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營銷技術領域生態圖:Martech 5000

2017年營銷技術領域生態圖:Martech 5000

譯者:駱姿亦

本文長度為2787字,預估閱讀時間7分鐘

主編推薦:這篇文章是了解美國數字營銷技術和解決方案生態必看的文章。主編特別推薦它的理由在於,透過這篇文章,我們能對互聯網營銷技術的版圖產生非常直觀的了解。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從這裡看到部分中國營銷技術乃至營銷本身的未來。

十分高興能在舊金山的營銷技術大會上發布2017年的營銷技術生態圖,而這份生態圖我們也稱為Martech 5000。

也許你已經能夠從它的名字中猜到:今年的生態圖再次增長了約40%,高達5381個提供營銷技術的企業(其中4891個屬於獨立企業)。如果想要高清版的生態圖,可以在這裡下載,不過你可能需要放大圖片才能看清裡面的企業:

Marketing Technology Landscape Supergraphic (2017) — 4.6MB slide

http://cdn.chiefmartec.com/wp-content/uploads/2017/05/marketing_technology_landscape_2017_slide.jpg

Marketing Technology Landscape Supergraphic (2017) — 37.7MB hi-res JPEG

http://cdn.chiefmartec.com/wp-content/uploads/2017/05/marketing_technology_landscape_2017_big.jpg

Marketing Technology Landscape Supergraphic (2017) — 61.2MB hi-res PDF

http://cdn.chiefmartec.com/wp-content/uploads/2017/05/marketing_technology_landscape_2017.pdf

在此先列出幾點說明,稍後我會提供大家這些數據、分析以及文末的驚喜:

1)很慶幸今年有Anand Thaker和我一同協作這個項目,從調研到如同手工摺紙般的工作——整理成千上百的Logo到一張圖片上,我對他所作出的貢獻尤為感激。

2)只要是原樣且完整的複製,不論是電子版或是紙質版,我們均允許各個媒體複製這張生態圖。

3)這張圖表僅用於我們個人對營銷技術市場的估算,肯定也會存在一些錯誤和遺漏(我們在此道歉),也僅供討論。

4)製作該圖的重點資源來自於:CabinetM(https://www.cabinetm.com/)、 Capterra(http://www.capterra.com/)、 G2 Crowd(https://www.g2crowd.com/)、 Google(https://www.google.com/)、 LUMA Partners(http://www.lumapartners.com/)、 Siftery(https://siftery.com/)和 TrustRadius(https://www.trustradius.com/)。我們使用了這些服務去發現新的企業以及對我們的分類進行三角測量。如往常,我們的靈感來源於服務商LUMAscapes(http://www.lumapartners.com/resource-center/lumascapes-2/)的教父Terry Kawaja(https://twitter.com/tkawaja)。能夠見證近7年營銷技術的增長空間,無疑是一件令人著迷的事情。歡迎在此回顧往年的生態圖: 2011(http://chiefmartec.com/2011/08/marketing-technology-landscape-infographic/), 2012(http://chiefmartec.com/2012/09/marketing-technology-landscape-supergraphic-2012/), 2014(http://chiefmartec.com/2014/01/marketing-technology-landscape-supergraphic-2014/), 2015(http://chiefmartec.com/2015/01/marketing-technology-landscape-supergraphic-2015/), 以及 2016(http://chiefmartec.com/2016/03/marketing-technology-landscape-supergraphic-2016/)。


今年的官方數據統計結果如下:

圖中現有5381家企業,比去年增長了39%。

其中4891家屬於獨立企業,較去年增長了40%。

僅有4.7%的企業從2016年的生態圖中被移除。(另有3.5%的企業由於其名字、聚焦點或所有權的變化而有所調整。)

在營銷技術服務商的流失上,並沒有明顯的下降數字,且今年新增的企業比例遠超於被移除的企業。

當然,並非所有的新增企業都是在2017年才開始運營的,其中有一部分是此前建立的,只是我們當時未發現。(同時,我們相信今年也一樣會遺漏一部分企業,在此深感抱歉。)

另外一個有趣的統計結果,是關於這些企業的規模和費用:

6.9%是擁有超過1000名員工的大型或上市企業。

44.2%是擁有少於1000名員工或無公開資金數據的私企。

48.8%是處於各個融資階段由投資者資助的創業公司。

對於那些認為生態圖中大部分企業都是小型企業的人,需要注意一下了,這裡面雖然有超過300家是規模超大的企業,但同時,也有超過2300家的其他企業已經獲得了不同情況的投資,這意味著它們已經不是在車庫作坊的那種團隊了(或者,用更現代的話術來說,已經過了在咖啡廳大聲討論創業的階段)。

其實,我對這2000+家自力更生的私企尤為感興趣。幾年前我已寫過一篇關於現代軟體和市場營銷動態(http://chiefmartec.com/2015/01/system-dynamics-2000-marketing-technology-vendors/)的文章,當時也剖析過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也強烈建議大家去閱讀由Point Nine Capital調研分析師 Clement Vouillon(https://twitter.com/clemnt)撰寫的非風投SaaS企業的崛起(https://medium.com/point-nine-news/the-rise-of-non-vc-compatible-saas-companies-47054f1f3b29)文章。這種公司進入軟體服務行業的門檻極低。

實際上,這個市場的營銷技術服務商呈「長尾」分布:由數家營業額超一億美元的巨型企業、幾十家達百萬美元的領頭羊企業和數以千計的小型企業組成。而這類小型企業的規模涵蓋了只有1-3人的微型SaaS公司以及大量營業額上百萬美元的企業,如下圖:

營銷技術的平台化

上述的「長尾」分布十分有趣,因為它反映了我們在開拓數字營銷平台時常見的模式:一小部分重磅產品以及大量的利基產品。這種模式的存在就猶如Amazon的書籍、Spotify的音樂、Netflix的電影、蘋果商店的Apps等等。

營銷技術的市場稍微有點不一樣,因為它並不是圍繞某個特定平台而生的。事實上,許多市場上的主要服務商都淡化了這個繁榮的生態系統,因為它們都希望把自己定位為「你想要的一切都能從我們這裡獲得」的一體化服務。

但是,根據文章營銷領域的驚人擴張(http://chiefmartec.com/2016/11/martecs-law-great-management-challenge-21st-century/)提到的信息,以及新的顛覆和創新持續激化營銷和企業的速度,已經使得任何一家服務商再也無法提供所有營銷人員在數字化世界裡所需的一切。

市場上所有的主要服務商現在幾乎都明白了這點,他們轉變了策略去更好地擁抱這個生態系統,開始朝著真正的「平台」發展,提供讓營銷人員可以輕易整合各種各樣更專業和更垂直的解決方案。

大部分這些平台/套餐/雲服務都圍繞著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營銷自動化(MAP)和內容管理系統(CMS)而建立,這跟典型的平台很相似,它們的數據和服務集中存儲庫可以接通其他解決方案。高德納對「數字營銷中心」的展望恰好讓這種方法得以關注。Adobe、HubSpot、IBM、Marketo、Oracle、Salesforce和Sitecore等企業都是主流中心化平台的例子。

然而,營銷技術平台化的替代方式也已出現。另一方面,中心化平台、集成平台服務(iPaaS)的解決方案允許企業創建「分散式」平台,並實現營銷應用程序和他們自身的營銷數據湖泊(http://chiefmartec.com/2017/03/rise-marketing-data-lake/)中可以靈活地傳輸數據。

Dell Boomi、Informatica、Jitterbit,、Mulesoft, Segment和Zapie都是iPaaS和微服務平台推動者的優秀例子。

介於這兩種極端的平台之間,同時還存在把中心化和分散式概念結合在一起的另一種平台模式:數據管理平台(DMP)、客戶數據平台(CDPs)以及實施互動管理(RTIM)提供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中提供了CDPs的企業有AgilOne, Lytics, RedPoint, Tealium, Treasure Data和Usermind。Adobe、Oracle和Salesforce均有提供DMPs,但是僅提供DMPs的獨立服務商也存在,例如DataXu、MediaMath,、Neustar和Rocketfue等。提供RTIMs的企業則有Experian、Infor、Pegasystems、SAS和Teradata。

上面列舉的企業只是一部分例子,更詳盡的企業請查閱生態圖(http://cdn.chiefmartec.com/wp-content/uploads/2017/05/marketing_technology_landscape_2017_slide.jpg)。

營銷技術平台化的結果是讓營銷人員可以更容易地建立優秀的營銷技術棧。許多營銷人員不再僅限於單獨選擇某個營銷套餐或出色的單一產品,取而代之的是選擇套餐作為數字營銷中心,然後再選用一系列更垂直的產品來拓展他們的營銷方式和差異化客戶體驗。

別忘了,營銷本身就是以差異化取勝的。

「許多營銷人員不再僅限於單獨選擇某個營銷套餐或出色的單一產品,取而代之的是將二者整合使用。」

想了解更多的例子,可以查看2017年參與優秀營銷技術棧評選的57個營銷技術棧。

我相信平台化會穩固地重塑營銷技術的「長尾」市場。對於協調客戶數據和營銷活動管理的核心功能上將會出現更多的整合。畢竟,通用MAPs和CRM的全球需求也是有限的。(雖然顛覆性的挑戰者仍會不斷地湧現。)

諷刺的是,平台層面的整合會有助於提高多元化和創新,因為更專業和更垂直的市場營銷開發者都是基於它們進行開發。因此,我推測營銷技術的市場在一段時間內仍會保留較大的規模,但它的組織架構也會越發清晰,無論是市場本身還是營銷人員的運營方式。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它依然會備受矚目。


如喬布斯常說的,「還有一件事…」

就營銷技術生態圖而言,比起「請把我的公司也添加進去」等其他的請求,我收到過最多的請求反而是「能否共享這些服務商的數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數據官 的精彩文章:

智能分析工具PK:Tableau VS Google Data Studio

TAG:互聯網數據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