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吃薑並不能祛濕,服用姜之前必須重視這四種問題!

多吃薑並不能祛濕,服用姜之前必須重視這四種問題!

姜,是一種經常用到的烹調輔料,分為生薑、乾薑、炮姜三種,可以煎湯、榨汁,或作調味品。姜味辛性溫,含有姜辣素等活性成分,服用點姜可以健脾溫胃,為一天中食品的吸收消化做好「鋪墊」。

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揮髮油;還有姜辣素、樹脂、澱粉和纖維等。因此,姜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等作用;可舒緩勞累、乏力、厭食等病症。

服用姜也有很多方式,比較普遍的有做紅糖薑湯,姜撞奶,煮菜時候,在熱油的時候,放點薑絲,煲湯煲粥放點薑片或姜碎既可以讓味道鮮美,又有助醒胃開脾,還能去腥味,促使食慾。那麼姜既然有藥理作用,就應當重視它的一部分用法和禁忌,

服用姜必須重視下面這些問題

1、服用姜並越多就越好

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品,根據"熱者寒之"原理,但切忌有個量,可別超過了,剛好就夠。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就挺不錯的。

2、不要服用腐爛了的生薑

腐爛的生薑會造成一種毒性很強的產物,它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引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不對的。

3、陰虛體質的人無法多服用姜

服姜也要看體質的,不是所有體質的人都適合服用姜,陰虛就算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飲水,常常口乾、眼乾、鼻干、皮膚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良,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服用姜會加劇陰虛的病徵。

4、不要去皮。

有些人服用姜喜歡削皮,但去了皮無法發揮姜的整體功效。如果覺得很脹,可以多洗洗。通常的鮮姜洗乾淨後即可切絲分片。

天氣潮濕,身體的濕氣也會增加。通常大家都覺得服用姜這些辛辣之物可以祛除人體內部濕氣,炒菜煮湯時候,都喜歡加大量的姜,認為吃得多,身體就越好,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服用姜可以驅寒,但驅寒並不等於祛濕。選姜這類溫補食品,必須依據體質而定。一旦是寒體者,食用則可祛濕且驅寒。但一旦自己是火氣大的熱體質,再服用「火物」反而增多人體濕邪之氣,則不可以服用姜來祛濕。

那麼,體質偏熱者,則適用服用一部分涼性利於祛濕的食品,中醫建議平時可以喝一些祛濕排毒茶飲,譬如冬菊火麻茶(麻仁,梔子,人蔘,冬瓜,砂仁,線葉金雀花,顯脈旋覆花,金銀花,茯苓,紫蘇,佛手,葛根,桔梗等20味中藥),對內調理脾,胃,肺,腎;對外消除濕氣引發的嗓子發癢,口乾,口苦,頭暈頭痛,滿臉起痘,大便糖稀,皮膚濕疹等等表症,而且常常幾天就能見效。

方解:甘草,《本草綱目》里記載:「諸葯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種草木毒,調和眾葯有功,故有『國老』之號。」甘草是中藥中應用率最高的一味藥材,能消癰腫,利咽痛,解百葯毒,除胃積熱,去尿管痛。

金絲黃菊,其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現代研究認為,菊花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熱、抗衰老等作用,越來越受人們的青睞。

總結:你還在用姜來祛濕嗎?你知道怎樣正確祛濕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祛濕 的精彩文章:

醫學教授:南瓜帶皮煮+它,7天緩解過敏,美膚,祛濕疹,分享!
身體出現這5種情況,可能是濕氣過重,推薦3個簡單祛濕小妙招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