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故鄉

舌尖上的故鄉

文︱岳 明

圖︱network

我生在八十年代初,雖說已經改革開放幾年了,但地處偏僻、交通閉塞生活依然很拮据。夏秋季節還好,時令蔬菜還能擺上餐桌,到了冬春就單調的很,有時桌上只有兩三碟不同的鹹菜。

鄉親們總是想著如何豐富冬春季的餐桌,每年大約十月份就到了大白菜收穫的季節,每家都要買上幾百斤,稍大一些的做冬儲白菜,稍小一些的腌制酸菜。

腌制酸菜可是一件不小的工程,先要把白菜放在屋檐下、月台上曬一曬,以便去除一些多餘的水分。

然後燒上一大鍋開水,叫上嬸娘們一起幫忙,把白菜在鍋里燙一下撈出控水,待控完水菜變涼後一顆顆擺在大缸里,每一層還要撒上少許的鹽,最後放上一大塊壓缸石,只等一個多月後擺上餐桌了!

冬日的餐桌上多是這樣的搭配,白菜燉土豆、白菜蘿蔔燉粉條、酸菜粉條、酸菜燉土豆絲……鍋里燉著菜,鍋邊上掄上一圈玉米餅子,菜和主食一起出鍋一頓飯就解決了。

由於地域原因,主食多半是小米飯、小米粥和玉米餅輪番上桌。

大米、白面只能買或者用粗糧去換,往往一百多斤玉米才能換來一袋米面,加上物質的匱乏使得米面更為稀有,只有來客人的時候才會做一頓大米飯或者麵條,還會炒上幾個菜,就這頓飯夠兒時的我們興奮幾天的。

記得一個小夥伴放學後一蹦一跳的往家跑,一邊跑一邊喊,今天我家來客人,吃大米飯泡菜湯嘍!

進了臘月,家家都會淘上百十斤黃米、小米和玉米磨成面,再把自家種的紅芸豆煮熟、加糖、搗爛做成豆餡,蒸上幾百個金黃的豆包。

外面零下三十幾度的溫度成了天然的大冰箱,豆包放在一個大缸里,成了以後兩個月的主食。雖說用的原料差不多,因為發麵技術的不同每家豆包的、形狀、色澤、味道都不盡相同。

孩子們放學回來,飯還沒有做大家都會拿兩個凍得像石頭般的豆包,放在爐火上烤,表面有些微焦裡面的豆餡還沒解凍,就狼吞虎咽的吃了。

如果家裡有三兩個半大小子,這幾百個豆包到不了正月就吃完了。

臘月里除了豆包外,還有孩子們更期盼的美食就是可以吃上香噴噴的殺豬菜。

十里八鄉的習俗就是不論誰家殺豬,都要叫上親戚鄰里吃上一頓,雖然只是干白菜、血腸和大肥肉片,但對拮据的日常生活來說也是有足夠的吸引力的。

小時候的我能吃肉是出了名的,一大碗肥瘦相間肉塊一會兒的功夫就下肚了,所以不管是姥姥家、舅舅家還是姨家殺了豬一定要接我們去吃上一頓,回來還要拿上點兒,自此餐桌上多了些葷腥同時也拉開了迎接新年的美食大幕。

過了臘月二十,各家開始籌備做豆腐,黃豆大都是當年的自家地里種的。黃豆是莊稼里的點綴,多在地頭兒、小片開荒或者梯田邊角上種上一些,能收穫多少也就決定了當年做多少豆腐。

先要把黃豆泡發,然後機器加成豆漿放在鍋里燒開,再用些滷水待豆漿成了固態,倒在放了粗布的草篩上壓出水分就成了。

新鮮熱乎兒的豆腐配上小蔥醬油,蔥、油伴著黃豆的清香衝擊著味蕾,也算是不錯的美味了!隨後豆腐還會被做成各種美味,炸豆腐、豆腐丸子、豆腐片放在冰天雪地里儲藏起來,用來點綴正月里的餐桌。

幾乎整個臘月大家都在忙乎著過年,按照家鄉的習俗忙了一年,正月里是不做什麼活的,大都要休息多半個正月,就連商店也要過了初八才會開業,集市擺攤就更晚了。

正月里要招待來訪的客人,還要接出嫁的姑娘回娘家住上幾天,這些飯菜都要在臘月里備好。

買上一些帶魚、鮁魚,還要準備海帶、豆皮、凍梨、凍柿子……如果是花生、脆糖、酥糖、大蝦糖父母一定是要藏起來的,防止我和妹妹偷吃。

有時不管藏在哪都會被我們發現,有一年的花生和糖果幾乎被偷吃完了,還好是臨近過年才免去一頓揍!

到了臘月二十七就開始籌備年夜飯了,養了多半年的公雞、鴨子、鵝……紛紛成了待上餐桌的食材。

大年三十父親和我忙著貼春聯、掛旗兒,母親和妹妹則忙裡忙外的準備年夜飯,說是年夜飯其實往往是燉上兩隻雞,放上些凍豆腐、粉條和秋天裡採的野蘑菇,再清燉一條大鯉魚,整個屋子都飄著肉香,記得小時候每道菜上來都要聞了又聞,急得團團轉,就想吃年夜飯。

還要蒸一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主食備的足足的,豐衣足食,一年的美好願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

雖說簡單但這真的算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大餐了,這不僅僅是一桌飯,更是一桌滿滿的幸福。

年夜飯後就要屬正月里宴請親戚朋友的飯菜更多樣些、隆重些了,除了家常菜外有時還要裝上一個木炭銅火鍋,火鍋的底層要放上切好的酸菜,再放上一層丸子、粉條、肺絲等,最上面要放上一層過了油的肉片。

中間放上燒好的木炭,鍋里的菜咕嘟嘟的燉著,桌上的聊天聲、划拳聲、孩子的吵鬧聲不絕於耳,熱鬧極了。

照例母親和我們是不能上桌的,但總會有嬸娘們給我們夾上滿滿一碗的菜,坐在廚房的鍋台旁一飽口福!

由於在外求學、工作已經有十幾年的冬天沒有回過故鄉了,回想起故鄉冬日裡的美食依然唇齒留香。

一個淡出故鄉背影的遊子,不管他飛得多高,走得多遠,他的宏圖畫卷上,依然脫離不了故鄉這個背影。

故鄉,這個夢想出發的地方,滋育了一個人集山水之間的靈氣,培養了一個人無法更改的味蕾密碼,無論怎樣的迷失,只須一道小菜,故鄉的情感便瞬間回歸。

那是媽媽的味道,更是故鄉特有的味道!

故鄉特有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

評論區見

關注是一種鼓勵分享是傳遞友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眼有加 的精彩文章:

心有美景,不必遠行
都是喝酒惹的禍

TAG:青眼有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