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意外發掘的一座古墓,改寫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

意外發掘的一座古墓,改寫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

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洪保墓,洪保墓是一座磚室墓,十分簡陋,之前被盜墓賊盜挖過。

考古人員對洪保墓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出土了兩塊石碑,一口陶制大缸,陪葬品20多件,包括玉環、水晶串飾、料珠、和各種銀製品等。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打開墓門後,卻發現了好幾個盜洞,墓室已多次被盜,專家們僅在前室東北角發現一些錫鉛質冥器,卻氧化變形嚴重,多僅可辨器形。到了後室,倒是發現了十來件遺物,但都很小,沒多少研究價值。

專家們有些沮喪,僅帶著最後的一個疑團在墓室中來回搜索:這等級不低的墓主到底是啥身份?很快,就有人在後室後壁壁龕下找到了一張買地券,可惜,券面風化,字跡難辨。

不過,又有人在封門牆前上部發現了一塊《壽藏銘》!《壽藏銘》是墓主生前所立的碑銘,載其生平事迹,相當於墓誌,有了它,就可以破解墓主的身份之謎了。

專家們喜形於色,全都聚攏過來圍觀。該《壽藏銘》以兩匝鐵箍緊束,志蓋篆文「大明都知監太監洪公壽藏銘」,志文楷書共有七八百字,墓主名洪保,字志道,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生於洪武三年(1370年),其名為明成祖朱棣所賜,歷任內承運庫副使、都知監右少監、都知監太監等職,是鄭和下西洋時使團主要領導成員之一。洪保墓發現的石碑不能稱墓誌,因為墓誌一般是死後撰寫的,經專家考證,洪保壽藏銘則是生前就寫好並刻到石碑上,在「銘文」中,洪保有這樣一段慨嘆:「人生在世,如駒過隙,與其生後之有為,孰若生前只早計也」。

現在被認可的史料記載鄭和七下西洋,是根據太倉、長樂的兩塊記事碑統計。而學界普遍認為,鄭和於永樂三年(1405年)第一次奉命下西洋。洪保的壽葬銘銘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

也就是朱棣上台第一年(永樂元年),洪保就作為一次下西洋船隊的副使,統領船隊下過西洋。洪保的這段銘文把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提早了兩年。此前有學者查到的鄭和曾於1424年,率船隊去過一次舊港(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巨港一帶),那麼,再加上洪保銘文上記載的永樂元年這一次,鄭和其實不是七下西洋,而是九下西洋。另外,鄭和1433年辭世後,洪保還在延續下西洋活動。1441年7月到1442年,已年過七旬的洪保率使團最後一次出使西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找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專打日本人漢奸,杜月笙、黃金榮都要退讓三分的上海灘老大

TAG:尋找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