟OHA,HTC作為手機製造商,自然而然地加入了該聯盟。

2008年,HTC聯合美國移動通信,不對,是T-Mobile,推出了還帶著全鍵盤的T-Mobile G1——世界第一款安卓手機,HTC G系列手機的始祖。

時間再次倒流一下。2007年的1月,一個LOGO是缺口水果的公司,穿著套頭高領黑毛衣的怪癖CEO推出了一款奇怪的沒鍵盤的手機,獲得了市場上手機行業巨頭——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公司高管的一致嘲諷。

但是谷歌沒嘲諷,HTC也沒嘲諷。

2008年推出的G1算是谷歌和火腿腸第一款安卓手機,但是此時,被缺口水果公司點燃的想法已經徹底在谷歌內部燃燒了起來。

2009年,谷歌和HTC共同推出了G3,多點觸控電容屏。別的特性,壓根無需多說了。對於滿世界的九宮格和QWERTY實體鍵盤,這將是徹頭徹尾的降維打擊。

手機TMD居然還能這樣??!!

來,讓我們再次替當時的人震撼一遍。

2009年,HTC和G系列開始了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征程。

HTC G3

第三部分 輝煌

2010年,HTC G7 Desire上市,隨著HTC在歐美市場的渠道,鋪天蓋地的向老諾和摩托的市場殺去。

等等,我知道你們想問什麼。HTC是有G8的,放心。是入門級的Wildfire,賣的還不錯。

G10、G11、G12、G13...大殺器接踵而至,幾乎月月有旗艦把全世界的手機廠商砸的都回不過神來。同時代的廠商里,只有蘋果因為引領了潮流,正在春風得意。此時摩托剛要搞里程碑和戴妃,諾基亞還沒意識到危險繼續賣塞班。至於三星,大概內心是這樣的:

喵喵喵喵喵?

從費手指頭的電阻屏面前抬起頭,iPhone的多點觸控電容屏簡直就是無上神器,神擋殺神,機擋殺機。多點觸控電容屏=流暢體驗好高大上牛逼大了卧槽這麼吊爽死了買買買買買買買買。

然而iPhone的價格砸醒了不少人。正當這群人沮喪地回去繼續用粗糙的手指頭戳反光的塑料電阻屏時候,HTC卻在路邊領著一大群妖艷的G系手機,朝著這群人揮手絹。

多的不說了,HTC就這麼上天了。

HTC部分機型

2010-2011年,HTC智能手機出貨量高居世界第一,腳踩三星拳打蘋果,旁邊躺著摩托和老諾。火腿腸的稱號傳遍全世界,甚至不少對科技毫無感覺的女性朋友都對火腿腸躍躍欲試。市值翻幾倍,和地球另一邊北歐老司機諾基亞的連年下滑形成鮮明的對比。2011年4月,HTC以320億美元的市值,一舉超越了一個半世紀歷史的核桃錘製造商諾基亞。MWC上,HTC一舉拿下了2011最佳手機公司的大獎,其餘獎項更是拿到手軟。

2011年,是HTC誕生以來最輝煌的一年,在整個手機的發展史上,也閃爍著奪目的光芒。

第四部分 沒落

2011年,全世界都覺得HTC充滿著希望,所有的科技媒體都在準備著,見證下一個堪比諾基亞的手機巨頭的崛起。

但是危機也就是在此時降臨了。

此時的HTC,意氣風發,一片藍海的智能手機市場讓HTC躺在高溢價和高利潤率上不能自拔。也怪不得HTC,從WinCE時代,智能手機一直都是高價而小眾的產品,作為一個多少帶點暴發戶氣質的HTC,很難在此時靜心思考,並精準地預見未來。而此時,其他的競爭對手,卻早就開始了對市場長遠的規劃和精確的定位。

低端市場

這大概是HTC最沒有想到的一個市場了,當時也沒多少人意識到,智能機能低端到哪裡去,就像我們現在沒法想像iPhone下一代機型賣1999一樣。

2010年底,中興V880發布。千元機。

雖然是千元機,但是多點觸控電容屏的基本體驗和操作還是有的。對於拿不出5000買iPhone也拿不出3000買HTC的廣大人民群眾來說,中興的這個手機滿足了他們對智能機的最基本需求。

與此同時,中興作為長期耕耘於基站領域的老手,與運營商的關係自然匪淺,在HTC優勢的運營商渠道,中興也開始悄悄下手。運營商對此類能開拓大量市場的機型自然極感興趣。

但此時,千元機市場大部分人還處於觀望態勢,智能手機市場還遠遠談不上紅海。HTC對此類「自降身價」的行為並未看重,中華酷聯等公司在運營商的動作,也並未立即影響到HTC在中高端市場的利益。

中興v880

2011年,bilibili著名歌手雷軍,創辦了讓整個手機行業天翻地覆的價格屠夫——小米。1999的旗艦配置,對於手頭還沒有那麼富裕的中國海量潛在消費者而言,相對以前低端配置還要2000+的HTC機型來說,簡直是半買半送。

緊隨其後,中華酷聯也開始了同樣的招數——互聯網渠道,性價比。中國人民逆天的學習能力和壓榨成本的能力在這時發揮到了極限,2000元甚至1000元機型層出不窮,作為實體硬體產品的型號刷新速度堪比App升級,激烈的手機戰場直接引發了科技愛好者對手機的關注度,下一個吸引的就是普通消費者。在戰火紛飛的手機市場,手機的提升速度甚至超過了摩爾定律——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實體硬體增長速度。

最開始,小米們搶走了諾基亞功能機的市場。HTC覺得無所謂。

後來,小米們搶走了塞班機的市場。HTC覺得安卓城牆堅不可破。

最後,當小米們的矛頭對準了HTC時,HTC想做點什麼,但是戰鬥力只有5了。

小米1

高端市場

2012年,蘋果發布了加長豪華特供版iPhone 5。流暢的iOS系統,精緻的鑽石切邊工藝的全鋁合金+陶瓷混合材質外殼,和後蓋上自帶裝X氣場的缺口水果,繼iPhone 4s之後再次引爆了全世界的智能手機市場。

iPhone 5

同時,起了個大晚卻趕了個早集的三星,終於發揮出自己在電子領域多年的技術積澱。鵝卵石設計的圓弧Galaxy S3和超大屏幕的Galaxy Note系列,強勁的硬體搭配和多年屏幕技術積攢下的色彩鮮艷亮瞎眼的Super AMOLED屏幕終於徹底征服了Android潛在用戶,成為了新一代安卓機皇,並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坐到今天。

三星Galaxy Note

HTC此時,卻發布了One X,錯用Tegra3 CPU+祖傳多重下巴+蛋疼的品控,讓HTC折戟自己最重要的美國市場。

HTC One X

第五部分 最後之戰

2013年,在HTC退出了巴西、韓國等市場,輸掉和蘋果諾基亞的專利戰,並關閉美國研發中心之後,終於拿出了絕地反擊式的研發了三年的產品——HTC New One(HTC M7)。

全金屬納米注塑機身,工藝難度直超貼片陶瓷的iPhone 5和5s。CPU和內存規格也終於跟上了主流,成為了一代旗艦。

然而,HTC這次卻又走錯了路。這次,它得了索尼的病,卻沒有索尼的命。

索尼是一個黑科技堆積如山的公司,也並不擅長宣傳。但是這是索尼的氣質和格調。HTC在手機上加上了各種技術之後,卻並沒注重宣傳。經驗告訴我們,並不是哪個公司都能像索尼一樣倨傲的。

從M7的致命缺陷上,可見一斑。

致命的攝像頭

M7的發布會上,HTC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了這顆主攝像頭。RGB三層,徹底告別了拜耳結構感測器,光線接受能力更強,CMOS靈敏度更高,噪點更少,等等諸多優點不一而足。HTC將其命名為UltraPixel技術,彰顯其對這顆攝像頭實力的信心。

哦對了,關鍵參數我忘了說。400萬像素。

2013年。400萬像素。主攝像頭。

同時期的5s,800萬,而且蘋果的成像有目共睹。Galaxy S4,剛升到1300萬。

作為一個有著多年攝影(倒騰相機)經驗的半吊子攝影師,我清楚地知道像素不是越多越好,相反,更少的像素換來的是更大的單像素尺寸,帶來更好的拍照整體效果,除了拍的照片不能放大太大這一個缺點。

但我心理上仍然無法接受,我更不知道HTC如何去說服不懂行的消費者接受主攝像頭像素是別人三分之一的事實,畢竟絕大多數人眼裡,像素=畫質。

這顆攝像頭,拒絕了太多消費者。

外殼工藝

現在是2018年,我們仍舊能看到全金屬+納米注塑天線外殼的機型,無論是千元機和旗艦機,在去年下半年玻璃材質開始流行之前,該外殼方案絕對是最佳的選擇。

這是HTC的發明,領先蘋果。

然而2013年,這個外殼複雜的工藝和設計,以及高昂的成本,直接拖累了M7的整機生產和成本控制。

HTC M7

我不知道HTC在那個年代是怎麼想的,但是在深陷危機時刻,HTC悶頭研發技術而不顧市場的反饋和宣傳,我不認為這是理智的行為,而更像是對外界反饋和自身危機的逃避。

第六部分 隕落

HTC藥丸。這可以說是2015年以來最大的呼聲了,甚至很多曾經的HTC粉絲也對HTC恨鐵不成鋼。

M7 M8 M9三代多重·下巴分身之術和套娃外觀,最重要的北美和歐洲市場先後因專利戰和運營商渠道淪陷而退出,僅剩的大陸市場因為反應太慢和區別對待,已經成為了小眾玩物。

可以說,如果HTC早年對大陸市場有優待,光中國13億消費者就能把它推上世界前五名,君不見2017年的OV華米?HTC十幾年的品牌和大陸灣灣一家親的形象,絕對是一手好牌。

然而HTC幹了什麼?

大陸售價全球差不多最高。明明已經淪為中端品牌,非得死扛著和蘋果三星坐地起價。

配置歧視。HTC 10,國外驍龍810,國內驍龍615。配合大陸售價最高,完美體現出了HTC一言不合就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陳獨秀操作。

別的也不需要說太多了。HTC終於在苟延殘喘了3年之後,開始了對手機部門的裁員。這大概是一個早晚會發生的結果吧。無論期待還是抗拒,我們都沒法改變時間的推移。

第七部分 後記

HTC早就開始了轉型。HTC vive賣了個全球第一的VR眼鏡。

這個品牌,總是衝鋒在科技領域的最前列,卻一次次死在「創業容易守業難」的詛咒之下。

火腿腸這個親切的名字,以後怕是很難在手機上見到了。

不過我倒是很希望,以後更加激進和未來的科技產品,會有我們熟悉的三個字母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永昇錦鯉苑黃生談桃魚
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