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味的秀篆煎粄秀篆客家美食篇

美味的秀篆煎粄秀篆客家美食篇

隔背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秀篆鎮東部,處於福建省南部丘陵地帶兩大高山,龍傘崬和八仙座的中間地帶,省定革命老區基點村,是個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旅遊風景區。

美味的秀篆煎粄

【秀篆客家美食篇】

在咱們秀篆鎮,有句美食順口溜,曰:

頭煎,二滋,三甜粄,四錫圓,五印歸,六林層,七粽,八包,九米梭,十碗糕,十一黃捻粥,十二糠粄煎摟摟。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咱們秀篆客家排名首位的「煎」。

「粄」是客家語,與「板」同音。粄字從「米」,從「反」,反亦聲,「反」為「飯」省(「飯」指「食物」)。「米」指大米製品。「米」與「反」聯合起來表示大米製作的食品。

「煎粄」是大米和糯米對半摻和後經手工加工製成粄皮,包上大蒜、蝦米、豬肉混合為餡的一類客家特色美食。

官陂、霞葛等地方也叫「見子粄」或「蝦粄」。客家話「見子」就是「見」到男孩「子」。在詔安縣隔背村,春節前一年生男孩子的人都要做煎粄來答謝神明,俗稱「辦丁」,以此來表達對生命傳承的無限感恩之情。

剛從油鍋撈起來的煎粄,酥酥脆脆的外皮,帶著純正的糯米香,混合著蒜、蝦之香氣,溢滿整個舌尖。

煎粄的製作工序比較繁瑣,從浸泡大米、磨米漿、壓米漿、炒餡料、蒸米團、杵米團、揉米團、搓粄皮、包餡料等等等等,可謂是耗時費力。因此,蝦粄不常出現在餐桌上,只出現在辦丁的日子裡或正月半這個大節氣。

濃濃蝦粄味,悠悠秀篆情!作為土生土長的秀篆客家人,即使舌尖上的味道千變萬化,心裡的味道卻只有一種,那就是咱秀篆客家人的味道啊!

【本期完】

下期再約!

作者:葉宗榜,隔背村村民,他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發展隔背村的文化和旅遊事業。

特別鳴謝:本文美圖提供者林芸。

了解更多村裡的事

那就關注我們吧

隔背村

這裡是一個有故事的小村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右看左 的精彩文章:

探索「邂逅之城」,為何情男痴女會趨之若鶩

TAG:右看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