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人是怎麼寫斗方的?

古人是怎麼寫斗方的?

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儘管學途漫漫,但對於獲取知識後那種豁然開朗的激動,不斷的鞭策著我們對它持續的求索,尤其是當我們看到自己的作品成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時候,那種成就豈是一個「美」字可以形容。此篇我們就談下斗方書法的創作。

那麼何為斗方?幅式形狀如斗,為正方形或准方形;幅面如舊時鬥口大小,稱為斗方。但發展到現在,不論其大小,凡呈正方形或准方形的書法作品皆為斗方書法,當然它包含書法的屬性:正文、題款及鈴印。

在斗方書法作品中,書札一類值得深究,它可集中表現書者心態,凝聚書者學養、心性、意趣以及書法功力,幾乎代表了作家最高藝術成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小書法,大大天堂。我們先來欣賞幾幅斗方作品:

西晉陸機《平復帖》

《平復帖》,西晉文學家、書法家陸機所書的一封信札。整體結構為章草獨立形式,較偏長的字形上窄下寬,左高右低的攲斜狀,卻斜而能穩,別有趣味。

東晉王羲之《得示帖》、《二謝帖》、《喪亂帖》共一貼

《得示帖》、《喪亂帖》,王羲之的代表尺牘。開篇為行書,結尾為草書,行草穿梭其間,通篇一氣呵成。集中表現王羲之生動筆意、活潑的鋒芒和洒脫的韻致。整篇用筆神機莫測、變化無窮、氣勢跌宕、氣脈連貫,彷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

五代楊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五代書家楊凝式的行楷墨跡。書法雅正,丰神洒脫,無不表達書者輕鬆愉快又瀟洒閑適以及高昂的熱情。該作品獨特的結字、章法打破行楷一成不變的模式,給人回味無窮的審美體驗。觀賞此貼,結字因字取勢,大小錯落有致,疏密對比給人的衝擊感強,在細節上如「實」、「察」等在基本結構上破壞其平衡,布置其格局;在字距、行距的處理上,給後人提供一種思考,疏朗曠遠又相得益彰。

蘇軾《北游帖》

《北游帖》又,蘇軾。其書札沉著流暢、疏朗自在、高格雅緻,具給人朦朧的意識空間。布局時採用長短行或幾行字小几行字大的辦法亦或幾行疏幾行密的辦法,從而增加書面的靈動感。

米芾《臨沂使君帖》

《臨沂使君帖》又稱《戎薛帖》,米芾。整體形式上行氣疏密、連斷、攲斜等書法構成,其運筆剛勁強健,筋雄骨毅;從行楷到草、從中側鋒到草書用筆技巧轉換。動與靜的結合、節奏的鏗鏘、恣意飛揚,無不顯示書者沉著痛快、爽朗俊逸的風格。

臨古法帖札

八大山人斗方作品。其章法構成上,天頭地腳錯錯落落,妙生橫趣。該作品的構成意識巨烈巧妙的把握了繁與簡、大與小、濃與淡、局部與整體等對立與統一關係,顯得端莊、空靈。

沙孟海《榜書龍 》

沙孟海「龍」字六方尺大幅。堪稱單字方幅的代表作,該作品雖為一字,但卻有縱橫掃蕩、沉著痛快、神全氣旺之勢。其筆豪行進遲澀,筆筆雄渾敦厚,筆豪與紙的摩擦產生效果添加了作品的形式感。一個字撐足四面空間,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沙老雄渾剛健的書風。

內容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書 法 學 府》

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書法 的精彩文章:

清雋秀朗、妍美流暢:沈尹默楷書《永字八法》書法欣賞
尚法大唐的引路人:蕭散鐵骨褚遂良

TAG:大眾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