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梁啟超嘲諷革命黨讓部下白送死,汪精衛立即反擊:刺殺攝政王載灃

梁啟超嘲諷革命黨讓部下白送死,汪精衛立即反擊:刺殺攝政王載灃

1908年冬前,同盟會在廣東、廣西、雲南組織的六次起義均已失敗告終,越來越多的革命黨人深感革命前途渺茫。屋漏偏逢連夜雨,更糟糕的還在後面。以梁啟超等人為首的保皇派,大肆批准革命黨的暴力革命,他們用筆代替槍,批評革命黨領袖們唆使部下在國內送命,自己則躲在海外。

1908年冬,梁啟超在《新民從報》上發表文章批評革命黨的領袖們,在這篇文章中梁啟言辭犀利,「徒騙人於死,己則安享高樓華屋,不過『遠距離革命家』而已。」一時間,革命黨面領袖們面臨著嚴重的輿論危機,汪精衛準備作出反擊。此時的汪精衛對革命充滿著熱情,決定干一票大的,準備去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

對於刺殺載灃,孫中山是反對的,汪精衛則給出這樣的回復,「吾儕同志,結義於港,誓與滿酋拼一死,以事實示革命黨之決心,使灰心者復歸於熱,懷疑者復歸於信。今者北上赴京,若能喚醒中華睡獅,引導反滿革命火種,則吾儕成仁之志已竟。」

1910年12月,汪精衛、黎仲實、陳璧君、喻培倫四人來到北京,以革命黨在北京開設的「守真照相館」作為暗殺基地。汪精衛在北京共策划了兩次暗殺行動,第一次刺殺的對象是載灃的弟弟載濤和載洵,這次刺殺由於清廷正在進行「廉潔運動」,載濤和載洵出行並沒有特殊的排場,與普通人無疑,汪精衛無法辨識,結果只能作罷。

第二次暗殺對象,攝政王載灃。當時載灃每天上朝的路徑都很固定,汪精衛最終選擇了什剎海旁邊的泔水橋作為埋藏的炸藥的最佳地點,可惜這計劃因埋藏炸藥時被人發現,汪精衛等人鋃鐺入獄。當孫中山得知汪精衛被捕後,喟然長嘆,「兆銘是吾黨一位大人才,失去他好比斷了我一隻手臂。」

1910年4月25日,清廷開始審理汪精衛刺殺案,負責審理此案的是肅親王善耆。善耆意識到如果殺掉汪精衛,可能會激起民眾對朝廷的憎恨,於是決定以「誤解朝廷政策」為目的,對汪精衛從輕發落。試想,如果清政府當時處死汪精衛,近代史會少一個漢奸而多一個英雄,很可能會像譚嗣同那樣,青史留名。可惜歷史沒有,從監獄裡走出來的汪精衛的性格有了極大的轉變。

參考資料:《挽救革命危局: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女歷經三次婚,因第三任丈夫身份太特殊,死後被葬入北京八寶山
劉伯溫死前對朱元璋留了一手,兩百多年無人能解,最後被李自成識破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