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周瑜不死,諸葛亮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嗎?

如果周瑜不死,諸葛亮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嗎?

生於晚清、死於文革的盧弼在《集解》中對周瑜有一個論斷:「公瑾不死,操之憂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在盧弼看來,周瑜如果不英年早逝,將會是曹操的隱患,劉備更是難以克定巴蜀。這個論斷的依據,當是指周瑜的西征和北伐宏圖。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從南郡(郡治荊州)專程進京,向孫權提出擴展霸業、一統天下的戰略規劃,《三國志·周瑜傳》載:「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曹操在赤壁折戟沉沙後,因關西有馬超、韓遂的威脅,一時難以再度南顧。在這個空白的時段,周瑜想西取巴蜀,事成之後,再揮師北伐。

這個戰略的部署大致可以分五步:1、進軍四川,吞併劉璋;2、兼并川北的張魯,由奮威將軍(孫瑜)留守四川;3、聯合馬超,鞏固西部地盤;4、自己回師與孫權攻襄陽;5、以襄陽作為北伐的突破口,進逼曹操。

如何評判周瑜的這個戰略?我們從戰略提出者、戰略本身兩個層面來分析。

戰略的提出者周瑜,在此之前,對人、事的判斷有過三次,都非常准。

第一次是在建安三年,24歲的周瑜對袁術的判斷,本傳載:「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居巢長,欲假塗東歸,術聽之。」

袁術發現周瑜有才,便欲收羅他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便請求做居巢縣長,欲藉機回江東,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一年後,袁術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吐血而死。

第二次是在建安六年,27歲的周瑜對時局的判斷,本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載:「曹公新破袁紹,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書責權質任子。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權意不欲遣質,乃獨將瑜詣母前定議。」

曹操擊敗袁紹之後,轉而經略南方,讓孫權「質任子」,即派一名親近的人到許昌去做官,實際上就是當人質。孫群召集群臣商量對策,張昭、秦松等大臣猶豫不能決,孫權把周瑜帶到母親那裡,三人密謀對策。

周瑜先對雙方的局勢做分析,最後得出結論,不送人質是最優選擇。周瑜的分析異常精彩,因為限於篇幅,在這裡就不引了。

孫權的母親對於周瑜的分析非常認同,曰:「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孫母將周瑜當成兒子,並讓孫權以兄事周瑜。

東吳拒送人質的政治表態,意味著與曹操把持的東漢政權徹底決裂,從而引發了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

第三次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得荊州之後欲伐吳,34歲的周瑜對戰局的判斷,本傳載:「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後患。而曹操捨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的江東人來決一勝負。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而且,驅使中原地區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

周瑜言排群議,力主抗曹,並指出曹軍的四個隱患,最後得出「將軍禽操,宜在今日」。戰爭結局如其所料,周瑜率領5萬聯軍,大破曹操的20萬大軍,得以成就一世盛名。

從這三次人事預判可知,周瑜對於時局觀察,敏銳精準。

先西取巴蜀,再北定中原。

這個規劃是周瑜的一時心血來潮嗎?可以對比同時代政治家的戰略。距周瑜「母前定議」後六年,即建安十二年,27歲的諸葛亮也對時局進行了分析,也就是「隆中對」,其主旨有四:1、支持劉備與曹操決裂;2、先奪荊州,再取四川;3、憑藉荊、益二州,鞏固基業;4、興師北伐。

諸葛亮的戰略規劃與周瑜的如出一轍,都是先西征,再北伐。可見,這個方略是三國早期卓越政治家們的共識。周瑜和諸葛亮作為世家子弟,在27歲的時候,都主張與東漢朝廷決裂,後來又提出相同的戰略規劃,唯一的區別是,周瑜主張二分天下,諸葛亮主張三分天下。

赤壁之戰後,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荊州,正在東吳的掌控之中。此時的局面,更利於周瑜執行自己的戰略布局。周瑜向孫權提出西取巴蜀的戰略時,川北的張魯正和益州牧劉璋火拚,孫權是如何看待周瑜建策的呢?本傳載「權許之」,孫權同意了周瑜的主張。

正當周瑜回江陵(荊州)準備西征時,卻在巴丘(今湖南嶽陽)病逝,時年36歲,可以說是壯志未酬身先死。八百多年後,因「烏台詩案」被貶至黃州的蘇軾,睹景思人,寫下了這一闋千古絕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參考資料

陳壽《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鏟史官 的精彩文章:

曾經頭禿的明太祖,真會因為一個「光」字殺人么?

TAG:鏟史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