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字平面影像的運動透視表現

數字平面影像的運動透視表現

數字平面影像是一種全新的視覺藝術,有人稱其為靜態蒙太奇。從視覺角度上說,數字平面影像就是用靜態的圖片講述故事和情節;從技術角度說,數字平面影像就是將原本靜態的事物以動態的方式展現。這是一種與電影類似然而又不同於電影的新興的藝術樣式。其核心要義在於通過對透視鏡頭的創造性運用,製造出運動幻覺。那麼,數字平面影像何以能製造出運動的幻覺呢?數字平面影像又是如何在二維空間製造三維幻覺的呢?與電影藝術相比,數字平面影像究竟有何不同呢?本文試圖就這些問題展開初步的探討。

從照相技術的發明到電影的誕生,再到數字影像技術的創新,歷史的足跡為我們清晰地展示了不同階段的科技交融與進步,也賦予現今科技前進腳步種種靈感。數字平面影像是用圖像說話的藝術,它融合了攝影、戲劇、音樂、設計、燈光、舞美、色彩、藝術造型、後期編輯處理等多種技術與藝術形式。這種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藝術,不僅能滿足普通大眾的求知慾,又能讓大家擁有值得珍藏的影像記憶。數字平面影像儘管偏重於記錄現實生活,但它又區別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面對影像時的知覺方式與現實生活情境中的知覺方式並不相同。數字平面影像將人腦與行為之間的關係(如認知與動機、情緒與運動、控制與延展、精神障礙與思想意識等等心理、生理現象和行為的神經過程)轉化為大眾化、通俗化、普遍化的視覺符號。換個說法,就是用鏡頭語言重新組織現實,並使之作用於人腦形成圖像記憶。這就與電影十分相似。而且數字平面影像和電影都是在二維平面製造運動的幻覺,窗口仍然是數字平面影像的展示形式。然而,不同的是電影是以動態影像的蒙太奇剪接為基礎的,而數字平面影像則是將靜態的圖像組合成敘事的段落。但是,數字平面影像雖然只是以靜態圖像為基礎,但通過軟體的後期處理能製造出運動的幻覺。

數字平面影像的運動感並不是像電影那樣,通過連續拍攝一段有時間長度的影像所構成的,而是主要依靠運動透視鏡頭的採用。數字平面影像中的鏡頭運動不是真的運動,而是場景的反運動。熟知物理學的人都知道,運動是相對的。我們如何看待事物的運動方式在於我們所選取的參照物的不同。通過數字技術的處理,讓場景反向運動,在欣賞者看來,就會在視覺上形成錯覺,好似鏡頭在運動。如圖1所示,這幅《軍訓》作品,現實的物理空間中,圖片的確是靜止的,只是計算機的後期成功處理讓大家感覺它在運動,自然形成人的心理觸感的延伸。這種用視覺符號表達的心理上的延伸,賦予圖片透視感的同時也帶來圖片內容超現實主義的內涵。

類似技術上的處理,還可以聯想到節日之夜的煙花。我們常常看到一條一條連續不斷的各種造型的彩色亮線消失在夜空中。事實上在任意的一瞬間,煙火無論在任何位置上都是一個亮點不是亮線,只是由於視覺殘留特性,人眼觀察過的事物不會立即消失,在視網膜上停留一段時間而已,所以才使得前後的亮點在視網膜上形成了亮線。這種現象生理學上稱之為視覺暫留。所謂視覺暫留是由於視覺神經興奮過度而產生疲勞並誘導出的視覺幻象。發生在眼睛視覺過程中的感覺,不是客觀存在的真實景像。數字平面影像的運動透視感覺,其生理基礎也大抵如此。

我們所認識的二維,即上下、左右兩個方向,不存在前後。比如一張紙上的全部內容,是二維的。二維是只有面積,沒有厚度的物體,它不存在體積。對於數字平面影像運動透視鏡頭的理解可以從對二維時空的認識打開缺口。儘管我們所觀察的一切是存在於二維平面的,是靜止的,這是事實,但是它卻給我們帶來三維的透視時空。對於三維的認識,是說在二維平面系中又加入了一個方向向量構成的空間系,不僅僅出現了左右和上下,還出現了前後。三維空間就是人為規定的互相垂直的三個方向,用這個三維坐標,看起來可以把整個世界任意一點的位置確定下來。三維即是坐標軸的三個軸, x、y和z軸,三個方向向量,其中x可以表示左右空間,y表示上下空間,z表示前後空間,這樣就形成了人的視覺立體感。當二維靜態畫面呈現出動感透視時空時,離不開人眼本能的物理特性:畫面縱深(景深)意味著視距(景別),被攝物體的具體存在意味著視角。視距與視角的交錯或者連續變化就形成了二維平面中三維的透視關係。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一般情況下一朵花蕾的開放過程需要三天三夜,我們對其進行定時定格拍攝,換句話說每隔半個小時留存一幅影像,三天三夜之後得到影像是144幅。然後將這經過了三天三夜才得到的144幅影像,在6秒中之內展現出來,我們看到的是花蕾在二維平面系中完整的綻放過程。它完成了一個視覺落點上的運動透視感覺。如果把時間6秒看作是一種存在的物質,並將其移入到三維空間中,就形成了四維。

決定運動鏡頭透視關係的要素有很多,如光圈、焦距、物距等。當景深通過最近的清晰影像(淺景空間)和最遠的清晰影像(深景空間)聚焦時,體現出不同的表意功能。(見表1)

儘管畫面是二維的,但同樣具有三維運動透視現象,這說明畫面是有時空屬性的。所有這些其實都是由鏡頭本身的機械性帶來。機位及其運動意味著視角,景別意味著視距,兩者的相互作用,自然帶來空間透視的效果。

就影像藝術而言,無論是電影還是數字平面影像,目前都是在二維的平面展現。未來影像藝術隨著技術的發展也許能突破二維窗口,進入到三維空間中(新興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已經讓人們看到這種可能性),但就數字平面影像來說,在二維平面製造三維空間幻象依然十分重要。

關於二維平面的三維空間幻象問題,歷來就存在著許多質疑之聲。有人認為二維平面製造的三維幻覺並不真實,只是一種錯覺,不值得堅持。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是因為人們將現實的物理時空與空間幻象的概念混淆在了一起。有些藝術是需要佔據現實的三維物理空間的,如:雕塑、戲劇、建築等;而有些是不佔據的,如:文學、電影、音樂、繪畫、平面影像等等。並不是說不佔據現實的物理時空就不可以具有三維的空間幻象。

我們可以將佔據現實物理空間的「戲劇」和不佔據現實物理空間的「平面影像」做一番對比。從空間上看,戲劇是Present,平面影像是Absent。Present意味著出席的、呈現的和實在的,即確實存在於現實物理空間中的一種事物。說戲劇是Present有它的道理。戲劇是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其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但無論是上述哪種形式,都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綜合藝術。換句話說,一般而言,觀眾與戲劇總是共存於統一的、現實的、具體的物理時空中的。我們一伸手便可感知舞台上真真切切的物的存在。與Present相對應的Absent,當然是指缺席的、缺失的、空的,處於超現實時空的狀態。平面影像與戲劇的最大區別就是,留存於二維平面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存在的,即便我們伸手感觸,只能觸及光影,而無法得到任何可感知的事物。確切地說它是「空的」、是「消失的」、是「幻覺的」,是暫存於現實物理時空中的超現實空間現象,是一個關於空間的幻象。視覺中的一切再現之物從根本上說都是空的。總而言之,數字平面影像是根據「視覺暫留」和「視覺透視」原理,以二維平面係為載體,在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形象,再現和反映生活的一門藝術。

在二維空間能製造出三維幻象是因為人的眼睛具備感知透視的能力。人眼睛的觀測範圍是一個扇形,隨著距離的變化,物體所佔的視角就產生變化,那麼眼中的物體也隨之發生變化。平面影像正是利用人對現實中物體近大遠小、影調近濃遠淡、線條近疏遠密而產生的立體空間感,通過物體在畫面上的比例大小、透視線條、景物的影調和色調層次及物與物之間的位置關係來表現立體感的。同時,利用計算機軟體的後期處理,突破畫面的平面造型和畫框的局限,展現一個多平面、多層次、富有縱深感的立體空間。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有效地轉換和轉化時空關係,重新解構公共生活,重新構建感覺方式。現代媒介技術因此不能僅僅被理解為一種應該招致批判的對象。從一定意義上講,現代媒介技術就是人類精神、心裡觸感和軀體的延展。麥克盧漢早就為我們開闢了這一理解媒介的路徑。

在電影藝術中我們用蒙太奇手法展現畫面的空間幻象。電影藝術中蒙太奇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畫面剪輯是由許多組鏡頭以時間軸或空間調度的方法組接成一個統一畫面作品;畫面合成是製作這種組合方式的藝術化過程,是空間的融合。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或串聯起來,用以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新的含義。在數字平面影像中,雖然也有類似電影蒙太奇的組合,但被組合的圖片並不是連續拍攝的動態畫面。數字平面影像的運動感和時間感是由後期製作技術對圖片的處理而達成的。在電影藝術中,蒙太奇對於完成一部作品起著關鍵的作用,也是影像媒介作為一種藝術表達方式的獨特之處。與電影不同,在數字平面影像藝術中,蒙太奇不再是評價一部作品好壞的標準,而後期的圖像處理技術才是一部好作品的關鍵。電影中時間、空間的控制和安排都在剪輯的過程中完成。剪輯師的任務就是選擇需要的影像鏡頭進行時間裁剪和空間調度,並要考慮每個鏡頭的戲劇性強度對觀眾情緒的影響,再把單個鏡頭串聯起來完成總體敘事。這些做法最終的願望就是建立時間與空間的序列關係。所以影像時空有著巨大的自由,千變萬化的時空組合和運動可以產生許多視覺震撼和藝術影響。而數字平面影像中展現時空壓縮、延伸、轉換、交叉、並列等藝術效果都依賴於後期製作技巧。二維時空表現的多維度和開放感,完全打破文學上的線性思維,也有別於電影、電視動態思維模式下的立體而又充滿動感的視聽時空,它是一種完全由軟體控制的藝術。

(倪玲,天津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學院,講師)

原文轉載自《媒介批評》第七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媒介批評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媒介批評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