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象徵政治:美國載人航天商業化的標籤

象徵政治:美國載人航天商業化的標籤

2018年2月7日凌晨,美國私營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了一枚遠超世界所有現役火箭運載能力的「獵鷹重型」火箭,將一輛紅色「特斯拉」跑車送入太空,並成功回收了兩枚助推器。「獵鷹重型」火箭是SpaceX公司「獵鷹」火箭家族的一員,它和該公司的「龍」系列載人飛船一起,擠進了傳統上由國家和大型軍工集團壟斷的載人航天市場,成為商業航天領域的耀眼新星。

「獵鷹重型」火箭的新成就引起世界輿論的關注和中國網民的熱議。網友「耿直哥」在《環球時報》發表了網文《在中國人都在睡覺時,美國人完成一項遠遠把中國拋離的壯舉!》,並被《人民日報》公眾號轉載。「我們國家不僅目前根本沒有這種量級的火箭,而且我們距離造出這種量級載荷的火箭還要大概10年之久——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要拚命追趕的居然還是美國的一家私人企業」。「耿直哥」的述評道出了一種縈繞在很多中國人心頭的民族自豪感幻滅感覺。這種感覺,或許正是美國運用技術成就建構政治象徵,實施軟實力戰略的最新成果。

政治象徵是載人航天社會文化價值的核心所在

早在人類進入航天時代之初,美蘇兩國的政治家們就深諳航天競賽的實質是贏得人心而非征服太空。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蘇聯集中有限資源發展航天事業,給新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蘇聯在航天領域的領先意味著它有最好的武器和技術,由此,可以說它是最優越的社會。1957年10月4號,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第一顆衛星「伴侶1號」(Sputnik-1),並在新聞公告中指出:「人造地球衛星將為太空旅行開闢道路,現在這一代人將目睹在新的社會主義社會裡,自由而有主見的勞動人民怎樣將人類最大膽的夢想變為現實。」12天後,美國的尼克松副總統在舊金山就蘇聯的太空挑戰發表講話,指出:衛星項目上轟動一時的成功正被當成是共產主義體系優越性的證據,它所帶來的威脅最終在於共產主義向亞洲和非洲的滲透。

航天競賽進入載人航天回合後,政治象徵意味更加突出。與無人的空間科學和空間應用項目相比,除了技術難度更高外,載人航天的獨有魅力是人本身所帶來的:只有人才有勇氣、毅力、忠誠等品格,宇航員則承載了這些品格,既是中心人物,又是象徵,可以發揮極好的宣傳作用。正因為如此,在首次實現載人太空之旅和載人登月的壯舉之後,蘇聯為加加林、美國為「阿波羅」11號機組人員組織了全球巡迴訪問,有效傳達兩個國家的軟、硬實力。

「阿波羅」計劃在象徵政治方面的內在矛盾妨礙了美國載人航天的社會支持和長遠發展。美國通過「阿波羅」計劃在登月競賽中擊敗蘇聯,增強了國民的制度和文化自信,極大提高了國家威望和形象。然而,「阿波羅」工程運行中形成的強調政府主導、總體規劃、嚴格計劃和組織的運行模式,與崇尚自由市場和個人奮鬥的美國社會文化存在內在的矛盾,而在很大程度上接近蘇聯體制。從象徵政治的角度看,這意味著美國為了在載人登月競賽中戰勝蘇聯而採用了蘇聯模式,從而招致自由主義者們的詬病。

美國載人航天商業化承載著宣揚自由主義和美國夢的政治象徵功能

後阿波羅時代,商業化貫穿著美國載人航天的政策議程。「阿波羅」計劃結束後,美國的載人航天失去了明確目標,商業化的經濟考量成為推動美國載人航天發展轉型的重要力量之一。通過發射商業衛星、開展衛星在軌維修等業務獲得利潤是1970-1971年間太空梭項目可行性論證中的核心理由。在「實用化」運營早期,美國政府通過巨額補貼使太空梭迅速壟斷美國商業發射市場。「挑戰者」號事件後,里根總統於1986年8月發表聲明,宣布太空梭退出商業發射市場,期望「擁有創造性和成本效率的私營部門將在美國的航天事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996年起,太空梭日常維護管理被外包給一家名為聯合太空聯盟(United Space Alliance)的商業公司。2004年,小布希總統決定太空梭在組裝完國際空間站後退役,近地軌道的載人航天飛行將由私營部門承擔。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從2006開始設立了一系列商業乘員和貨物運輸項目,資助私營公司發展國際空間站貨物補給和乘員運輸能力,為此不惜終止NASA自己的「星座」計劃,以騰出資金。SpaceX公司正是從這些商業載人航天計劃中獲得了大量政府資金,掘得成長壯大的「第一桶金」。

載人航天商業化體現了自由主義的傳統價值取向。私營公司製造了美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的所有火箭、飛船、太空梭等,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載人航天一開始就是商業化的。不過,舊有的商業模式下,政府處於支配性的角色,主導著項目的設計、技術方案的選擇,承擔項目開發的所有成本和風險,作為承包商的私營企業不過是政府意圖的執行者。新世紀美國載人航天商業化主張弱化政府管制和干預,確立私營公司的主體地位,實質上是傳統自由主義政治思潮在航天政策上的體現。美國航天史與航天政策專家道恩(Dwayne A. Day)在評價美國社會對私營載人航天企業的熱情時就指出,「認為私營部門在生產從鎚子到飛機的一切物品上都比政府更有效率是美國資本主義的核心信念之一,自里根時代以來尤為如此。」上個世紀80年代,通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等相繼實現了私有私營,90年代太空梭實現了部分私營,當新生的SpaceX公司進入載人航天這一傳統上國家主導、軍工巨頭壟斷的戰略高技術領域,並迅速獨當一面時,意味著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在美國航天領域的全面勝利。

馬斯克是「美國夢」社會理想的偶像化。自立國以來,美國人相信,憑藉個人的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通過不懈奮鬥就可以最終獲得成功,而無須依賴顯赫家世或貴人提拔,這一信念被稱為「美國夢」。抽象的美國夢需要具體的英雄偶像,馬斯克本人的成長經歷和個性特徵極適於充當這種偶像。馬斯克出生於南非,家境平凡,並且童年時父母離異,12歲時就設計出一款太空遊戲軟體並賣了500美元。此後,馬斯克靠著自己的勤奮好學與創新創業熱情,通過不懈努力,創辦了貝寶(PayPal)、SpaceX這樣的明星企業,並擔任特斯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互聯網、太空、清潔能源這三個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功,上演了一出「醜小鴨」變「白天鵝」的青春勵志偶像劇。馬斯克不僅是偶像劇的原型,同時也是出色的演員。他與好萊塢的關係密切,在7部電影和電視劇中客串了他自己;他面對媒體侃侃而談,不斷向公眾描繪巨大願景和偉大計劃,調動社會熱情和隨之而來的政策與資金投入。

平視美國,在追逐「航天夢」的征程中堅定f走自己的道路

「獵鷹重型」火箭的成功體現的是美國航天的整體實力。綜觀「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成功後的國際反響,可以發現人們關注的重點並非其技術成就,畢竟50年前「阿波羅」計劃中的「土星」5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就已是它的一倍。人們關注的是它的「私營」屬性及其背後的象徵意義。然而,如果詳細考察「獵鷹重型」火箭項目的技術來源、人才構成、支撐條件和資金投入,我們可以發現,其成功離不開NASA及其承包商的技術和人才轉移、美國政府的財政補貼和基礎設施支援,是以美國航天60年的積累為前提的,絕非SpaceX憑一己之力可以實現。「獵鷹重型」火箭的成功體現出的美國航天整體實力,為我們找准差距、迎頭趕上提供了參照,但不是讓我們妄自菲薄的理由。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1969年美國人登上月球時,中國的第一顆衛星還在廠房裡。1992年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重大戰略決策以來,航天戰線的同志們秉持航天報國的理想和追求,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順利走完了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與美、俄(蘇)的差距也從「望塵莫及」縮短到「望其項背」,一些領域已能並駕齊驅甚至局部超越。在取得輝煌成果的同時,中國航天人還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這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我們黨、國家、軍隊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堅持以我為主,勇於自主創新。1956年10月中國第一個導彈火箭研究機構國防部五院成立時,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批准的建院方針是「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自力更生」從一開始就是中國航天科技發展與政策制定的基調,也是中國航天迅速成長崛起的法寶。載人航天是社會矚目度高、情感象徵意蘊強的戰略高技術領域,隨著中國載人航天由跟跑階段向並跑、領跑階段的轉變,可供模仿的技術、可供借鑒的經驗將越來越少,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更加註重技術、管理和發展模式等領域的自主創新,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民意、可持續的載人航天發展之路。

轉載請註明來源

歡迎關注光明軍事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軍事 的精彩文章:

海上物聯怎麼聯

TAG:光明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