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鄭和下西洋的軍事行動 鄭和被哪個國王打劫?

鄭和下西洋的軍事行動 鄭和被哪個國王打劫?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外交史和航海史上的奇蹟。在教科書的宣揚中,鄭和下西洋是一場宣揚國威,與各國友好交流的一次航海活動。此次航海活動,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野蠻侵佔是不同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鄭和的下西洋活動是和平的。在航海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困難,自然也有相應的軍事活動。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就被一國國王索要過路費,由此引發雙方戰爭。

印度大陸南端有一國名錫蘭山國,古稱「僧伽羅國」。在《大唐西域記》中有記載:「昔釋迦牟尼佛化身名僧伽羅,諸德兼備,國人推尊為王,故國亦以僧伽羅為號也。」;「王宮側有佛牙精舍,飾以眾寶,暉光赫奕,累世相承,敬禮不衰。」

因為古籍的影響,永樂帝在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就給了他一個任務,命其前往錫蘭山國供養佛牙。

鄭和奉命前往,哪知道現實和書籍中記載相差很大。錫蘭山國的國王亞列苦奈兒不僅「不敬佛法」,而且「崇祀外道,暴虐凶悖,靡恤國人,褻慢佛牙?。」

鄭和見此情形,就勸誡亞列苦奈兒崇敬佛法,遠離外道。因為國家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亞列苦奈兒經常劫掠往來商客。這時候亞列苦奈兒不僅不聽鄭和勸誡,還向鄭和索要過路費,意圖謀害鄭和。鄭和搶先察覺先機,帶領艦隊撤離。

四年後的永樂七年,鄭和再次來到錫蘭山國,想向其國寺院布施立碑。亞列苦奈兒不滿意明朝布施與頒賜的財務,因此再次起了劫掠鄭和艦隊,謀害鄭和之心。

亞列苦奈兒發兵五萬,意圖將明朝艦隊拿下。鄭和事先察覺,原本是想像上次一樣撤離的。卻不想這次亞列苦奈兒,早就已經發兵堵住了他的後路。

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戰爭已經是必不可免了。鄭和召來部署,言:「賊眾既出,國中必虛,且謂我軍孤怯,無能為。如出其不意,可以得志。」

於是趁夜率軍突襲了錫蘭山國王都,逼入宮中,將國王亞列苦奈兒擒拿。等到錫蘭山國軍隊反應過來之時,老大都落入鄭和手中,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這場戰爭便是航海史上著名的錫蘭山國之戰,結局鄭和以少勝多,宣揚國威。本來是錫蘭山國王佔山為王,打劫鄭和,卻不想被鄭和反來一手,教他做人。

戰爭結束之後,鄭和將佛牙請回明朝供奉,而亞列苦奈兒也被一同押往京都問罪。明朝重新任命爾耶巴乃那為錫蘭國王,將錫蘭國納入了明朝的朝貢體系。

其實鄭和多次下西洋,軍事活動並不止錫蘭山國之戰一例。第一次下西洋,海盜陳祖義想要劫掠艦隊。鄭和「率兵與戰,祖義大敗,殺賊黨五千餘人,燒賊船十艘,獲其七艘,及偽銅印二顆,生擒祖義等三人。既至京師,命悉斬之。」

第四次下西洋,途徑蘇門答臘國,處置對明朝有怨恨的專政國臣蘇干剌。更別說其他大大小小巡捕海盜的活動了。

所以鄭和下西洋雖然是和平外交的代表,但友好並不等同於軟弱。就如今天的中國一般,朋友來了我們好酒好菜招待,敵人來了自然有刀槍炮火伺候,這才是大國風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故事頻道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房遺直?房遺直與弟弟房遺愛的關係如何?
大漢丞相蕭何簡介 蕭何是怎麼躲過劉邦殺意?

TAG:小故事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