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得像棒槌,卻很好看!

長得像棒槌,卻很好看!

棒槌瓶是康熙年間的瓷器式樣,盤口,短直頸,圓折肩,圓筒狀長腹,圈足,底部多為平切式二層台。常見的有青花、五彩、灑藍描金、五彩開光等品。

硬棒槌瓶,又稱圓棒槌瓶,主要指康熙年間的式樣,盤口,短直頸,圓折肩,圓筒狀長腹,圈足,底部多為平切式二層台。大小不一古董鑒定156378-47680,高者約70厘米,矮者僅有十幾厘米。器腹有高矮和粗細之分;粗腹者,器形莊重,高約40厘米;細腹者,器形秀麗。

方棒槌瓶,撇口,短頸,平肩微折,身成四筒形,長方腹上部略寬,下部稍窄,器底有方形寬足,凹底施釉。現代多叫方瓶。有青花器和三彩器。

軟棒槌瓶,是與硬棒槌瓶相對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燒制的一種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頸,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圓滑。常見青花,五彩。清光緒及民國時期方棒槌瓶的仿品較為多見,然胎體較厚重,口邊較薄且不規整。 圖為「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圖大棒槌瓶」。

清康熙 青花米芾山水圖棒槌瓶

棒槌瓶胎釉精良,青花發色青翠。通景繪雲山圖,一面青峰高起,雲靄繚繞,山腳下房舍數間;一面繪遠山寺閣,水渚茅亭;其間以近景處小橋作為跨度連接,繪畫取法米家山水,鈷料為墨,點染山巒樹木。

清康熙 五彩加粉彩五倫圖棒槌瓶

來源:聖塔巴巴拉藝術博物館,加州聖塔巴巴拉

本品工藝始於清初,尺寸碩大,紋飾富麗,彰顯十八世紀早期制瓷工藝之卓絕,對新進釉色之探索推陳出新,在五彩基礎上添飾粉紅,屬當時創燒雛例。

相類大尺寸且紋飾相近瓶例不為多見,但可比較一例,屬艾雷島 Margadale 勛爵舊藏,售於倫敦佳士得1965年5月31日,編號67,後售於香港蘇富比1977年5月16日,編號216,後又於摩納哥蘇富比1987年6月22日,編號1465。另可參考一尺寸器形相近之例,繪五彩花鳥紋,藏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載於《東洋陶磁大觀》,卷11,紐約,1982年,圖版131。另有一例兩度售於倫敦佳士得,分別於1970年5月4日,編號23,及1985年7月9日,編號202。第三例則售於摩納哥蘇富比1992年2月29日,編號440。

此瓶見粉紅彩、釉上藍彩及綠彩暈染,乃屬康熙晚期製作,時五彩漸為粉彩所替,其遂得名五彩加粉彩。關於清代引入粉紅彩之來源及深遠影響,以及不透明白、黃色彩之發展,歷來學者討論頗多。諸上種種,使得景德鎮所制瓷器面貌發生顯著改變。學者 Nigel Wood 對此類彩化學成分進行研究,認為此類不透明白、黃彩或源於琺琅器,而粉紅彩則可能從歐洲經天主教傳教士進入中國。德國薩克森之麥森瓷廠約於1718年已有採用以金髮色之粉紅彩,彩料成份與景德鎮粉紅彩同樣含有微量熔金(參見Nigel Wood,《Chinese Glazes》,香港,1999年,頁341-343)。

釉上藍彩則首現於1720年代,較粉紅彩略早,深刻影響後期同類器物燒造。首例創於康熙年間,此藍彩之發明,簡化五彩瓷窯燒工藝,器身可飾以繁複紋飾。明代五彩須先於成形素胎施青花鈷藍料勾繪圖案輪廓,經高溫燒製成釉下青花,後填釉上彩繪紋飾細節,經二次低溫燒制,最終成型。清代釉上藍取代釉下鈷藍,與其他彩料繪於白胎之上,因而可繪細節入微。天主教傳教士殷弘緒書信中曾有提及,釉上藍彩,采藍色玻璃磨粉,混以樹膠及魚膠而成,以釉上藍繪製尤顯花卉層次,遂特別用於繪製翎羽,以使其更顯惟妙惟肖。

此瓶題材寓意深長,鳳凰尊百鳥之王,百鳥環繞,取其「百鳥朝凰、百鳥朝鳳」之美意。鳳凰僅見於太平盛世,鳥中之長,意指君王,臨天下,尊攝百官,寓君臣之義。圖中鳥雀各類,代表「五倫」之道,鳳示君臣,鶴示父子,鴛鴦示夫妻,鶺鴒示兄弟,黃鶯示朋友。

清道光 青花纏枝蓮紋棒槌瓶

此瓶造型似洗衣時捶用的木棒槌,故名棒槌瓶,又像舊時糊紙袋壓糨糊所用的工具,亦稱「紙棰瓶」。直口,長頸,折肩,筒身,近足下收,圈足。足內底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青花篆體印章款。全器滿布青花紋飾,口沿、肩部、足牆處均飾青花纏枝卷葉紋飾帶,肩下飾蓮瓣紋,腹部上部及足頸部環飾折枝花葉紋。頸部纏枝邊飾之間繪纏枝牡丹,瓶腹轉枝花邊飾之間,十個相隔的長方形空間內,繪串枝花卉紋。串枝紋是以線條縱向連接的獨立紋樣,用在長腹造型器物的腹部,也很得體。布局合理,層次有序,繁而不亂,體現了官窯制器嚴謹考究的高超水平,青花發色穩定,妍麗鮮明,悅目動人。繪製紋飾精細,枝葉婉轉秀美,花卉艷麗雍容。

常見此瓶式為乾隆時期,如南京博物院藏品,而鮮見道光一朝,此瓶胎質細膩,釉面清潤,造型典雅端莊,構圖緊密,體態勻稱,比例和諧,實為道光朝青花瓷器的難得佳作。

參閱:《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239頁,上海文化出版社。

清康熙 青花赤壁賦方棒槌瓶

此瓶造型新穎別緻,敞口粗頸,平肩下折,方形直腹由上至下漸收,俗稱「方棒槌瓶」,為康熙朝新創器型之一,並為本朝所獨有。瓶頸部繪奇石錯落,修竹數株,枝葉婆娑,似晚風拂過,頗為雅緻。瓶身四面青花雙線開光,分繪赤壁泛舟、滕王閣秋景及蘇東坡《後赤壁賦》、王勃《滕王閣序》楷書全文。畫面意境空靈,三遠皆具,山石皴法頗具四王意韻,特別是滕王閣秋景一面圖案中鱗次櫛比的民房、宮苑建築,在同時期器物中並不多見;兩面文字書寫一絲不苟,筆道剛勁,正如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一書中所稱「筆法出人虞、褚,均康窯之錚錚者」,圖文並茂,可謂珠聯璧合。

詩文題記出現於瓷器之上,當推唐代長沙窯瓷器,宋代磁州窯得以發展,至明清時期景德鎮青花瓷器之上較為多見,而長篇的詩文題記則出現於清代康熙時期,主要有《出師表》、《赤壁賦》等,而如許之衡所說「一邊繪畫,一邊寫字」者,則「尤為珍品」。

本器青花發色濃淡得宜,山水畫意境深遠,清雅之極。同類器物以青花繪山水搭配詩文者,所見多落嘉靖、宣德寄託款者,如本件屬康熙本朝款者所見不多。

清雍正 粉彩五倫圖棒槌瓶

洗口,直頸,溜肩,圓筒形器身,器足處收斂,圈足突出,器形雄偉,大氣磅礴。通身粉彩繪蓮池水禽五倫圖,紋飾豐滿,極具觀賞價值。器頸繪蓮池,兩隻翠鳥一飛翔於空中,一停落於蓮枝,相互呼應。折肩處花卉紋錦地開光,四組紋飾分別為兩蝦兩蟹,描畫細膩,生動傳神。主題紋飾為五倫圖,分別為鳳凰,仙鶴,鴛鴦,鶺鴒,山鶯,象徵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間的倫理關係,故又稱「五倫圖」。此器彩料厚實,畫意生動,是甚具觀賞價值的粉彩大器。

五倫圖亦見於清代官窯瓷器,北京首都博物館藏雍正鬥彩提梁壺也是相同題材,可資比較。此藏品為美國南加州藝術博物館舊藏。

清嘉慶 茶色透明料棒槌瓶

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茶色透明料同式瓶,載2005年北京出版張榮編《光凝秋水——清宮造辦處玻璃器》,圖版157號;其中著述嘉慶款料器的例子不多,而品質仍維持乾隆時期的高水平。

喜歡你就點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一篇文章讓你搞懂孫中山帆船船洋的版本及鑒別!據說很全!
這麼白的瓷器你見過嗎?號稱「中國白」!

TAG:收藏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