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民初響徹在中國大地上最激動人心的二十句口號

清末民初響徹在中國大地上最激動人心的二十句口號

1:師夷長技以制夷

鴉片戰爭失敗後,以魏源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強調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反擊外來侵略,這句話成為近代中國探索國家出路的先聲。師夷長技以制夷語出魏源的《海國圖志》。

清末民初響徹在中國大地上最激動人心的二十句口號

(魏源)

2:習兵戰不如習商戰

19世紀60年代起,早期維新派鄭觀應等人提出,在硝煙瀰漫的戰場外,還有另外一種戰爭,即「商戰」,中國的工商業者自此以「富國」理想的擔當者步入歷史。

3:變法自強

甲午戰爭後,亡國滅種危機空前加劇。洋務派和維新派中很多知識分子逐漸意識到西方資本主義東漸中國的趨勢,於是提出該口號。

4: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中學為體,即堅持形而上的中國孔孟之道;西學為用,就是採納形而下的西方科技之器。這句口號為晚清社會傳播西方近代文明,推進洋務改革做出很大貢獻。

6:振興中華

孫中山先生1894年在美國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時提出的挽救國家危亡的口號,將廣大中華兒女團結在這一激動人心的口號下,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進步事業前赴後繼。時至今日,這一口號仍然激勵著全體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清末民初響徹在中國大地上最激動人心的二十句口號

7:扶清滅洋

1898年10月,趙三多等人領導山東冠縣人民舉行反教會鬥爭之時,其所用旗幟即標「扶清滅洋」,這反映出當時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挽救民族危亡的強烈願望。

8: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1905年7月,中國同盟會通過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1906年孫中山首次將其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清末民初響徹在中國大地上最激動人心的二十句口號

9:打倒帝國主義

1922年五一節,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召開第一次勞動大會,大會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此口號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口號之一。

10:勿忘國恥

1915年5月,袁世凱承認了賣國的「二十一條」。全國各地商民、學生及海外華僑紛紛集會,宣傳反日救亡,號召「抵制日貨,勿忘國恥」。

11:擁護共和萬歲

來自1915年護國運動期間,昆明人民張貼的一條旨在反對復辟,擁護共和的標語。

12:實業救國

產生於洋務運動時期,盛行於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前後,是中國近代史上主張以興辦實業拯救中國的社會政治思想。

13:要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

1919年,陳獨秀在《新青年》雜誌上撰文提出,「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而被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即是近代中國「民主」與「科學」兩大時代主題。

14:提倡新文學,打倒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開始後,《新青年》雜誌提出提倡白話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學,打倒舊文學的口號。陳獨秀髮表《文學革命論》一文,號召將「封建文學」徹底打倒,提倡「寫實文學」等。

15:打倒孔家店

五四運動前夕,吳虞在《新青年》雜誌上連續發表《吃人與禮教》等文章,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猛烈抨擊了封建禮教和舊文化。

16:勞工神聖

1918年11月16日,蔡元培作了《勞工神聖》的演說,鮮明提出要「認識勞工的價值」,並喊出了「勞工神聖」的口號。

17:內除國賊,外抗強權

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學生在天安門集合舉行示威遊行,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

18:與勞工階級打成一片

1919年初,李大釗發出了「知識階級與勞工階級打成一片」的號召,五四以後,他進一步號召青年知識分子投身到勞動人民中去,通過「共同勞動」來改造中國和改造自己。

清末民初響徹在中國大地上最激動人心的二十句口號

(李大釗)

19:為自由而戰,為爭人權而戰

京漢鐵路總工會在1923年2月4日實行全路大罷工,提出了此口號。

20: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他在遺囑中說:「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清末民初響徹在中國大地上最激動人心的二十句口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圖說歷史:上世紀六十年代廣受歡迎的大型歌舞劇《井岡山的道路》
1966年至1976年,活躍在中國舞台上的戲劇並不只有八個樣板戲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