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這個同志怎麼就不肯生二胎呢

你這個同志怎麼就不肯生二胎呢

你這個同志怎麼就不肯生二胎呢

文/十三姐 公眾號/格十三(GSSW13)

中國人特別熱衷於參與別人生孩子的事。

尤其是50-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以閑得無聊的阿姨為主力軍,很喜歡問年輕人有孩子了嗎,如果有一個了,就問還打算再生一個嗎。

以前各種老式小區和免費公園裡經常有阿姨播報號外:哪家的媳婦懷上了。

幾星期沒見的小姐妹團一碰頭,解凍話題之一必然是「你女兒有了哇」,「你媳婦有了哇」,「都結婚半年了怎麼還沒懷上」,「要不要去醫院檢查一下啊」......一到這種時候,整個姐妹團開始懷疑人生。婆婆的都擔心媳婦有病,當丈母娘的都擔心女婿不行。

現在她們話題更寬泛更帶感:哪家媳婦懷上二胎了。如果第一個娃是個女孩,這個二胎的話題能持續十個月,大家拭目以待就等著看二娃是不是男孩。

這個狀態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一是因為她們那代人生娃的時候正趕上計劃生育,只讓生一個,大把的生孩子慾望無處安放,現在拿出來變相釋放一下。

第二是因為不便明說的重男輕女思想,看到人家生了女兒總有種替人家失落的快感,生了男孩的則有種替人樂呵的酣暢,總能填補些許老年空虛生活。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她們受過的教育和耳濡目染的熏陶,女人的肚子是個工具,屬於國家和人民,屬於世界和人類,就特么不屬於自己。所以關於生孩子這個事不算隱私,可以隨便談論、討價還價、催生,或者禁生。

你可能沒聽說過這個詞:月經警察。

這種警察在1966年的羅馬尼亞共和國屬於社會棟樑,可比交警高端多了,不是沿著馬路散散步貼幾張罰單就能完成指標的。

月經警察每個月對婦女進行嚴格監控,確保她們沒有使用避孕工具。

當時的羅馬尼亞禁止墮胎,禁止離婚,每對夫妻至少生四個娃,不生孩子的就是叛國,生不出娃的婦女要交重稅。

育齡婦女們每月總有那麼幾天要攜大姨媽接受嚴格的檢查與盤問,大概意思就是:你這位婦女同志思想意識跟不上啊,是不是故意避孕了啊,怎麼這個月又沒懷上。

月經警察還真管用,羅馬尼亞的嬰兒出生率翻了一番,不過與此同時地下流產與墮胎服務開始興盛。

如果你看過電影《四月三周兩天》,就能被那種邪惡而陰森的白色恐怖所震驚。

為了國家,女人的肚子受到宏觀調控,生不到四個娃就不光榮,連大姨媽那點事也要按時上報給有關部門,你覺得不可思議嗎?一個國家不是鼓勵你生孩子,而是強迫你生孩子,不生就是犯罪,這個事匪夷所思嗎?

其實一點也不,你想想啊,「強迫你生孩子」「強迫你不生孩子」性質不都差不多麼,也不是什麼特別難接受的事兒,習慣就好。

現在咱們國家好,鼓勵生孩子,但是又鼓勵得恰到好處,不浮誇,不躍進,鼓勵生兩個,嚴禁生三個,想必永遠也不可能有月經警察這個職業。

這兩年大紅特紅的幾部電影,講的都是國家利益人民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為了國家的生態平衡和人民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女人,根據國家需要少生一個或多生一個,有什麼好叫喚的,都是為了國家,在這種大前提下婦女利益不就低於一切嗎。

在我們國家,生孩子永遠是一個熱點話題,就是因為夫妻二人不掌握生孩子的全部主動權,不是被宏觀條條框框限定著,就是被長輩親友教唆著,那些丁克族和超生游擊隊活得都很抓狂,內心必須強大。

不過關於生不生孩子這件事,就算上有法律,下有監管,總有人民企圖想要自己管理自己的肚子。

從2015年開放二孩政策以來,「鼓勵」別人生二孩的花樣日益翻新。

總有些莫名其妙的小事被毫不違和地被定性為「都怪沒生二胎」,比如孩子脾氣差,有人會說「一個孩子就被寵壞了,再生一個就不會這樣」;再比如孩子不愛說話鬱鬱寡歡,有人會亂猜「是不是太孤單了憋出病了,要是生個二胎就不會這樣」……

大部分人慣用的方式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孩子多可憐,再生一個讓他有個伴就不孤獨。

我就想問這些人心裡有沒有ABCD數呢,一個孩子孤單?你們整天抱著個手機和電腦,那孩子不孤單才見鬼了。再生一個出來,倆孩子一人一個IPAD,大的玩王者榮耀,小的看小朱佩奇。父母一個刷微信一個看微博,一家四口其樂融融每個月刷爆幾十個G流量。這樣就不孤單了?這是加倍孤單吶!海燕吶長點心吧!一個孩子會孤獨的那種家庭,生一窩也會孤獨。

還有些人鼓勵的方式更靠譜:「你不多生一個,將來等你老了,一個孩子照顧不過來,把你往養老院一丟」。

這些人也是心裡沒底的,生兩個就不往養老院丟了?你是住老大家還是老二家?他倆能商量的可能就是這個養老院和那個養老院哪個性價比高之類的事,你指望四世同堂給你養老呢?快別給國家添亂了。

還有些人說:「你看你們家孩子那麼漂亮聰明懂事,不再生一個多可惜啊,這麼好的基因」。還有「你家又不差錢,幹嘛不多生一個,一個也是養,兩個也是養」……這些論調說得好像生孩子就和生產線上做饅頭一樣,一捏就一個,隨便丟點錢下去改造生產線就能增產增量省優部優了?

拉倒吧。

喜歡生二胎的同志們迎來了人生第二春,我以為2016年出生率會刷的一下飆升,誰知儘管二孩出生率提高了7%,可一孩的出生率下降了7%,一下子扯平了,生二孩的婦女們忙活了半天,也沒給國家幫上什麼忙,倒是給自己添了一個拖油瓶。

到現在為止,那一批70、80後的有生二孩念頭的人差不多都完成了任務,而沒有這個念頭的人,就算給她開放十孩她也不見得領情,生一個已經是勉強交差了。

於是這一波二孩潮似乎快過去了,接下來的90後們,能生一孩已經對得起全世界了,二孩這件事還是難了點,催不得,也逼不得。

我已經想好了,等我老了,關於下一代生不生娃的問題,我每次想問之前都會在心裡默念一百遍「關我P事」,實在不行做一打「關我P事」的符,掛門口辟邪,掛床頭避孕。

歸根到底,生不生孩子這事難道不是夫妻倆自己的事么?再歸根到底一點,難道不是女人掌握最終主動權嗎?老公再想生,肚子在我身上,這件事你自己辦的了嗎。

我有個朋友是個記者,記者嘛你懂的,就是愛哪壺不開提哪壺。前些天他和我聊到二胎的話題,我以為他要批評我不響應號召,沒想到我還什麼都沒說,他先搶答了「你應該是不想生二胎的吧。」我說:「你怎麼知道?「他回答:「根據大數據,你這樣的肯定不想生。」

我問他:「我這樣的是哪樣?」他說:「生二胎的願望從農村往城市逐漸遞減,從低學歷到高學歷逐漸遞減,從貧困到富裕逐漸遞減。綜合這幾個因素,你處於遞減的最下層了,應該是不生的。」

我認為這種低調的夸人方式很特別,一下子把我定性為「城市高學歷土豪」,這感覺萌萌噠。仔細一琢磨,還真是有點道理。只要看看所謂的剛爬上中產的人群,生個二胎一下子跌回貧民的例子也不在少數。越是生活優越思想前衛的,反而不怎麼特別想生二胎,很多覺得「認真培養好一個孩子」更重要,另一種說辭則是「大環境不好,再生一個來受罪何必呢」。

前陣子和一個當老師的朋友聊天,他分析得出的結論也異曲同工:外地來滬的家庭都比上海本土的家庭更願意生二娃;經濟狀況一般的比條件很好的家庭更願意生二娃;學歷一般工作一般的比高學歷和高端工作的家庭更願意生二娃。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想,我們到底是小老百姓,關於生不生二胎,想得最多的就是怎麼帶,怎麼養,花多少精力時間和錢,成本夠不夠支配……但如果想一想羅馬尼亞的例子,就發現自己的渺小了吧,生娃這件事絕對得上升到政治覺悟高度:

你的肚子,看上去是你的肚子,其實它歸根到底是國家的。你的孩子,也是國家的孩子。今天你少生一個,她少生一個,明天就沒有人工作來給你養老了。

別說得那麼遠,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夠不夠攢足養老金給老人養老和醫療?再過幾十年,你能想像嗎?到時候你就會咬牙切齒恨自己當年沒有為造人多出一分力。你生了多少娃,給國家創造了多少勞動力,你就能獲得多少回報,相應的,生的少的就要承受處罰,這不是純粹的猜想。

做一個神奇的假設,萬一在未來的某一天,根據一個人生過幾個孩子決定他的社會地位,那可怎麼辦。有兩個娃的可以享受外環的養老醫療,有三個娃的能享受內環內的,有四個娃的能享受市中心的,而只有一個娃的只能去郊環外湊合一下,萬一沒生過娃,恐怕得去老少邊窮地區安度晚年了。

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十三 的精彩文章:

第一批養蛙的少女已經看透人生了
在中國當家長,你得有雙重人格

TAG:格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