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子還是公主?我只是個暴嬌的騎士而已

王子還是公主?我只是個暴嬌的騎士而已

酷兒(queer),可以解釋為那些性/別身份認同與身體實踐跟主流不大一樣的個體。酷兒可以是個標籤,一個身份,也可能是一個自我選擇,一種態度。在這個專欄里,酷兒們會用信件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這個專欄屬於 Ta 們,也歡迎你們。

你可以叫我 Zoey,或者隨便什麼名字都可以。名字和性別在我看來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就和我今天把長發束起或者剪短一樣,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Zoey,目前對自己的認知是,生理性別女,不過如果突然有一天胸前變得一馬平川,或者胯下長出邪惡巴比倫,或者同時都有,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可以的。性取向方面,我是泛性戀,就是說沒有什麼特定的性取向。

拋開性別和性取向,我想做個帥氣又溫柔、獨立又有愛、喜歡打扮得美美的浪浪的、好看又有趣的大兒童。在朋友眼裡,我脾氣很炸、情緒化、完美主義、佔有慾強、喜歡給朋友化妝打扮、正義感莫名爆棚。尤其是對待朋友的渣前任時,就是一個隨時爆炸的小獅子,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小孩子。

攝影:季鴉 作者供圖

小學低年級有一學期,我一直上的是男廁所。藝術院校的廁所是單間有隔板的那種,我去的是男廁所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同。而且小學時我爸媽總擔心外面有侵犯小女孩的流氓,所以把我頭髮剪得很短,裙子也只有在和爸媽一起出去玩的時候穿,現在想來,是爸媽對我的過度保護。所以,藝術院校的小朋友也沒發現我去錯的廁所。直到下學期在男廁遇到以前的同學,問我怎麼去錯了廁所,我才發現自己應該去女孩子去的廁所才對。

性向方面想起來也很好玩。小學時我喜歡一個高年級的,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超級帥,特別美少年那種感覺,愛穿藍色豎條襯衫。後來快畢業發現她也去女廁所而且有女朋友,可是我完全沒覺得驚訝,覺得挺好的呀。

大二的時候我知道了 LGBTQ,更覺得自己不是什麼怪胎,心理上輕鬆很多,「哦,原來是這樣啊,好,下一個問題」 的感覺。在這之前,喜歡過各種不同的人,也被不同的人喜歡過。大學談過的戀愛中,只有一段是 「正常的」。對方是個直男,喜歡我是因為覺得我和其他女孩不一樣。現在想起來,沒準他其實是把我當他哥們喜歡呢。他很貼心,可能就是非常符合小女生喜歡的感覺。他總想著什麼幾年後結婚生子,過年的時候還要千里迢迢來我家見父母什麼的,我就覺得價值觀不太一樣。而且我實在很反感對方用哄小女孩的方式來哄我,比如說睡前給我打電話講故事,什麼小浪漫小驚喜,我是真的覺得很煩。分手後,我查了很多關於性別性向的問題,結合更早之前和男生女生都比較曖昧的經歷,再結合自己真實的心理,確定自己泛性戀。後來談戀愛之前我就會直接告訴對方這件事,還有我幾乎沒有結婚生子的打算,因為不想耽誤 TA 們。其實我最不喜歡天天想結婚的直男說喜歡我。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性少數群體自帶吸引性少數群體的氣息吧。舉幾個例子:(1)從幼兒園開始,就有女孩子親我。爸媽來接我的時候,她還抱著我說要再親一下,我爸媽也沒反對,還和我說那個女孩子真可愛。後來長大後,我媽和我說看到那個女孩子在大街上和別的女孩子親親,說原來丑萌丑萌的小胖墩變成好看的女孩子啦。(2)在大學裡有很多活動的群,比如說志願者、學生會、考研、出國群。在完全沒溝通的情況下,會有群里的女孩子加我好友,然後說沒幾天,對方發朋友圈,原來也是性少數群體。(3)外出旅遊,也經常遇到過來加我微信的女孩子,然後聊著聊著,「哦,原來是這樣啊」。(4)前任中的男性分手後總是莫名其妙地 「彎」 了,已經確定 「彎」 了兩個的。

多說一句,其實我很討厭直男直女因為好奇和性少數個體做朋友,然後讓對方被出櫃的,甚至還有在朋友圈裡把對方的隱私傳了一大圈,或者是因為對方是性少數者,就讓對方當眾做出一些對方並不樂意的 sex 動作。我見到這樣的欺負人的事,如果發生在眼前,見一個撕一個。可能是中二病過深,正義感太過了,總是想成為保護別人的人,比如英雄、騎士、消滅壞人的暴力蘿莉。另外,我一直不懂以自己有 gay 蜜為榮的女孩子,她們的心理是什麼。就是為了曬一下自己有 gay 蜜就把人家出櫃了?

性少數者這一身份,不是別人可以這樣做的的理由。

性少數者這一身份,也從來不是別人可以隨便碰自己的理由。

以前認識的人里,有個女生上課總摸我大腿,我很明確地說我不喜歡別人在我不喜歡的情況下摸我,但她仍然過幾天上課時摸。後來,有一天晚自習我就罵她了,但我沒當眾說我為什麼罵她。很難過的是,本來在班級里就被孤立的我,更被孤立了,她很同學說我是同性戀。如果是現在,我會告訴她,她說錯了,我是泛性戀,但是無論我的性取向的範圍擴大到什麼樣的範圍,我也不會喜歡她。

《彼男彼女的故事》里超級喜歡的大姐姐。在喜歡別人的時候,我常會有這樣的心理。作者供圖

雖然十幾歲的時候這樣被孤立,上大學後身邊的朋友對我都很好,TA 們也都是優秀、溫和、努力、善良的孩子。所以如果請不要理會身邊那些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排擠你的渣子,嘴賤而狹隘的人未來也就那樣吧。你需要做的就是,充耳不聞,好好學習, 好好生活,考一個寬容的大學,或者去一個包容的地區,不要因為難過而盲目的墮落。等你艱難地爬出那個時期走出讓你壓抑的環境,你會發現優秀的人里很多都和你一樣,有很多 「不正常」 的地方。

但我在說 「去一個更包容的地方」 的時候,並不是在指國外。我並不會盲目地覺得國外就是性少數者自由的花花世界了。無論是現實中知道的,還是文學藝術作品中看到的,中國有《藍宇》,國外有《月光男孩》,對比之下,如果不看結局,過程來說,月光男孩不一定就沒有藍宇心酸。有國外回來的朋友,和我說:「如果在德國,我父母知道我和一個同性睡一張床,我會被罵死」。我當時聽了其實挺懵的。

在中國現在狀態下,如果直接拿來西方性少數者維權的那些方式來改善環境,是不符合實際的。但並不表明,我們就什麼都不做,不表明我們就一直應該生活在沒有陽光的地方。這一切可以從改變身邊的人開始。我和我爸媽提到自己的時候,會這樣說:「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從小你們就希望我像個男孩子一樣長大,卻又給我買了很多女孩子的玩具,所以,我現在會這樣。但是我愛你們,在你們需要幫助或照顧時,我無論像兒子還是女兒,都會一樣對對你們好。」 這樣溝通了三四年,成功攻略,讓他們接受了我。在中國父母為大的社會,如果能打動父母的心,其他方面就可以慢慢來爭取。

旅行中遇到的小海豚 作者供圖

畢業的時候,在室友們的勸說下,我們去合拍了婚紗照,然而我並沒有因此覺得有些嚮往婚姻,反而覺得不僅僅是我討厭婚姻,婚姻也討厭我。我儘力用對著鏡子練習的笑容去表現喜悅,因為三個室友都在笑,我如果不笑,就太煞風景了。我只有在這樣的時候,才會感到有些寂寞。雖然我孤獨慣了 —— 既然和別人不一樣,那難免獨行,但是一想到在多年之後,我只會與親愛的她們越來越不同,越行越遠,我還是有一剎那會希望深海中的魚、陸地上的刺蝟、沙漠中的狐狸、還有這隻在旅行中偶遇的小海豚,都能遇到更多自己的同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在 「女人不會胖」 的法國,做一個大碼女人是怎樣的感覺?
在房車違禁的伊朗,我聽當地大家族後代講述了他與車的故事

TAG:vice中國 |