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進口生鮮銷售數據攪動一池「春水」,這是噱頭還是真賺錢?

進口生鮮銷售數據攪動一池「春水」,這是噱頭還是真賺錢?

進口生鮮銷售數據攪動一池「春水」,這是噱頭還是真賺錢?

圖片來源/ 123rf.com.cn

春節期間,進口生鮮的銷售數據令人感到驚嘆,雨果網了解到,阿里進口生鮮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近300%,而京東生鮮商品銷售增幅近200%。

數據一經公開,不少業內人士紛紛預測進口生鮮或將成為進口電商下一個爆發的增長點。但也有反對的聲音,稱布局進口生鮮不過是為了轉嫁大型進口電商平台的壓力,其實利潤稀薄。

進口生鮮能否成為下一個增長點?

「目前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尤其是中產階級崛起導致購買力上升,願意享受國外高品質、錯季的生鮮產品;隨著跨境電商的興起,可以通過海外直郵、保稅備貨等方式向國內消費者提供生鮮產品,加上國際物流效率提升,縮短生鮮產品從原產地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時間,海淘也變得更加便利。」又一城網路科技跨境電商負責人黎代雲說道。

他認為,在業界普遍認為洗牌期到來的今天,差異化的競爭打法成為企業生存下去以及制勝的關鍵。如果要打差異站,進口生鮮不免是個選擇。

而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零售部助理分析師呂昊澤也表示,進口生鮮行業的飽和度、競爭較小,發展空間大。而且生鮮類商品屬於剛需,購買頻次高,餐廳和一般消費者對於一些國內不供應/生產,而國外獨有的生鮮產品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另外,針對目前進口電商現狀來看,中小型進口電商平台的出路可謂渺茫,既不能和大電商平台拼財力、拼供應鏈,又要面對規模同樣大小的同類平台的擠壓,如果能抓住進口生鮮這個機遇,是否能逆襲翻身呢?

進口生鮮並不好做,倉儲、冷鏈、包裝都是難題

雖然進口生鮮需求量大,前景也是相當誘人,但事實上想要依靠生鮮品類逆襲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河南保稅區電商負責人表示想要開拓進口生鮮品類,除了倉儲冷鮮、物流極速之外,國檢檢驗檢疫這一塊也要打通。

畢竟生鮮品類不同於電子類、日用品類、服裝類產品,其保質期短、易損耗、易變質、配送難等特點,對倉儲、配送、售後等環節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運營企業必須配備專業的存儲設施和冷鏈物流;另外進口電商平台對國外生鮮產品的供應鏈,存在著管理能力不足的缺陷,難以掌控穩定貨源,這樣一來顯然對渠道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難以應對風險。

黎代雲雖然看好進口生鮮品類,但他也明白深耕進口生鮮同時會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生鮮的耗損率高,體現在保質期耗損、運輸耗損、存放耗損等方面。所以從市場角度分析如果要持續盈利,在保證質的前提,還需要走量,這就需要國內市場要做得足夠好,前期需要鋪設渠道,建立品牌知名度,提升顧客復購率;

二是生鮮季節性強,尤其是果蔬類,受地域、季節影響較大,所以很難靠單一品類持續供應。解決辦法是商家可以提供預售、拼團等營銷策略,或者同樣品類商品拓展多地域供應地,以保證不同季節持續的供應。

環球捕手負責人提到,公司是一個高端食品電商平台,還是會守住初衷以進口食品為主營產品,但是針對進口生鮮這個類目,環球捕手持觀望的態度,同時也會監測相關數據,如果數據持續上升,後續會發力深耕這塊,但總的來說進口生鮮倉儲物流成本確實是很高,電商平台需要花費相當多的精力和物力去搭建。

「由於生鮮類需要配套冷鏈物流來保證期品質,導致成本難以降低,而且跨境進口生鮮會比一般跨境進口門檻更高,也更加的燒錢,基本上只會是體量大的企業、巨頭才能玩得起的遊戲,在價格上也會比較高,一般不會有價格優勢。」呂昊澤說道,生鮮行業雖是塊大蛋糕,但有能力吃的企業卻很少,目前生鮮電商的滲透率仍然是只有個位數的,大多盈利困難。

進口電商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尋求差異化打法才是良策

無論是發力進口生鮮,還是布局其他細分差異化品類,都反映出目前進口電商如今很是「難過」,前有巨頭「圍追」,後有新政「堵截」,想要突圍只能選擇差異化打法。

如今的進口電商幾乎成為巨頭壟斷的局面,亞馬遜海外購、天貓國際、網易考拉海購、洋碼頭、京東全球購……依然活躍在大家視野中,而中小進口電商平台的「出頭之日」恐怕有點難。

笨土豆創始人陳鴻認為目前還存活的中小進口電商平台必須厚積薄發,在2018年要重新布局,除了穩步發展自身業務之外,還要積極開展品牌運營計劃,引入更多更好的海外資源,並進一步完善整個平台的供應鏈體系,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實效。

同時,陳鴻反對進口電商融資後,用燒錢的方式獲取客戶,而是需要加強公司內部的精細化管理,通過為客戶提供全供應鏈的服務,為客戶降低了採購成本,也為自身獲取了更多的利潤。

呂昊澤表示今後應該會有更多有利於跨境進口電商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出台,而跨境進口電商平台出路核心在於對商品供應鏈的把控和升級,不論賣的是什麼類型的商品,都要對消費者最看重的商品品質嚴格把關,平台需要更多的對自身供應鏈體系進行升級,提高物流效率和平台服務質量。大型平台加強自建物流、倉儲體系建設,其它平台也可與第三方服務商建立合作,構建高效供應鏈,共同謀發展。

另外環球捕手負責人也表示進口電商主要還是要從用戶消費偏好出發,然後深耕供應鏈,挖掘出一些有賣點的國外產品來匹配國內的消費偏好。如果小型進口電商平台實在無法在供應鏈上下功夫,可以在粉絲經濟著手,從細分市場以及售後服務方面著手。

(文/雨果網 塗佳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果網 的精彩文章:

7種積極的客服策略,幫亞馬遜賣家贏取Buy Box
2018年賣什麼樣的牛仔褲最受海外消費者青睞?

TAG:雨果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