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冬奧會「一鳴驚人」的黑哨說起,韓國人為什麼這麼不要臉?

從冬奧會「一鳴驚人」的黑哨說起,韓國人為什麼這麼不要臉?

編者按:本月25日,韓國平昌冬奧會已經落下了帷幕。不過韓國的這次冬奧會,可以算得上是「青史留名」。韓國運動員、教練、裁判那驚人的黑手、黑哨,讓參賽的各國運動員都大吃了一驚。以至於有加拿大運動員在「屈居季軍」後,在登上領獎台前,做出了「清掃」領獎台的作用,以示這裡「有點臟」。而且韓國媒體和民眾,對此竟然不以恥反以為榮,甚至還沾沾自喜。於是網上開始流傳一句話「XX的不要命,南邊的不要臉。」

韓國運動員們「偉大」的體育精神

現在大多數人,對於韓國的印象,可能更多來自於幾乎快成為韓國對外文化輸出標誌的韓劇。在韓劇中,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詞,便是「身土不二」。所謂「身土不二」,就是「身體和出生的土地合二為一,既在出生長大的地方產出的東西最適合自己的體質。」這個文化在前一段時間甚至還收到了國內一些媒體的追捧,但是對於真正在韓國生活過的人來說,對於韓國人的「身土不二」可能會有這別樣的認識。比如,筆者在韓國的超市中,看到廉價的進口肉類,和韓國本土生產的高價肉,明明品質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韓國人大多只會選擇後者,價廉物美的前者卻只有一些外國務工人員,和一些看起來經濟困難的韓國人會選擇購買。

韓國人奇怪的「身土不二」文化

再比如,近年來,韓國對於中國的蔬菜相關出口,屢有刁難。寧願每天都堅持著吃泡菜,也不吃價廉物美的中國蔬菜。其實說起來,這種讓中國人理解不能的思維方式,要從韓國悠遠流長但扭曲極端的民族歷史說起了。

韓國人遊行中常常會出現的切指剖腹的極端場景

說起來,朝鮮半島國家的歷史,在整個東亞都算得上是源遠流長。如果算上充滿爭議的箕子朝鮮,那朝鮮半島的文獻歷史時間可以追溯到中國西周時期。而在韓國有較多考古作為依據而被承認的三韓時期,其歷史也基本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不過三韓部落後來所建立的新羅日子卻並不好過。他們在陸地上,受到了從黑龍江流域南下的扶餘人所建立的百濟,和民族組成極為複雜的高句麗人的嚴重威脅。在海上,當時日本倭國的襲擾,也令新羅人不得不選擇依附於強大的高句麗,以求自保。

高句麗時代的壁畫

可以說,在朝鮮半島本土國家形成的伊始,即作為土著民族組成的新羅國,就處在一個成天被人虐來虐去的狀態。之後,唐朝勢力為了消滅高句麗而進入了朝鮮半島。新羅由於及時抱緊了唐朝的大腿,才最終能夠以「勝利者」的姿態,享受唐朝在朝鮮半島軍事行動所帶來的福利,成為了朝鮮半島唯一的獨立國家。

百濟王國時代的浮雕

雖然朝鮮半島民族在「三國時代」是以一種極為複雜的情況出現。但是朝鮮半島政權長期的穩定,以及本身半島地區的封閉性,卻使得朝鮮半島上的民族有足夠的時間逐漸粘合。最為典型的,是新羅之後的王氏高麗時代。在936年結束後三國時代之後,這個政權一直延續到了1392年,末代君主恭讓王被手下悍將李成桂取而代之。在這段時間裡,中國已經足足經歷了五代十國、遼、宋、金、元、明。之後的李氏朝鮮,則是到了近代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之後,才最終被日本吞併。

李氏朝鮮末代王室

漫長且穩定的統治,加之朝鮮半島地區的地理特點,使得朝鮮半島上本來複雜的民族結構,最終融合成了一個文化統一性極強,但是內部封閉並且內卷化嚴重的單一民族。雖然在王氏高麗和李氏朝鮮時期,都遭遇了數次來自大陸以及日本的軍事入侵,但是並沒有造成朝鮮半島內部的混亂,因此對其影響更多是上層政權的變動。但這種有限的軍事衝擊,也更加加劇了朝鮮半島的排外性和對外部國家與人民的冷漠。

再加上朝鮮半島國家為了生存,將「事大主義」變成了看家本領。其結果就是,除了事的那個「大」,其他國家或民眾也就不被朝鮮半島政權所當回事了。而且,這更是讓朝鮮半島國家,對於外部變化往往非常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在李朝壬辰倭亂、近代興宣大院君與歐洲人的接觸,以及相關情報的匱乏和烏龍等方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壬辰倭亂

之後,伴隨著日本將朝鮮正式吞併,朝鮮半島便開始了被日本殖民的漫長歲月。日本與朝鮮半島之間,在文化上一直保持著一種若有若無的微妙聯繫。但是在江戶時代之前,這種聯繫更多的是相對較為先進的朝鮮,向當時的日本進行少量的技術和文化輸出。到了日本殖民時代,大量的日本文化,以及一些經過日本人理解解讀後的歐洲文化開始湧入朝鮮。來自日本的殖民文化,與傳統的朝鮮半島社會封閉和內卷相融合,產生了一種新的極為扭曲的民族文化。

今日的韓國

二戰結束後,日本殖民帝國的崩潰,對於朝鮮半島來說又是一個劇烈的社會衝擊。之後,美國對於韓國社會只是進行了粗糙地重建,使得殖民時代文化並沒有從韓國被剷除。而在經歷了經濟爆髮式增長的「漢江奇蹟」後,韓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急速地膨脹,可在這種膨脹背後的實質性民族精神,卻依然是帶有封建社會的封閉性和嚴重的內卷化,還有就是受日本殖民時代影響,而產生的大國家主義和民族自卑感。

今天的首爾

正所謂「冰封三尺,並非一日之寒」。韓國人奇怪的民族自信,實際上早在這場冬奧會之前的諸多影視作品中就已經初見苗頭。無論是「驚世神作」《神機箭》,還是先揚後抑的電視劇《懲斃錄》,還有看似一本正經、但其實胡說八道的《最終兵器:弓》,都體現出韓國人的民族主義,可能已經和他們的「身土不二」一樣刻在民族靈魂之中。但是,對於這樣的民族情緒,與其嘲笑和嗤之以鼻,不如想想,為何有的媒體曾經竟然將他們奉上了神壇?還有那麼多國人哈韓?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穿著軍大衣就可以打老虎?揭秘古人的獵虎專用武器與戰術
18世紀歐洲海軍的風帆戰列艦有多貴?一艘就頂得上30個白金漢宮!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