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挑選鈞瓷要「三看」

挑選鈞瓷要「三看」

文 | 郝衛軍

鈞瓷源於陶器,始於唐,盛於宋,是中國傳統陶瓷工藝中的珍品,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盛譽。封建時代,鈞瓷一直為帝王之家所獨有,嚴禁民間收藏。到了現代,隨著鈞瓷燒造技術的改進和提高,鈞瓷這一工藝瑰寶才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大眾的寵兒。

(國禮)華夏尊 | 華鼎鈞窯作品

鈞瓷作為許昌市的五大名片(鈞瓷、煙葉、花木、假髮、金剛石)之一,廣為國內外遊客熟知和喜愛。作為熱情好客的許昌人,每次陪客人挑選鈞瓷,總會被問及同一個話題,那就是什麼樣的鈞瓷最好?久了,便有一些心得,今天願分享給大家,幫助大家挑選到自己喜愛的鈞瓷,共同為許昌的旅遊事業作出貢獻。我們在挑選鈞瓷時,應著重做到「三看」:

一看器型鈞瓷的器型就好比人的軀體,承載著鈞瓷的生命。鈞瓷的器型不僅蘊含了這件鈞瓷的名稱、色彩、文化元素等基本要素,往往還包含有工藝師的個人痕迹和鈞瓷的靈魂。因此,選一個好的器型十分重要。

由於鈞瓷發端於陶器,所以古鈞瓷的器型大多與日常生活中的器皿相似,如碗、盤、碟、爐、鼎等;再就是一些陳設類器型,如花盆、鼓釘洗、出戟尊、奩、瓶等。後來,鈞瓷器型也吸收和引入了其他瓷器的一些造型,有的甚至直接仿製了青銅器的一些造型。總之,古鈞瓷的造型莊重古樸、美麗大方。

(仿)出戟尊 | 劉家鈞窯作品

現代鈞瓷器型十分豐富,既有古鈞瓷的一些經典造型,如花盆、出戟尊、淑女瓶、觀音瓶、玉壺春瓶以及折沿盤等,又有一些融入現代元素的經典作品,如回歸瓶、華夏尊、共贏尊等。就門類來講,其大體上可以分為器皿類、陳設類、動物類、人文類、抽象類等。古鈞瓷均為手工打造;為了適應大生產的需要,到了近現代,鈞瓷廠普遍採用模具澆鑄的辦法,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但大多數鈞瓷廠仍保留有手工拉坯的工藝。因此,在挑選鈞瓷器型時,不僅要考慮鈞瓷器型所要表達的文化藝術信息,而且要考慮手工或澆鑄等因素。

越來越旺 | 晉佩章作品

二看色彩。鈞瓷的色彩就好比人的氣質和靈魂,也是鈞瓷的攝魂之處。鈞瓷之所以名冠五大名瓷之首,就在於它「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正是由於鈞瓷的顏色來源於自然的窯變釉色,至今是人們無法預測和控制的,因此就有了「鈞瓷無雙」的說法。古鈞瓷顏色較少,而且色彩單一,素有「紅為貴、紫為最、天青月白勝翡翠」之說。

據說,鈞瓷的顏色跟很多因素有關,不僅與燒造方法有關,還與氣候、溫度、濕度、季節等自然因素有關,甚至與工匠師的品行、性格、心情、時間等人為因素相關,所以鈞瓷的顏色是一個很難把握的難題。古鈞瓷大多採用柴燒的形式,窯內溫度較低,而且不好控制,所以成品率較低,色彩較為凝重、單一。

金-元 鈞窯月白鼓釘洗

後來,人們嘗試使用煤和炭燒制鈞瓷,窯內溫度得到提升,鈞瓷顏色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但成品率仍然不高。到了近現代,人們開始採用煤和炭及液化氣燒制鈞瓷,鈞瓷的顏色才豐富起來。尤其是液化氣燒制鈞瓷,不僅鈞瓷色彩亮麗多樣,而且成品率較高。

總之,用柴燒制的鈞瓷自然渾厚、樸素耐看,用煤燒制的鈞瓷層次豐富、雍雅大方,用炭燒制的鈞瓷色彩艷麗、質樸自然,用氣燒制的鈞瓷明亮奔放、艷麗多姿。鈞瓷的名貴正在於其獨特的窯變釉色。這種釉色是燒制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非人工描繪,可以說每一件鈞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無法複製的。

(煤燒)祥雲瓶 | 晉家鈞窯作品

著名的鈞瓷釉色有硃砂紅、雞血紅、玫瑰紅、胭脂紅、海棠紅、火焰紅、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丁香紫、天青、蛋青、梅子青、天藍、海藍、湖藍、月白、魚肚白等,有時鈞瓷釉色還會出現珍珠點、魚子、菟絲、蟹爪和蚯蚓走泥紋等,有的鈞瓷甚至會出現紅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五彩爭艷、山水輝映的景象。由於每個人喜愛的顏色不盡相同,藝術鑒賞水平也不一樣,所以,在挑選鈞瓷顏色時,不僅要重視不同燒制方式產生的窯變效果,而且應把「一色為純,二色為美,三色為奇」的傳統認知與個人愛好考慮進去。

(玫瑰紫)雞心尊 | 苗家鈞窯作品

三看底款。鈞瓷的底款就好比人的身份證明,是表明鈞瓷出身的印記。鈞瓷由於釉厚不透明,不方便在上面題寫文字;再者也是為了鈞瓷的整體和美觀,一般將一些文化信息留在底部。鈞瓷底款最早僅是一種標記,通常表明鈞瓷的大小、顏色、年代等,清朝鈞瓷有的也將存放地點標在底部。近代的一些窯口或工藝大師開始將窯口或個人的信息刻印在鈞瓷的底部作為底款,如早期的「中國神垕鄭召鈞窯制」「孔家鈞窯」「榮昌鈞瓷」等窯口底款,以及「劉富安作」「劉山人造」「楊志制瓷」等大師底款。

(國禮)豐尊 |孔家鈞窯作品

進入新世紀,隨著鈞瓷產業的發展,鈞瓷廠商的商標意識逐步增強。為擴大知名度,一些窯口開始重視底款的運用,如鈞官窯、星航鈞窯、神州鈞窯、御鈞齋等鈞窯廠。現在,鈞瓷底款已作為商標被大量使用,有的甚至在底款上標明出產的年代和編號,如榮昌鈞瓷坊(現為大宋官窯)為博鰲亞洲論壇製作的國禮《祥瑞瓶》《乾坤瓶》《華夏瓶》,孔家鈞窯為中國—東盟博覽會製作的國禮《豐尊》《海晏鼎》《象天鼎》,以及金堂鈞窯創作的國禮《和樽》等。

(國禮)祥瑞瓶 | 大宋官窯作品

因此,在選擇鈞瓷時,一定要查看鈞瓷的底款,通過底款來了解鈞瓷的年代、窯口,以及是否出於名師之手等信息,以便確定鈞瓷的價值。而對於收藏者來說,建議還是要學習一些鈞瓷底款的知識,以確保貨真價實。

【作者簡介】

郝衛軍,許昌市人,鈞瓷愛好者,與鈞瓷結緣20餘年,對鈞瓷藝術頗有研究。

(本文轉自2018年2月27日《許昌晨報》13版,原標題為《挑選鈞瓷要「三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鈞瓷網 的精彩文章:

從王現鋒《滴水之恩》談鈞瓷創作新思路

TAG:鈞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