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自殺後,清朝用一極端手段,將明朝歷史掐斷,從此無人提南明

崇禎自殺後,清朝用一極端手段,將明朝歷史掐斷,從此無人提南明

歷史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律,就是隔代修史,明史是清人編寫的,如果承認南明為合法政府,清朝就不是合法政府,因為這兩個政權同時並存過一段時間,所以南明所處的位置十分尷尬。

清朝是從努爾哈赤開始的,但實際上應該從皇太極開始,畢竟皇太極創立了「清」,清朝滅亡後還有個遜清小朝廷,也就是偽滿洲國,但也沒把這個朝廷算入清朝正史。

在正史中清朝一九一一年就結束了,之後的清廷被視為「不合法」。

嚴格來講南明不算是清朝一部分,也不算是明朝一部分,它的正統性其實是有待推敲的。南明從形式上與東晉、南宋很相似,但地盤太小,難以相提並論。

崇禎自殺後,清朝用一極端手段,將明朝歷史掐斷,從此無人提南明

南明比起東晉、南宋,沒有行之有效的政治體系,在文化上也沒有建樹,雖然歷經四帝但在位時間都短,最長的才十幾年,當然這一切都不是南明登不上歷史正統地位的決定性原因。

其實地盤、經濟、政治都不是決定一個王朝是否「正統」的主要原因,判斷一個朝代是否是上一個朝代的延續,要看它統治者的正統性和文化的歸屬感。

東晉和南宋都是統治者原班人馬南渡建立的朝廷,整個行政體系都搬了國家,原來的皇族也都一起南下,這樣建立起來的國家在民眾眼裡只是丟地,而不是「滅國」。

再往前推算,蜀漢是偏安一隅的王朝,但在當時百姓和後世修史官的心裡,蜀漢就是漢室的「正統」,諸葛亮就是漢朝的「忠臣」,因為它的國號是「漢」,諸葛亮的口號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諸葛亮在書信里也屢次提到「匡複漢室」。

崇禎自殺後,清朝用一極端手段,將明朝歷史掐斷,從此無人提南明

其實蜀漢對「漢」的宣揚也是一種文化普及與文化推廣,他們的做法令漢地百姓有了文化的歸屬感,而朝廷也有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所以史學家說蜀漢是漢朝的「第四個階段」,這個朝廷是完整的,有完整的政治體系,也沒有南明那麼多內鬥,換句話說,蜀漢實現了對它的行政區域(國家)完整的統治,而南明卻沒對南方進行過完整的、有效的統治。

當一個王朝滅亡後,新朝總是勵精圖治,盡量多刷存在感,但南明一開場就以最差的姿態進入,一開始就有「分權而立」的跡象,朱由崧是由四鎮總兵(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這四派軍閥輔佐的,四鎮總兵依仗擁立之功,啟用閹黨餘孽和東林黨針鋒相對,明朝末年那一套全被南明繼承下來。

弘光元年,左良玉進逼南京,說奉崇禎太子的命令誅殺奸臣馬士英「清君側」,朱由崧調江北四鎮迎敵,造成江淮陷入守備空虛,被清軍攻破。

崇禎自殺後,清朝用一極端手段,將明朝歷史掐斷,從此無人提南明

清軍渡過長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蕪湖,後來被在北京抓獲處死,弘光政權滅亡。

弘光時期山東、河南一帶並沒有滿清的大軍,而弘光朝廷忙著內鬥,根本沒人去接收,這樣的王朝不但倉促短命,而且在民間也沒有什麼認可度,修史官也覺得說無可說,對於民間修史的人,對這部分也涉獵不多。

說起民間修史,我們要提到康熙年間第一個文字獄,叫《明史》案,也叫庄氏史案,

順治年間,南潯人庄廷龍買到了一本大明學士朱國楨的部分明史稿,所以就聘請一幫江浙一帶的學者編輯成書,叫《明史輯略》,庄廷龍去世後,他的父親庄允誠就讓李令析作序,後來虛列了「參訂者」,再把此書賣出。

一些學者對此不滿,說參訂者怎麼沒他們的名字,於是庄氏再把書高價贖回重新撰寫,把原版劈了。本以為這件事解決了,沒想到一個被革職的官員吳之榮向庄氏敲詐錢財不成,怒而報官,又上報朝廷說他「私編明史,毀謗朝廷」,此案最終牽連廣,多達一千人,成為清朝第一大案。

崇禎自殺後,清朝用一極端手段,將明朝歷史掐斷,從此無人提南明

「江浙名士列名書中者皆死,刻工與鬻書者亦同時被刑」,很多官員被流放。

所以沒有人敢再修《明史》,文字獄也是「南明史」大半沒有流傳下來的重要原因。

清朝官方歷史明確記載著:一六四四年崇禎自殺,明朝亡,對此後代史官不再有異議,包括一些嚴肅的歷史學家,也將南明當成一個個小的割據政權,當成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國家概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頭號漢奸,為日本賣命五十年,死前說:這輩子值了
十大納粹戰犯,臨死前毫無悔意,喊出一個名字讓行刑官嚇一跳

TAG:靜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