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家爭鳴之不朽儒家

百家爭鳴之不朽儒家

文明的誕生

有人認為,一個民族文明誕生的標誌是文字的發明和使用。還有人認為,一個民族文明誕生的標誌是國家的建立。而我個人認為,一個民族文明誕生的標誌是其精神內核的創立。

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叫做夏,它的建立者叫禹。據記載,夏朝已經具有國家的一些特怔。到了商朝,出現了內外服制度。「服」就是臣服,內服就是商王直接管轄,外服就是諸候管轄。商朝還將祖先崇拜與神權結合,對人民進行統治。

但無論夏也好,商也罷,它們都缺乏一種體系化和較為詳盡的治國方針。最重要的,是缺乏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直到周武王滅商以後,一個締造中華民族魂的人開始著手將遠古到殷商的禮樂進行系統化整理和改造,這個人就是周公旦,經他整理和改造的禮樂最後稱為周禮。

禮與樂常常並提,稱作禮樂,禮用來作為人們日常的行為準則,樂用來作為 人們精神的娛樂消遣。這一套治國理論叫做禮樂治國。開創了一種治國的方式,叫德治。

周公當年創造的禮樂制度,原意是想保大周長治久安,天下萬年太平。但令人感到驚嘆的是,隨著人們一天天的踐行,這種制度的創立精神慢慢地被塑造成我們的民族精神。

周公創立禮樂制度的根本精神是什麼呢?

仁。

「仁」是什麼,不知道,孔子都說不清楚,論語里沒有一處給「仁」下了定義,但論語中卻多次提到什麼行為是「仁」。

「仁」大體有包容、謙虛、博愛、恕己、忠孝等含義。

那麼為什麼禮樂的創立精神會是「仁」呢?

偉大的人文關懷。

正是因為周公偉大的人文關懷,他才創造了具有偉大的人文情懷的禮樂。這種偉大的人文關懷,我們的先人把它稱為「仁」。

禮就是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人文關懷,比如見面行禮,那就是一種問候,就是對他人的一種關懷。在對禮踐行的時候,我們實質上就是要實現人文關懷。

有了禮,人們開始慢慢變得充滿人文情懷,開始變得越來越「仁」。

華夏民族的精神內核誕生了,叫做仁。實質上的中華文明誕生了。

文明的維護

禮樂制度在使用了幾百年之後,出問題了,人們開始不想受這個約束,隨時間的推移,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便造成了禮壞樂崩。

好好的禮樂為什麼會出問題呢?

主要三個原因。

一、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我們要明白,在那個時代真正享有文明的,是貴族。由於等級的這種嚴格劃分會加劇貴族與平民的矛盾。

二、難辨真偽。有的人是誠心誠意,有的人卻是笑裡藏刀。即使是孔子,都有人批判他虛偽,走投無路的時候不義之食問都不問便狼吞虎咽,在國君那卻是肉割得不正就不屑一顧。

三、缺乏強制力。這一點其實也是德治與法治很重要的區別。禮樂不行,有何辦法?至多道德譴責。國法不從,卻有懲治之力。這也是時代最終的選擇是法治的原因。

那麼在那個禮壞樂崩的時代為什麼有那麼一批被後世稱為儒士的人來維護禮樂呢?

一、怕自己失業。儒家的人在周代就是負責祭祀等一些有關禮樂的工作,如果禮樂沒有了,他們靠什麼吃飯。

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難道他們看不出禮樂實行的艱難嗎?他們可不是白痴。那麼為什麼還去四處奔走,宣揚禮樂呢?因為責任,社會責任。他們維護的僅僅是禮樂嗎?不,是周公偉大的人文情懷。這才是根本。幾千年來,儒家一直在人文關懷的第一線戰鬥著。

從孔孟荀到董仲舒,從濂溪到二程,又從朱熹到陸王,再到梁啟超、熊十力等。

從仁到義,義到禮,太極到天理,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他們為什麼在不斷的為這種人文情懷注入新鮮血液?因為他們明白,民族的靈魂總要有人去撫慰,去深化,唯有如此,這個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只有中華文明從未中斷?

因為周公偉大的人文情懷,因為儒家的鍥而不捨,因為儒家幾千年不斷履行他們心中的責任。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周公,就沒有中華文明,沒有儒家,中華文明不會延續至今。

其實,儒家挺受傷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簡單的鉤花,竟然可以這麼美!
幣圈正醞釀一場超大利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